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家健康(下旬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家健康(下旬版)
大家健康(下旬版)

徐金良

月刊

1009-6019

djjk@vip.163.com

010-56137970\56137783\56039083

100876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邮电大学136信箱

大家健康(下旬版)/Journal For All Healt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对医院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

    张妮
    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两种预检分诊模式应用在医院中对其急诊分诊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急诊患者1000例纳为参研样本,随机均分成常规组(常规预检分诊)与干预组(系统化预检分诊).经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分诊准确率和救治效果.结果:干预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候诊意外与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急诊中应用系统化预检分诊有利于保障分诊准确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维护医患关系.

    急诊分诊预检分诊护理管理

    PCT、WBC、hs-CRP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指导治疗价值分析

    李敬夏兰兰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PCT、WBC、hs-CRP的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细菌感染肺炎患儿63例作为研究组,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60例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PCT、WBC、hs-CRP水平.研究组在治疗第1、3、5、7天检测PCT、hs-CRP、WBC水平,通过检测结果来指导抗生素使用.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天数、住院时间、费用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抗生素使用量率、使用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BC、hs-CRP、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hs-CRP、PCT水平在使用抗生素后逐渐下降,治疗后3天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天与治疗后3天比较,治疗后7天与治疗后5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WBC、hs-CRP、PCT水平随着疾病的发展及有效控制出现相应的变化,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减少抗生素用量.

    小儿肺炎PCTWBChs-CRP抗生素治疗

    B超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中的应用研究

    袁赟
    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中应用B超检测的效果、确定临床方面最优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检测手段.方法:以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内收治的107例疑似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B超检测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 ,判断B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及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107例疑似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患者经综合诊断(联合影像诊断、临床特征诊断等)均确定为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患者;B超诊断检测出79例颈内动脉斑块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检测出96例颈内动脉斑块患者,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颈动脉狭窄检测方面,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患者检查中,B超检查的检出率不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但检查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与此同时,B超检查无创、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应用价值大,因而可以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的早期检测中大力推广.

    B超检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检出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研究

    孙辉
    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患者51例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接收的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参照组,全部研究对象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具体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总干内膜-中层厚度均大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阻力指数高于参照组,舒张期峰值流速和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血流速度变缓,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加,经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马文成
    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进行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计80例,2016年7月~2017年7月是此次纳入时间段落,并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分别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Harri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但对照组的卧床时间优于研究组,P值小于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结论: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在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意愿和具体病情状况选择最为适宜的治疗方式.

    PFNA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超声引导下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68例体会

    李晓达李天牧姜炬芳焦岗军...
    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68例,采用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两组乳腺脓肿患者在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疤痕长度、继续哺乳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但观察组患者在治愈乳腺脓肿上,其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瘢痕长度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继续哺乳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小切口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乳腺脓肿疗效可靠,不仅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在保证乳房美观度的同时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

    小切口负压引流传统切开引流乳腺脓肿美容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郭虎兰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老年冠心病中应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对患者起到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本院将选取于2016年02月到2017年03月期间来院接受诊治的8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随机原则将82例研究对象分为40例对照组与42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卧床时间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肢体疼痛、排尿困难、腰痛)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曝光时间、卧床时间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经桡动脉介入对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很高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颇具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经股动脉途径介入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输卵管炎性不孕腹腔镜术后中医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李思慧
    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综合治疗在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相应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以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以中医综合治疗对策,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应治疗后,观察组左右侧输卵管通畅有效率分别为96.88% 、93.75%;对照组左右侧输卵管通畅有效率分别为81.25% 、78.13%;对照组妊娠率为31.25%,观察组妊娠率为65.63%.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给予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加快患者输卵管功能恢复,提高妊娠率,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进行实践运用.

    输卵管炎性不孕腹腔镜手术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

    老年脊柱创伤患者炎性反应与凝血机制异常的关系研究

    高彬邵丽娟何景力郭锦龙...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脊柱创伤患者围手术期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规律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老年脊柱创伤患者患者110例,分别于手术前、术后2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散色比浊法检测血浆D-dimer,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RP、血浆D-dimier水平变化,分析二者参数间变化相关性.依据患者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与非栓组,比较2组血栓形成前后血清CRP、血浆D-dimier水平变化差异.结果:术前、术后2h、24h、48h、72h,血栓组血清CRP、血浆D-dimier水平呈逐渐升高变化趋势,而非栓组血清CRP、血浆D-dimier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2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直线相关(r=0.786,P<0.05).手术前后,血栓组患者血清CRP、血浆D-dimier水平高于非栓组,组内前后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浆D-dimier变化率为预测指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AUC=0.783,P<0.05),当血浆D-dimier变化率≥47% 时,其灵敏度为(85.35%),特异度为(79.54%).结论:老年脊柱创伤患者术后易发生炎性过激反应与凝血机制紊乱状况,二者变化呈相关性.依据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率可以预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柱创伤C反应蛋白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

    小切口阑尾手术、传统开腹手术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胡东山
    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急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本院于2015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共收治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60例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60例小切口阑尾手术,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出血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手术,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急性阑尾炎小切口阑尾手术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