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疆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疆学刊
东疆学刊

徐东日

季刊

1002-2007

djxkybu@yahoo.com.cn

0433-2733633 2732551

133002

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东疆学刊/Journal Dongjiang Journal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于2001年4月2日被批准为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学刊作为基地服务的学术期刊,为尽快提高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地方重大决策的能力,主要研究东方各国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制度、企业文化以及其它人文科学,侧重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方学、语文学的耦合与"东方语文学"的创生

    王向远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方语文学"是"东方学"的构成部分,是东方学的对象面与学科面的对立统一,是对"分支学科东方学"进行整合之后形成的一个学科概念,是以"东方"为限定、以语言文本为基础并与"西方语文学"相对而言的人文学科.作为主体性范畴,"东方语文学"不是指东方各民族的"民族语文学",而是指东方各国在语文学方面的相互翻译和相互研究,亦即具有东方区域性的语文学;作为对象性范畴,"东方语文学"意为"对于东方语文学的研究",包括东方国家的相互研究,亦即"东方的东方语文学",也包括西方国家对东方语文的研究,亦即"西方的东方语文学"."东方语文学"的形成有两个契机:一是翻译,二是比较研究.通过翻译,原典文本成为翻译文本,民族语文学的文本成为"东方语文学"的文本;通过比较研究,"东方语文学"在求同辨异中显示其内在的关联性、整体性.与此相适应,"东方语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翻译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在吸收传统语文学并借鉴西方语文学的基础上,可以形成既独具特色又有普遍价值的中国的"东方语文学"理论体系.

    东方语文学东方学语文学翻译比较文学

    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吴瑛苏洁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成为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领域.以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的知识图谱分析为目标,系统耙梳国内外文献有关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的历史脉络,归纳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研究内容,并提炼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可以为推进中国区域国别国际传播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有利于该学科的基础建设.

    国际传播区域国别历史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需要原典吗?——比较文学原典性方法论的三重意义

    杨清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是强调同源性的影响研究,还是关注类同性的平行研究,抑或是近年来中国学者基于东西文明之间的差异性和跨文化对话中的流变性而提出的变异研究,比较文学的理论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均需要"原典".作为方法论的"原典",超越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性和作为研究理念的观念性,上升至比较文学方法论意义层面,具有"原典性实证研究""原典性类比研究"及"原典性变异研究"三重意义.

    原典方法论比较文学

    从侵略到保全:佐藤信渊思想转变及其实质——以《存华挫狄论》为中心——A Case Study of On Uniting with China to Fight the Western Invaders

    葛继勇毕英杰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户中期,日本通过与荷兰等欧洲国家的接触,视野渐趋朝向西方,对中华文化的崇拜感有所减弱.江户后期,日本人开始贬低清朝,抛弃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秩序",甚至提出了"侵略清朝论".然而,从佐藤信渊的《存华挫狄论》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他对中国的态度由征服清朝转向了保全清朝.佐藤信渊在《存华挫狄论》中所指出的清朝应对鸦片侵略中的十六次"失策"存在误解,"保全清朝论"的实质是借助清朝遏制西方列强的侵略态势,进而维护日本自身利益.

    江户后期对华认识佐藤信渊《存华挫狄论》十六次"失策"

    论元朝与高丽佛教交流的多样化形态

    尹铉哲王寒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丽佛教交流是继隋唐之后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交流的又一高潮.高丽朝赴元的不仅有游学僧,亦有为元皇室抄写佛经的写经僧,以及由元朝皇帝指定或应大都高丽侨民的聘请在中国掌管与驻守寺庙的僧人,还有高丽本国到中国化缘的寺庙僧侣.同时,元赴高丽的人员除了僧侣之外,还有工匠、使臣等,其交流不仅仅是僧侣的弘法,还表现为更多的佛事活动.元丽佛教交流呈现出多样化形态.

    元朝高丽佛教交流多样化

    朝贡制度:古代东亚的承认秩序

    熊雨竹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贡制度是以古代中国为中心,以朝贡贸易为基础,以君臣关系为表征,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形成的区别于西方国家的独特的东亚交流秩序.朝贡体现出的是朝贡国对于宗主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承认,以及宗主国对于朝贡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权力的给予和让渡.朝贡制度所形成的承认秩序是具有强大文化自信的,是以差为序,是异质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手段和目的是和平的.朝贡制度延续千年充分说明了在特定地域和时间内的有效性,而客观地评价这一支配东亚地区千年来的国际秩序对思考朝贡制度、当今国际秩序,以及中国对外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朝贡制度承认秩序古代东亚

    日本新型官民合作基金支持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以产业革新机构为例

    朴龙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国探索在高新技术领域寻求新的突破点.日本在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均拥有较高的核心技术竞争力,这得益于该国实施的一系列高质量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近年来,日本政府利用多种新型官民合作基金,有效激活了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

    官民合作基金产业革新机构科技创新日本企业日本经济

    日本优化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研究

    韩昌善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健康发展即需要市场自我调节,同时也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在日本,由于企业规模存在差异,导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在经历多次经济危机后,许多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甚至生存危机.这种发展困境在日本的中小企业中尤为突出.当市场自我调节失效时,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对企业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些法律和政策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还能够活跃地区经济.在现代日本经济中,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干预,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企业的经营改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日本中小企业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健康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日韩养老产业合作路径研究

    李冬新盛翠萍格云清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乏力,重重因素阻滞经贸合作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随着中日韩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形成了巨大的老龄消费市场.推动中日韩养老产业合作,有利于借鉴日韩在养老产业的成功经验,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激发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分析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养老产业发展现状与合作机遇,能够探寻出一条"一基础、二支撑、三领域"的产业合作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中日韩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合作路径

    后疫情时代东北亚区域价值链的重构

    刘竞博康健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对全球生产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这种冲击经由价值链向全球资本市场传递,导致了全球经济发展深度衰退.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区域之一,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及蒙古国各国的支柱产业均面临供应链、产业链断链的风险.企业大规模停工停产、生产能力下降、进出口贸易减少、物流运输不畅、出入境人员受限等因素,使东北亚各国宏观经济均面临严峻挑战,区域价值链亟待重构.只有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优势,坚持政治与经济相互促进的原则,各国才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协定尽快落实生效,并充分发挥吸引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才能在后疫情时代尽快形成一条健康完整的区域价值链.

    后疫情时代东北亚区域价值链重构经济"一带一路"区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