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基处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

龚晓南

季刊

0571-87952077

310058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B402室

地基处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的地连墙成槽扰动研究

    陈稳苏昂刘松玉白坤...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连续墙是当前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截水、防渗、挡土结构,在众多轨道交通以及房建工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会受到扰动,导致各类工程性质参数发生变化.使用瑞雷面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两种新型试验手段,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江北段明挖隧道为工程依托,对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后土体的剪切模量、电阻率变化规律以及扰动范围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后不同位置土体的剪切模量和电阻率变化不一.以剪切模量为评价指标时,明显扰动区分布在深度4 m以上且距槽壁5.5 m范围内;以电阻率为评价指标时,明显扰动区位于深度4 m以下且距槽壁4 m以内区域.

    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瑞雷面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土体扰动剪切模量电阻率

    土体渗透各向异性对水下隧道渗流量的影响研究

    乔彤周建张天骄蒋熠诚...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考虑衬砌作用的水下隧道模型为依托,同时考虑隧道洞周土竖向和侧向渗透性差异,结合坐标变换、保角映射法,推导了考虑衬砌等水压和等水头渗水模式下的渗透各向异性水下圆形隧道渗流量解析解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此外分析了衬砌渗水模式、衬砌渗透性、隧道埋深、弱透水体、地表压力水头高度对隧道渗流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渗透各向异性会影响隧道渗流量,忽略洞周土体渗透各向异性将低估隧道渗流量,尤其是渗透各向异性能够改变浅埋隧道中水流的渗流路径,对浅埋隧道渗流量的影响更显著;等水压和等水头渗水模式下的隧道渗流量随隧道埋深的增大而趋于一致,浅埋隧道考虑衬砌渗水模式更有意义;衬砌能够削弱渗透各向异性对渗流量的影响,削弱能力随衬砌渗透性的降低而增强;软黏土等弱透水土体中考虑渗透各向异性对渗流量的影响更大,地表压力水头越大,隧道渗流量越大,渗透各向异性对于隧道渗流量的影响也越明显.

    各向异性渗流渗水模式保角映射解析解渗流量衬砌

    考虑渗透各向异性的隧道周围饱和软土固结特性分析

    龚昭祺林廷松李文乾胡安峰...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隧道周围软土非线性固结特性,基于一种交替隐式差分格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对二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在验证差分解正确性的基础上,得到了隧道均匀渗漏、局部渗漏和综合考虑均匀+局部渗漏模式3种情况下按超静孔压定义的平均固结度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并分析了渗透各向异性、软土厚度和初始有效固结应力对隧道周围软土固结度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确考虑隧道透水模式对固结问题尤为重要;固结速率随渗透各向异性系数rk的增大而增大;在固结后期,固结速率随软土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对于初始有效固结应力不同而初始渗透系数相同的各土体而言,固结速率随初始有效固结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非线性固结透水特性渗透各向异性饱和软土

    微型木桩的群桩效应研究

    刘润彭佳俊梁超李成凤...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材广泛存在于我国村镇中,其取材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用作村镇住宅的基础结构,可有效减少村镇住宅的能源消耗,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本文以微型木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微型木桩在砂土和粉质黏土土层条件下的群桩承载力和群桩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微型木桩的群桩效应系数η在砂土中大于1,在黏土中小于1,受桩土刚度比的影响较小;桩径减小改变了群桩最优桩间距,砂土中微型木桩η随着桩的距径比Sa/D的增大逐渐增大,在Sa/D=6时出现峰值,常规桩在Sa/D=3时达到最大,微型木桩最优桩间距大于常规桩;黏土中,微型木桩η峰值对应的Sa/D=4小于常规桩η峰值对应的Sa/D=6,微型木桩最优桩间距小于常规桩;微型木桩群桩效应系数随内摩擦角和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距径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随桩数的增加而增大.

    微型桩木桩离心机模型试验群桩效应数值模拟

    复合地基沉降量计算的平均切线模量法

    马健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基的沉降量计算一直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重点问题,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地基沉降量是重要的建筑变形控制参数,在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只要将地基的沉降控制在允许变形的范围内,就能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地基沉降量的准确计算对地基基础工程至关重要.地基沉降量的计算不仅与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参数、变形指标有关,还与基础的尺寸有关,本文在原位载荷试验p-s曲线符合双曲线的基本假定条件下,采用切线模量法反算地基土层的切线模量和强度指标黏聚力,得到地基土层的变形和强度指标参数后,再用平均切线模量法计算实际基础的p-s曲线,进而确定实际基础的地基沉降量.文中通过CFG桩复合地基原位载荷试验及地基沉降量计算案例对切线模量法计算地基沉降量进行了优化,并与现行规范中地基沉降量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沉降量计算切线模量原位载荷试验CFG桩复合地基地基承载力

    软土超深基坑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翁其平王卫东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地下水位软土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呈现越来越深的趋势,随之涌现越来越多的超深基坑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越深,将面临更加复杂、更具挑战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基坑与环境的安全风险也随之成倍增长.本文重点介绍软土地区开挖深度40 m级以上超深基坑设计与实施的关键技术,涵盖总体选型、超深地下连续墙、双帷幕体系、内支撑体系、超深止水帷幕及地基加固、深层承压水控制等方面内容,同时对影响超深基坑变形的工程桩空孔回填及基坑降水等特殊技术问题做了分析与说明.本文所介绍的各项关键技术在软土地区多项超深基坑工程中已得到成功应用,保障了超深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为软土地区类似超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借鉴.

    软土超深基坑双帷幕体系超深止水帷幕深层承压水控制基坑变形控制

    注浆控制土体变形原位试验与隧道竖向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王均山赵林嵩张宗俊郑刚...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开挖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邻近隧道竖向变形,然而目前针对注浆控制隧道变形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为了深入研究注浆引起的土体与隧道变形规律,探究更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本文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注浆引起土体变形的研究,并对注浆对土体与隧道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原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刚结束注浆时,注浆产生的土体水平变形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均是最大的,初期变形及超静孔隙水压力减小较快.分段注浆时,下方注浆完成之后,浆液更容易向上流动,使上方土体产生较大变形.距离注浆体位置较近的土体竖向位移衰减得较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位置注等量浆液,由于隧道的刚度相较于土体更大,土体变形远大于隧道变形.注浆后浆液大部分向上流动,难以对下方的土体/隧道产生变形影响.

    注浆隧道变形土体变形原位试验数值模拟

    基坑开挖空间效应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

    余忠祥过锦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坑土体的开挖将引起周边土体的附加位移并对隧道等重要建(构)筑物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基于围护墙空间变形曲面表达式,在影像源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基坑开挖诱发坑外土体位移场的理论公式.基于两阶段分析方法,将隧道视为置于Winkler地基上的铁木辛柯(Timoshenko)梁,得到了计算隧道附加变形的表达式.通过与已有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研究分析了隧道与基坑边距离、隧道埋深及围护墙最大变形等参数对邻近隧道附加变形、弯矩及剪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隧道与基坑边距离的增加,隧道附加变形、弯矩及剪力均逐渐减小;当隧道埋深位置位于围护墙最大变形处深度附近时,隧道附加变形、弯矩及剪力均达到最大;围护墙最大变形的增大会显著增加隧道的附加变形、弯矩及剪力,应控制围护墙的最大变形以降低基坑开挖对隧道的影响.

    基坑开挖空间效应邻近隧道两阶段法影像源法铁木辛柯梁

    深厚软土真空预压边界效应对邻近管廊桩的影响

    孙逸玮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空预压加固区边界多为开敞式,这使得真空预压不可避免地会在加固区四周产生一定程度的土体位移,进而对邻近桩基产生不利影响.深厚软土地基中,真空预压边界效应对邻近桩基的影响机理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仍主要依靠工程经验.鉴于此,依托浙江省乐清市南岳镇湾港区某真空预压地基处理工程,基于PLAXIS 3D流固耦合模式研究了深厚软土地基真空预压边界效应引起的土体位移、桩基位移与内力、隔离桩保护效果及桩基优化保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真空预压边界处的土体水平位移影响范围大于土体竖向位移影响范围,土体水平位移是诱发邻近管廊桩弯曲变形的主要原因,土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地表真空预压边界附近;深厚软土地基中,水泥搅拌桩对既有桩基的保护效果较为有限;在真空预压加固区边界范围进行真空联合堆载的分区处理方案可有效降低边界效应对邻近管廊桩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真空预压边界效应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

    深厚软土真空预压边界效应土体位移邻近桩基数值模拟

    降雨入渗条件下框架锚杆支护边坡稳定性与变形分析

    叶帅华唐宁李京榜
    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针对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框架预应力锚杆作为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对降雨引起的滑坡问题有很好的治理效果.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降雨入渗引起的边坡基质吸力、位移、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数值模拟软件PLAXIS 3D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对降雨入渗条件下框架锚杆支护边坡的基质吸力、位移和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分别考虑降雨时间、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对边坡加固前后基质吸力、边坡位移和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基质吸力在降雨前随坡高呈线性增加,降雨后基质吸力迅速降低,边坡最大位移值发生在边坡坡脚附近区域;(2)边坡基质吸力随降雨时间增大而减小,边坡表面基质吸力下降得更快;(3)降雨强度越大,基质吸力下降得越快,边坡位移也随之增大,边坡安全系数降低;(4)地下水位越高,边坡基质吸力下降得越快,边坡位移增加越快,边坡安全系数越小.

    降雨入渗地下水孔隙水压力框架锚杆基质吸力边坡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