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干部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干部学刊
大连干部学刊

吴高飞

月刊

1671-6183

yxly_lcl@dl.gov.cn dlgbxk@163.com

0411-82403119

116013

大连市西岗区滨海西路75号

大连干部学刊/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Official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一校两院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大连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为大连市“两个基本”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时代价值

    陆书剑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脉搏与人民诉求,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出发,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定位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要求.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夯实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并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借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要义时代价值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治自信理论要义

    李凌云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自信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对"四个自信"维度所蕴含法治元素的汇聚,创造性地对中国特色法治模式作出了积极评价与未来指引.法治自信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础上得以生成和塑造,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提供理论源泉,中华法治文明形成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法治探索奠定制度根基,新时代法治建设成就验证道路正确.法治自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坚定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论自信、法律制度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以自信自立克服现实法治难题,增强对中国特色法治模式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可,凝心聚力推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坚定法治自信的实践运用,应通过增强党领导人民破解独有法治难题的信念信心、提升方法论的行动自觉、明晰与法治自卑或法治自负的差异、兼顾关键少数自信与公众普遍自信等路径得到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自信法治现代化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发生逻辑、原则遵循与具体路径

    陈国忠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多重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问题倒逼与主体自觉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双重实践逻辑;由局部破冰到全面探索是全面深化改革发生的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则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支撑.在此过程中,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蕴含着科学的原则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基于严密的逻辑分析与科学的方法剖析,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在坚持问题导向、赓续改革开放精神、坚持改革循序渐进等方面做文章求实效,以此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全面深化改革发生逻辑原则遵循具体路径

    发展壮大耐心资本:理论、现状与实践

    刘帅帅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心资本是有长期获利视野、风险容忍度较高、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资本形态,具有激活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当前,发展壮大耐心资本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市场需求引领与政策引导驱动双管齐下,耐心资本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要继续发展壮大耐心资本,需加强党管金融的政策定力,健全耐心资本融通循环的体制机制,积极促进金融资金从短期投机向长期投资转变,多元化培育耐心资本,构建多层次、全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资本耐心资本新质生产力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

    黄谋琛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从历史唯物主义应有的高度探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对历史主体的尊重:秉持群众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人口规模巨大,而且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惠及世界人民.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对历史必然的遵循:扬弃西方现代化理论,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对历史主动的把握:党团结带领人民骁勇奋战的伟大实践,科技持续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现代国家治理加速推进.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勇毅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抉择

    "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科学内涵、基本原则与实践进路

    马越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间并非简单的"机械式"协调,而是呈现出并进式、螺旋式、促进式的高质量协调形态.坚持"两个文明"相协调,首要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前提是坚持目标导向、服务中心大局,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创新,核心在于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人民群众,要义是坚持转化发展、促进交流互鉴,保障在于坚持思想教育、强化法治建设.新时代推进"两个文明"相协调,需坚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系统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增强"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物质基础,以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精神动能.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相协调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生成的三重逻辑

    刘海霞赵雪丽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进程中形成的高尚精神品格,其生成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党在百年奋斗进程中,科学把握历史规律,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创造精神,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主动跳出历史困境,为历史主动精神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前提、立场和动力;从理论逻辑来看,历史主动精神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蕴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大历史观为世界观与方法论;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以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目标指向,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不断凝练升华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伟大建党精神克服和超越"历史周期率"的四重维度

    陶廷昌黄丹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政权的兴衰更替、往复循环,形成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究其原因,主要表征为封建统治集团的思想理论缺乏科学性,在价值取向上只能追求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利益,在实践上不能带领人民进行英勇的斗争,以及在立场上的封建君主指向.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克服和超越历史周期率的关键在于其把伟大建党精神灌注于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具有科学性,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确立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英勇斗争,取得节节胜利,以及在政治上始终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因此,深度分析与透视伟大建党精神对历史周期率的克服和超越,对于立足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和树立党的光辉形象无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历史周期率人民利益

    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内涵要义

    武晟姚霁冏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确立的文化建设目标,描绘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路线图.新的文化使命包括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文化繁荣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其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最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典范.

    新的文化使命文化繁荣文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传承

    千帆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