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电子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吕庆敏

月刊

1000-100X

dldzjstg@163.com

029-85271823

710061

西安朱雀大街94号

电力电子技术/Journal Power Electron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电力电子技术为主体,探讨和报道电力电子行业新器件、新技术、新应用的学术论文及结果,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和发展动态及产品市场信息;为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在行业内的推广架起金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优化三矢量模型预测的并网逆变器控制

    易磊刘芃芃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传统d,q 轴解耦控制方式,并网逆变器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3V-MPCC)稳态性能好,动态响应快,但存在计算量大的缺点.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期望扇区选择的优化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O3V-MPCC)算法.首先介绍传统 3V-MPCC,然后提出令预测电流为期望电流,根据无差拍控制原理快速确定期望扇区的优化算法.最后搭建以STM32F407VET6 为核心的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良好的稳态与动态控制性能,同时大幅缩短了算法执行时间.

    逆变器优化三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无差拍控制

    器件非同步并联三电平ANPC软开关变流器研究

    唐仁彪李锦唐维溢缪骏飞...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器件非同步并联三电平有源中点箝位(3L-ANPC)软开关变流器拓扑,该拓扑外侧和箝位侧开关器件工作在工频;内侧高频开关器件采用两个器件并联分别经两个差模电感输出,在重载时两个器件工作在同步运行状态共同承担负载电流,在轻载时通过非同步时序控制在差模电感间产生矩形环流,使得差模电感与器件寄生电容发生谐振,为高频器件创造出零电压开通(ZVS)条件,降低开关损耗和开关应力.本文首先介绍该变流器的拓扑构成和软开关换流过程,给出差模电感的设计方法和非同步并联器件的控制时序,然后通过 10 kW单相实验平台验证了提出的软开关拓扑可以在轻载条件下有效改善变流器效率.

    变流器非同步并联软开关损耗

    可控换相换流器运行试验研究

    才利存李娟张坤徐涛...
    9-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换相失败是传统直流输电系统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能从根本上消除换相失败所带来的影响,根据高压直流断路器的工程经验,一种具备可控关断能力的可控换相换流器(CLCC)在近年已经进行了工程应用,为验证CLCC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准确反映其中各个元器件的电气应力,结合CLCC换流阀的运行特点以及传统晶闸管换流阀和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运行试验,对CLCC换流阀的运行试验项目进行了研究.本文介绍了CLCC换流阀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运行试验方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成功地用CLCC换流阀样机进行了运行试验,验证了CLCC换流阀的可靠性.

    换流器可控换相换流阀

    基于DSP的振镜电机数模混合驱动电路设计

    黄磊杜思勋林晓刚解伟...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振镜作为高端激光装备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振镜电机驱动电路对于电机快速精确的摆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大多品牌的振镜依旧采用纯模拟式的振镜电机驱动电路架构,相较于数模混合驱动电路,其工作带宽低,控制精度易受温度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振镜电机数模混合驱动电路,该电路首先采用两片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分别设计电流采样电路和位置采样电路,将电流和位置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到DSP处理,然后利用高精度数模转换芯片输出电压控制信号,最后经线性功率放大器调理输出为电机电压控制信号.其中,电流和位置采样的精度达到 1mA和 1 μrad,输出控制信号的精度为 1 mV.经自主搭建实验平台测试,验证了该驱动电路能够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提高振镜电机系统的工作带宽.

    振镜电机数模混合驱动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

    超精密定位系统音圈电机驱动器设计

    李荣舒鑫东黄晓路张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柔顺并联机构的音圈电机驱动装置是超精密定位系统实现大行程、高动态、超精密定位的核心部件,要求电机电流驱动器可实现跨尺度电流输出能力,即微安级到安培级.本文针对以上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电流环带宽、高电流分辨力的驱动器.首先,建立了驱动系统考虑电机负载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其次,基于遗传算法优化了驱动器电路参数,提高了电流环带宽;最后,采用音圈电机驱动的单轴纳米定位平台搭建了实时仿真控制系统,测试了驱动器带宽、电流输出能力、定位平台的定位性能.通过实验验证了设计思路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音圈电机电流驱动器电流环超精密定位

    基于磁屏蔽原理的双环高频共模电流传感器

    潘凌青刘博文纪昌杏李豪...
    21-2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缘失效是导致电力装备故障停机的重要原因.高频共模漏电流法与局部放电法、高频注入法等方法相比,具有非侵扰和灵敏性高的特点,但高频共模电流检测面临高幅值、多频段差模电流的干扰.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磁屏蔽原理的双环结构电流传感器,内环利用磁聚集效应对差模电流磁场进行隔离,外环基于罗氏线圈原理对高频共模电流信号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共模、差模电流的磁场分布,设计了双环传感器的参数,分析了磁环磁屏蔽效果.最后,在 3kW永磁同步电动机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双环高频共模电流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抑制高频差模电流的干扰,稳定性好.与单环传感器相比,差模分量减少了约 40%,大大提高了在线绝缘监测的精度.

    传感器磁屏蔽共模电流

    一种新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李小龙桑多香曹洪亮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谐波失真和漏电流(尤其是阻性电流)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故障诊断主要指标.针对传统MOA诊断方法测量参数多、操作难、正确率低等问题,基于格策尔和自组织神经网络(SOM)提出MOA故障诊断方法,通过提取MOA漏电流中基波及 3,5,7,9 次谐波幅值,训练SOM模型,实现MOA不同类型故障诊断.结果表明,训练后SOM模型对于MOA故障诊断正确率高达 96%,计算耗时合理,兼顾了正确率和计算效率.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诊断自组织神经网络漏电流

    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综述

    彭宇张莉梁培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子设备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确保设备中器件的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其中,电磁兼容性的评估对于准确判断器件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电磁兼容故障诊断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的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基于机器学习的电磁兼容故障诊断方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面向电磁兼容故障分类,对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传统诊断方法以及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3 类机器学习故障诊断方法深入研究和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机器学习在电磁兼容故障诊断领域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电磁兼容故障诊断机器学习

    微型光伏逆变器的z-s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陈浩维张波陈垣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稳定运行是其安全、可靠接入电网的一大要求,传统分析方法常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模型研究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稳定性.但这一传统模型忽略了电路中开关器件的切换过程,难以准确描述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考虑开关切换过程,提出了一种z-s域建模方法.首先,分析微型光伏逆变器各个工作模态,列写出各个工作模态的离散迭代方程;其次,将微型光伏逆变器的状态变量分离为稳态量与扰动量,对各个工作模态的离散迭代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然后,将线性离散迭代方程转换至频域,推导出z域传递函数,采用双线性变换法将模型从z域转换至s域,写出s域传递函数,进而得到微型光伏逆变器的z-s域模型;最后,通过与状态空间平均模型对比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对微型光伏逆变器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光伏逆变器离散迭代方程稳定性

    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光伏控制策略

    杨葆鑫邢文奇钟建英刘鹏飞...
    42-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网型光伏表现出电压源特性,可以在弱电网中稳定运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光伏控制策略,分析了光伏并网变流器利用直流电压按照构网型控制策略运行的原理.基于直流电压同步的构网型控制策略可以使光伏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最后通过控制器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构网型光伏电压同步最大功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