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张瑾燕

双月刊

1009-315X

xuebao@dlnu.edu.cn

0411-87656296

116605

大连开发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大连民族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理工科及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发表有关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是大连民族学院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民族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党政干部必读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族心理距离视域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徐丽曼范娇婷
    28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民族心理距离"视角分析如何通过缩短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而促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民族心理距离的影响因素,其距离远近与时间、物理距离、心理开放度、环境以及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依大学生心理距离表现与特征,提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加强平台构建,破除交流交往交融的空间壁垒;巩固历史记忆,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基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夯实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石;培育开放心态,增进各民族大学生情感共融;关注环境因素,营造同向同行的育人氛围.

    民族心理心理距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以桂林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为例

    李天雪蓝振兴
    294-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和文化实践,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条重要微观实践路径.以广西民族旅游发展的代表桂林龙脊梯田作为田野调查对象,在龙脊梯田由"吃饭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过程中,民族旅游的发展促使广泛参与其中的壮、瑶、苗、侗、汉等各族群众以多种多样的交流交往交融方式,逐渐形成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并总结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龙脊经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旅游龙脊梯田

    锡伯族西迁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新疆伊犁地区西迁节为中心

    阿鑫冯雪红
    299-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锡伯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西迁节意义非凡,通过对锡伯族西迁历史和西迁文化进行田野调查,分析了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仪式活动,指出西迁节体现出锡伯族与当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西迁精神体现出锡伯人爱国奉献、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品质.阐述了蕴含深厚家国情怀的西迁精神传承,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迁节爱国主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启示

    徐龙泗
    307-310,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不同民族境遇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民族化思想,其核心内容包括,在遵循唯物史观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来考察民族发展的现实历史环境,在推动科学理论与民族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出发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首先要从对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中探索出新环境下民族发展的路径,再者要从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理论中探求中华民族认同的有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现实启示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生态"研究

    吴秋林杨春艳
    31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博物馆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关系的建立和表达.其主要的路径是把社区区域等同于生态博物馆区域,并且使用布展方式在区域内建立标牌,以实现博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建立.中国的生态博物馆建设全景式地实践了这一过程,并且在早期的"六枝原则"中明确了这一理论.早期的"生态"表现中确立了博物与环境关系的经典范式,后期多元化"生态"表现中,还实现了生态学与生态博物馆的融合.最后其生态理念融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地缘政治关系中,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表现之一.

    生态博物馆区域生态关系博物与环境生态博物馆与生态学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年心理健康与锻炼促进策略研究

    张艳朱峰洁赵忠伟
    320-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中国老年人心理上存在的孤独、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减退、失落感和无价值观加剧等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政府等部门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引导,强化医疗机构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指导,提供老年人体育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以及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等策略,为老年人创建更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协同促进.

    老年人心理健康体育锻炼策略

    辽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评价体系与现实测度

    贾兴飞高强
    324-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基于法约尔的经营管理理论,构建了"目标-理念-行为"三维视角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明确了高质量发展下辽宁企业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转型的评价体系.接着,以辽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辽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与进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经营目标注重短期利润;第二,企业经营理念更加注重商品经营;第三,企业经营行为的协调性不高,且波动性较大.

    企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评价体系现实测度

    东北民族村寨创新发展路径探究——以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塔哈村为例

    辛志凤
    330-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分析东北少数民族村寨创新发展民族经济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精神脱贫、利用互联网推进民族经济发展、发挥民族文化在发展民族经济中的作用、增进民族交流互鉴、开发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等,才能加快东北民族村寨乡村振兴的步伐.

    少数民族村寨创新民族经济路径

    网络环境下社会保障领域的政策议程设置——基于20个社会保障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孔祥瑜李伟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受到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基于多源流分析模型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借助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csQCA)对20个社会保障领域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事件叠加是成功触发社会保障领域政策议程设置的必要条件.同时,归纳出触发政策议程设置的两种模式,分别是政府主导模式和问题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呈现出明显的互动特征,问题主导模式是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

    网络环境社会保障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政策

    论王吉鹏的学者散文

    李晓峰
    340-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学者散文新的转向中,王吉鹏的学者散文可谓代表性的个案.他是走进鲁迅世界的"鲁迅化"的学者,也是"鲁迅化"的散文作家.他"朝花夕拾"类的回忆散文把家族兴衰与个人成长投放在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历史背景之中,成为中国社会的历史折光和伟大时代风云变幻的侧影;王吉鹏散文创作的半壁江山正是被称为"散文诗"的诗体散文,是他"一生的哲学".王吉鹏在回忆散文中,把散文之"散"尽情发挥;在诗体散文中,逻辑思维和哲学意蕴之中蕴藉的整体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投射在具体事件物象上所形成的"思想的碎片"和达到的历史、人性深度,明显承继了《野草》精神血脉.

    学者散文鲁迅精神文体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