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学报
地理学报

刘昌明

月刊

0375-5444

acta@igsnrr.ac.cn

010-64889295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地理学报/Journal Acta Geographica SinicaCHSSCD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欢迎国内外地理学者将理论水平高,研究方法新,应用前景广的稿件投到本刊。本刊备有自1934年创刊至最新一期的论文总目录()欢迎查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学视角下的地图演化

    于峰一泽汤国安陆鼎阳林晓芬...
    17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具有与自然语言相类似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往的地图语言研究主要关注地图符号的语言学机制,但缺乏从地理学语言视角分析地图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泛地图的概念被提出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泛地图背景下,地图在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演化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首先基于语言学理论分析了地理学语言的语言学内涵,指出在地理学视角下地图语言的概念应当从地图符号转向整个地图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图的语言学内涵,阐述了现代地图语言的概念泛化特征,即"内容"泛化和"形式"泛化.其次,本文以地理学语言的视角分析了地图的语音、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及地图演化进程中语言结构的演变特征.最后,本文类比语言学中元功能的概念,对地图的语言元功能,即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地图演化过程中语言功能发展的新特点,涉及地图的信息载负、信息传播、认知和模拟功能.本文基于语言学视角,对作为地理学语言的地图及其演化过程进行剖析,深化了对地图语言机制的理解,为地理学语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地理学语言地图学地图语言学地图演化泛地图

    社会地理计算的理论逻辑与研究范式及展望

    苏世亮王卓伦何深静徐阳...
    18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个前沿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社会地理计算彰显出巨大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过度关注方法和技术本身,缺乏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等底层理论问题的探讨,社会地理计算的发展面临着泡沫化、碎片化和无根化的突出困境,引发了学术界对其理论"合法性"的质疑.针对这些学术挑战,本文首先在学术史回溯中寻绎社会地理计算的理论逻辑.通过考察社会学、地理学以及地理信息科学源流演化与互动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出社会地理计算的逻辑理据根源于"空间转向"与"计算主义"两大标志性学术事件的碰撞;其次,以"游牧空间"反谱系学的思维模式划分了社会地理计算的概念域,进而从横向分化与融接、纵向交叉与拼装两条路径阐释其"根茎"结构;再次,立足于范式的基本准则和框架,通过系统性"理论演绎与归纳"的方式,在认知论层面界定了社会地理计算的概念范畴与核心特征、在本体论层面确立了社会系统中的何物存在、在方法论层面提出了"理论与算法双重驱动"的分析方法及具体的研究路径;最后,将社会地理计算放置于后疫情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考验的现实语境下,廓清了社会地理计算所肩负的使命担当,以期为当代地理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社会地理计算社会学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合法性研究范式空间转向计算主义

    北京森林表土碳组分城郊梯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田越韩郭泓伯高晓飞夏楠...
    206-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深刻影响了城市森林土壤碳循环,重塑了城郊梯度上森林土壤碳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在北京市设置了4条城郊样带,测定了20个城市森林公园表土(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总碳及其不同碳组分含量,分析了各碳组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郊样带森林表土总碳(表层21.0±1.6 g/kg;亚表层18.0±1.3 g/kg)以有机碳为主(表层占比64.6%±4.5%;亚表层占比54.9%±4.5%),有机碳含量从市中心到郊区表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非线性变化,无机碳含量在此梯度上呈显著线性下降趋势.城市森林表土有机碳(表层13.8±1.5g/kg;亚表层10.0±1.2g/kg)以颗粒态有机碳为主(表层占比71.3%±2.4%;亚表层占比70.5%±2.8%),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在城郊梯度上均表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非线性变化;颗粒态有机碳的占比在城区相对更小,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占比在城区相对更大.土壤质地、土壤pH和公园年龄是解释表土碳组分在城郊梯度上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城郊气候梯度以及树木多样性对城市森林土壤碳组分空间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上述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双重干扰下的城市森林土壤碳库特征,也对城市森林土壤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森林城市化土壤有机碳颗粒态有机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空间格局

    气候变化下中国植被GPP与土壤水的互馈关系

    罗敏孟凡浩王云倩萨楚拉...
    218-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水是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的关键驱动因素,而植被又通过蒸散发等过程反作用于土壤水.深入探究土壤水和植被GPP的相互作用关系对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MODIS GPP、ERA5-Land土壤水等数据,采用改进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模型、二阶偏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解析2000-2021年中国不同植被区GPP与土壤水协同演变规律及互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中国50.89%~57.61%的植被区呈GPP增加协同土壤水减少趋势,且该协同变化趋势占比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增加;②59.88%~79.38%植被区GPP与土壤水表现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且面积占比随深度加深而减少.③GPP增加对100~289 cm土壤水消耗更加明显(57.03%)且滞后效应更长(2.15个月).深度小于100 cm的土壤水对GPP增加主要呈促进作用(71.43%~76.58%),仅在天山及横断山区等部分区域出现抑制作用;而100~289 cm土壤水对植被GPP的促进作用(48.31%)减弱并伴随滞后期显著延长(2.92个月).④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在降水量介于200~400mm时最为显著,随降水量增加二者关系逐渐减弱.而不同温度梯度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呈多重阈值效应.本文深化了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相互作用的理解,能够对未来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及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土壤水GPP协同演变互馈关系滞后效应

    中国东部季风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分布特征及其地理解释

    王志勇韩芳李传荣李坤...
    240-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叶阔叶林是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典型植被.本文利用复合高程信息的地表覆盖精细分类产品数据,提取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构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分布高度云模型及其影响因子云模型,探讨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及其影响因子的分布特征;构建多尺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影响因子权系数云模型,比较分析影响因子对落叶阔叶林上线作用的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异,尝试探讨各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对气候因子作用的敏感性差异.结果如下:①中国东部季风区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自北向南先升高后降低,分布高度的期望、熵和超熵分别为965.77~1993.52 m、1 32.80~514.09 m和27.58~205.34 m.②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的影响因子存在显著的尺度变化和空间分异:区域尺度上,非气候林线和气候林线的主导因子均为山体基面高度,贡献率分别为71.36%和44.06%,气候林线受温度影响高于降水,而非气候林线受降水影响高于温度;山系尺度上,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主要受1月均温和年降水量影响,且大部分山地1月均温的作用高于年降水量;局地尺度上,除大别山外,山顶效应对各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作用权重的期望最大,年降水量作用权重的期望均高于1月均温.③大别山和太行山落叶阔叶林上线对年降水量最敏感,吕梁山落叶阔叶林上线对 1月均温最敏感.探讨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可以推动垂直带对气候变化响应差异的研究,并为区域生态安全监测体系的部署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影响因子云模型空间分异中国东部季风区

    鄱阳湖草洲景观连通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成陈文波黄芳芳
    259-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剖析景观连通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对恢复生态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鄱阳湖草洲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水位变化与物种扩散生态过程,在识别不同水位梯度下草洲分布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基于图论的景观连通度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水位草洲景观结构连通度和功能连通度的动态变化,揭示草洲景观连通度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尺度效应,比较结构连通度与功能连通度对植物多样性格局的相对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草洲呈现"水落滩出、水进草退"的景观格局特征,随着水位的增加,草洲同时面临水体的淹没效应和分割效应,面积萎缩和破碎化并存;②随着水位的增加,草洲斑块面积不断减小、形状趋于简单、密度降低、破碎化加剧,景观结构连通度下降,难以连接的独立组分增加、斑块连通的可能性降低,景观功能连通度下降;③草洲景观连通度越高,景观尺度上的植物物种丰富度越高,斑块尺度上的植物群落相似性越大,功能连通度比结构连通度更加能解释植物多样性格局.本文研究结果可从景观连通度的新视角为湖泊地区景观格局优化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鄱阳湖草洲景观连通度植物多样性尺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