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继业

月刊

1672-4844

dlxxh@epri.sgcc.com.cn

010-58386019 58386021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滨河路33号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Journal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电力行业,集权威性、指导性、技术性、信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电力工厂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电力系统中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技术

    蒲天骄韩笑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向新型电力系统升级转型的过程中,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是其中的关键创新技术之一,可以与传统机理方法形成优势互补.然而随着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推广与深入,逐渐凸显出影响应用成效的3个关键问题:数据均衡问题、模型可信性问题、实时优化协同问题.针对以上3个问题,文章梳理总结其对应的核心技术分支、发展现状与典型应用,提出通过数据增强、迁移学习、仿真推演等数据增强推演技术解决小样本带来的模型过拟合与泛化性能下降问题,通过串行、引导、嵌入、反馈、并行等数据机理融合模式解决模型安全性、可解释性、鲁棒性等可信危机问题,通过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等智能优化决策技术解决源荷高度不确定下的大规模资源快速、实时、精准决策.最后,结合3个关键问题维度,对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所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方向进行了展望.

    新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数据不均衡可信智能决策智能

    基于数据驱动知识显式嵌入的配电网最优需求响应策略

    张梦悦余涛潘振宁吴毓峰...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分挖掘多元需求侧资源的灵活性,对于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广泛接入背景下的新型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需求响应策略的解析化方法大多基于较为理想的用户行为观测和参数假设,纯数据驱动方法难以兼顾电网侧运行的复杂约束,策略的可用性存疑.为此,文章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知识显式嵌入的需求响应策略,首先,考虑到需求侧资源灵活性的强时段耦合特性,提出需求侧资源动态模型,定量分析需求侧灵活性资源的响应特性;其次,提出数据驱动知识的显式解析方法,将需求侧灵活性描述为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并嵌入至配电网优化运行模型中,实现灵活实用的新型配电网供需交互与协调运行.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方法兼具解析模型和数据驱动方法的优势,为不完全信息观测条件下源网荷协调运行提供较为实用化的解决方案.

    需求侧灵活性资源配电网优化运行知识显式嵌入混合整数线性模型深度神经网络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高压配电网拓扑自动成图技术

    周爱华潘森沈晓峰乔俊峰...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电网拓扑成图能够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配电网结构,这种可视化有助于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监控网络,从而提高电网可靠性和自动化运营.但现有的拓扑成图技术更多仍依赖于人工绘制,针对高压配电网拓扑成图人工工作量大且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设计一种针对高压配电网的拓扑自动成图技术,首先,对数据模型进行抽取,结合布置图框架设计原则和布线规则,确定以线路交叉和线路总长度最小作为复合优化目标;然后,通过对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惯性权重和局部粒子的搜索方式进行改进,提升全局寻优水平.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求解时间短,完成率较高,整体布局更美观合理,可以很好地解决配电网拓扑自动成图问题.

    地区配电网拓扑图自动布局改进粒子群算法

    基于可信计算的保护控制设备主动防护技术研究与实现

    林青胡绍谦汤震宇陈宝鼎...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电站保护控制设备在边界安全防护体系下得以安全稳定运行,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不断应用,变电站网络安全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过度依赖边界防护的保护控制设备缺乏本体主动防护能力的问题逐渐突显.文章比较分析了不同主动防护技术后,选择了基于可信计算的主动防护技术进行研究,结合保护控制设备的高实时、高可靠等特点,给出了适合保护控制设备的可信计算双体系架构和具体硬软件实现方案.最后,保护监控设备主动防护效果通过了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验证,且防护功能的增加并未对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该方案具备工程化应用和推广价值.

    变电站保护控制设备边界防护主动防护可信计算双体系架构

    基于零信任的馈线自动化5G网络访问控制方法

    王录泽周霞张磐刘增稷...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能源物联网背景下,5G场景下的馈线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边界模糊、合法终端被利用作为跳板攻击内网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零信任的馈线自动化5G网络访问控制方法.首先,选取能准确反映5G场景下馈线终端特性行为的数据作为信任评价指标,使得馈线终端信任值计算更加可靠;其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馈线终端的信任值,并提出被访问资源的信任阈值计算方法;最后,根据馈线终端信任值与被访问资源的信任阈值进行访问决策,实现了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信任值预测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并且其信任值预测时延能够满足馈线终端间对等通信对时延的要求.

    零信任馈线自动化信任评估访问控制

    虚拟电厂下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云边协同分布式异常数据检测算法

    吴天琦葛广凯韩啸刘川...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可靠互联对虚拟电厂中各类能源生产、传输以及调度等环节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然而人为失误、采集设备故障、网络恶意攻击等因素导致虚拟电厂各环节业务系统中异常稀疏数据频繁产生.现有基于统计学或机器学习的集中式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存在依赖数据分布和先验知识、计算复杂度较高、效率低下等缺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虚拟电厂下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云边协同分布式异常检测算法.首先,基于云边协同机制,构建虚拟电厂云边协同分布式异常检测体系架构;其次,从算法原理、基于最小二乘的全局异常检测模型生成等方面设计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分布式异常检测算法.基于3个真实数据集和3个开源数据集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提出的算法在异常数据检测的准确率、漏检率、误检率、平均耗时以及加速比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虚拟电厂基因表达式编程边缘计算异常检测

    一种面向分布式新能源终端的安全性评估技术

    陈伟马金辉章莉欧阳亨威...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海量的新型终端加入国家电网系统,增加了电网系统的安全风险.针对电力终端安全性检测功能单一、缺乏更加全面的检测手段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布式新能源终端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了新型分布式新能源终端的安全防护需求,然后提出了一种面向分布式新能源终端的安全性评估技术,从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等方面对终端进行安全评估并提供修复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分布式新能源终端安全威胁安全性评估

    基于图计算的营配数据融合模型构建及应用

    肖凯李道兴王晓辉郭鹏天...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营配领域业务发展、营配贯通及数据应用现状,基于图理论,提出"营配一张图"数据融合模型构建方法,从提升营配图数据质量的角度,提出基于热重启随机梯度下降算法和余弦退火算法的户变拓扑辨识校正算法;结合营配数据规模及分析处理需求,提出营配图计算算法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在某省建设营配设备运维知识图谱应用,验证模型构建方法及计算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营配贯通营配一张图图数据图计算知识图谱

    基于EEMD-IWOA-TCN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

    邓皓云陈卓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较少输入特征下对电网负荷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mprove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和时域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相结合的电网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使用EEMD对原始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具有较高细粒度的负荷分量序列;其次,采取相关性分析对分量进行融合,对融合后的分量序列分别建立TCN预测模型;然后,使用IWOA对TCN内部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提升模型训练速度和预测性能;最后,将各分量序列的预测值进行累计,输出最终负荷预测值.实证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鲁棒性.

    短期负荷预测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改进鲸鱼优化算法时域卷积网络

    无线和电力线混合通信的MAC层接入算法设计和性能分析

    黄鑫卞宝银杨鸿珍陈佩茹...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线和无线混合通信可以优势互补提升电力物联网室内覆盖的综合性能.针对无线接入和电力线中继的混合通信场景,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两跳混合中继的通用MAC层算法.综合考虑物理层信道参数和MAC层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退避流程,建立了该MAC层算法的跨层性能分析模型,推导了两跳传输系统归一化吞吐量以及系统时延等性能;最后仿真验证了算法有效性和模型准确性,分析了物理层和MAC层关键参数影响系统性能的机理.与Basic-RTS/CTS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可有效提升系统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混合通信中继传输MAC层算法PHY-MAC跨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