首页期刊导航|地下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下水
地下水

吕书君

双月刊

1004-1184

dxs131@126.com;

029-87329077,87344844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路185号

地下水/Journal Underground Water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从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和开发利用专业的广大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勘查设计人员、技术工人的综合性刊物,也是国内地下水专业唯一比较集中的技术与信息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SBAS-InSAR方法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的沉降分析

    管静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面沉降和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在日益严重.为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和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改进后的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和重力反演与气候实验卫星数据,通过改进后的小基线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和卫星数据分别对地表形变和地下水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最后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GRACE地下水储量等效水高的最大值为 50 mm,最小值为-80 mm,平均地面沉降量的最大值为0 mm,最小值为-4.8,地下水储量的变动趋势和地面沉降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地面沉降和地下水动态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地面沉降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SBAS-InSARGRACE地面沉降地下水动态监测

    基于耦合模型的超采区地下水储量变化分析

    骆然
    69-7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利用 SWAT和 MODF-LOW模型建立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分析浅层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水补给的响应,定量评估地下水位的恢复效果.通过对历史气象、水文和地质数据的分析,确定了影响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未来气候变化和人工补给方案,模拟了不同地下水开采减少比例下和不同情景下地下水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的减少对出流量、人工开采量和浅水蒸发量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在较大的开采减少比例下.2035 年的模拟结果表明,人工开采量和浅水蒸发量的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地下水恢复和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地下水气候变化人工生态补给地下水超采

    讨赖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演变与径流变化研究

    盛丽丽
    72-7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讨赖河流域为对象,对流域内地下水资源演变与径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流域地下水位总体变化幅度较大,讨赖河下游金塔盆地地下水位随着农业灌溉量的增加而变化,尤其是在6-9 月份期间影响最大;根据多年径流量的累积,鸳鸯池入库水量为 1.29×1010 m3,占出山径流总量的 28.29%,平均每年净耗 4.46×108 m3,中游耗水率为 51.71%,区间耗水量为 2.36×1010 m3,鸳鸯池水库的入库流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可为区域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水资源演变讨赖河流域入库径流优化配置

    天津市深层地下水回灌效果预测

    徐佳李佳琦闫伟苑崴...
    74-7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人工回灌是恢复地下水位和控制地面沉降的重要方法.为实现减小地下水开采漏斗影响范围、消除地面沉降严重区的目标,本文通过建立天津市某地面沉降严重区深部含水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不同采灌方案,结合地下水水位抬升、地面沉降控制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天津市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深部含水层地下水位恢复和地面沉降减缓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压缩至零开采并结合地下水回灌是适宜天津市深层地下水位修复和控制地面沉降的最优采灌方案;(2)据文中方案 R-4 计算结果显示,地下水压缩开采至零对地面沉降的控制效果占控沉整体效果的 84.5%,约为地下水回灌对地面沉降控制效果的 5 倍;(3)为尽快实现消除地面沉降峰值的目标,建议于天津市平原区年沉降量大于 50 mm的沉降严重区优先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选择沉降严重区内部的地下水漏斗中心作为回灌靶区实地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工程,填补天津市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研究的空白.

    地下水人工回灌地面沉降深层地下水数值模拟地下水位沉降严重区

    典型非均质岩溶地下水污染治理新思路及关键技术

    罗林郑明英王万金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河系统具有"快补快排"、流量动态变化剧烈等特征,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和地下水径流的集中性,给传统地下水污染治理造成极大困难和风险.本文以贵州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单元,在分析类似非均质条件下岩溶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思路、措施和成效的基础上,从原生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出发,以经典地下水动力学为基础,遵循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研究典型非均质岩溶地下水污染治理新思路及关键技术.提出:通过改变地下河系统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可达到减少地下河出口流量的目标,治理工程主要是小规模的地下和地表"线性"工程,不占用基本农田、不破坏植被,对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影响极小.可采取上游"引排"、中游"排水隧洞+地下水导流钻孔"、下游"集中收集-处理"的治理新思路.该治理新思路的成效能够达到经济、生态环境的"双赢".

    岩溶地下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

    井灌补给过程对地下水水环境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

    李海英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在地下水超采区进行井灌补给试验,深入分析了井灌补给过程中地下水水环境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井灌补给引起了地下水水位的快速升高、稳定波动和缓慢升高三个阶段,不同监测井表现出各异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回灌水在地下水中的占比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距离回灌井越近,回灌水所占比例越大,但不同监测井的稳定时间存在差异.此外,地下水中DO含量在不同水位阶段表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Eh值的时空演变揭示了地下水环境的氧化还原动态,而地下水pH值受到地下水位变化和井灌水的复杂影响呈缓慢上升趋势.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井灌补给对地下水水环境的影响提供了理论支撑.

    井灌补给地下水水环境指标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岩溶塌陷危险区划分及灾害风险评价

    徐章伟
    83-8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安徽淮北市烈山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问题,综合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承灾体分布特点等因素,对烈山区岩溶塌陷危险区进行划分,对灾害危险性、易损性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评价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岩浆岩类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四类,烈山区岩溶塌陷诱因主要为地下岩溶水过度开采.(2)烈山区岩溶塌陷危险区范围主要依据基岩岩溶发育区带、松散层厚度小于 30m范围、现状及未来地下水活动影响范围 3 个要素确定,划定岩溶塌陷易发区总面积 10.79 km2,分为蒋疃-费寨、会楼-和村、蒋店子-董楼三个区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前周边地带.(3)综合危险性与易损性结果将烈山区岩溶危险区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 2 级,岩溶塌陷无高风险区.从分布情况看,中风险主要集中在烈山镇青谷村西-高速公路一带,中风险区内包括历史岩溶塌陷点,其他区域目前无岩溶灾害点.将地下水位的变化作为监测要素,开展水位动态监测是最有效的管控方法.

    烈山区岩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工业建设用地对地下水污染及防治路径分析

    白静
    86-87,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均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工业建设对地下水的影响及治理路径.通过分析工业工地对土壤的污染进而分析对地下水的影响发现,当前对因工业用地造成污染地下水的防治制度方法不健全,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从四个方面探究对因工业用地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路径,分别是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强化防治过程监督、全面落实源头隐患摸排等,为防治因为工业用地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提供了新的路径方案,从而有效治理地下水的污染.

    工业建设用地地下水污染防治

    赵官煤矿岩溶水害特征及治理方案研究

    付帅时晓东姜晓飞李加庆...
    88-8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对矿山安全开采具有重要影响,进行地下水防治工作是保障煤矿开采安全的必要条件.以赵官煤矿七采区为研究区域,针对矿区能源 11 煤、13 煤的开采受到顶板四五灰、底板徐奥灰岩溶承压水威胁,安全风险较大问题,为解除 11 煤、13 煤顶板水害威胁,在收集区域水文、地质等相关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对煤矿岩溶水害特征及治理方案进行研究,结果可见:矿区七采区主要含水层从上之下依次为四五灰含水层、徐灰含水层和奥灰含水层.在七采区联合开采 11 煤和 13 煤的情况下,可采取预疏降或注浆加固措施对顶板四五灰水及底板徐灰、奥灰水进行治理.通过施工地面近水平定向孔单元进入目标治理范围 11 煤顶板四五灰岩层顺层钻进,可有效封堵四五灰溶隙、裂隙通道,实现 11 煤的安全回采.远期建议强化地下水监测工作,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制定防水治水措施,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研究结果为矿山开采中地下水防治提供参考.

    岩溶水水害特征治理方案赵官煤矿

    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探究

    葛爱丽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地下水资源在当地的农业、生活和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过度开采和污染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阳谷县为例,探究阳谷县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通过阐述阳谷县地下水资源概况,分析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利用策略,以期为当地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阳谷县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