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王继业

月刊

1672-4844

dlxxh@epri.sgcc.com.cn

010-58386019 58386021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滨河路33号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Journal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电力行业,集权威性、指导性、技术性、信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电力工厂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差异化变电场景的无线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

    张东磊陆阳王翌雪祝文慧...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线通信网络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信道测量和建模是构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首先,文章面向差异化变电应用场景在470 MHz和2.4 GHz频段开展信道测量工作;其次,基于信道实测数据,研究变电场景下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时延扩展建模方法;对比分析不同频段下、室内外场景的信道建模结果.最后,将建模结果与3GPP标准化信道参数作对比,结果表明,变电场景信道参数与3GPP标准化信道参数有很大不同.文章获得的信道参数填补了现有标准在电力场景的空白,为新型电力系统下无线通信网络的部署和优化提供基础信道模型.

    变电场景信道测量路径损耗阴影衰落时延扩展

    面向智能电网的融合通信MEC卸载策略

    李坤孟建罗广惠侯路...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能电网系统中移动终端的增加,其对传输数据低时延、大带宽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尤为紧迫.为解决其中无线传输、信息处理和可靠性不足等问题,文章采用"切片分组网(sliced packet network,SPN)+可信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通信新技术网络架构,建立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安全无线传输和计算任务卸载的总时延优化卸载模型,提出一种基于交替优化技术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保证设备安全高效地接入网络,还可显著降低传输时延,具有优异的成本效益.

    智能电网移动边缘计算SPN可信WLAN移动终端设备

    面向分布式能源能量交互画像的虚拟电厂信息流量预测方法

    杨成鹏侯萌张曦马军伟...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电厂的信息流能够表示分布式资源与电力系统交互的活跃程度,信息流的精准预测对了解虚拟电厂的运行特性进而提高系统的控制效率至关重要.然而,虚拟电厂涉及的交互主体较多,其能量特性既受资源个体随机性的影响,又与海量资源聚合后的整体特性息息相关.因此传统的预测模型难以有效拟合虚拟电厂的信息流,亟需提出一种面向虚拟电厂信息流预测的模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变分模态分解的短期混合预测模型.首先采用变分模式分解基于变分原理提取流量序列的本征模态分量;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分别对每个模态分量序列进行建模和预测,并创新性地引入注意力机制来筛选本征模态分量中的重要特征序列;最后,所有子预测算法被整合为一个完整的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虚拟电厂信息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虚拟电厂流量预测变分模态分解注意力机制长短期记忆

    双模通信网络分钟采集优化机制

    任毅祝恩国张海龙李然...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快速发展,其呈现出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的形态,对客户侧的交互效率和互动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传统电力线载波技术的数据采集方案无法满足不断增加的台区业务功能和分钟级数据采集需求,为实现分钟级实时数据采集,文章针对传统数据采集方案进行改进,通过优化采集模型和优化采集策略2个维度设计一套高可靠的分钟级采集方案.通过现场测试验证,所提方案大幅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的效率,为不断增加的台区业务需求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对推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设备的数智化发展、提升双向互动用电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分钟级采集HDC通信采集模型采集策略

    适应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架构研究

    陆俊刘博涵丁慧霞龚钢军...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负荷管理可以减小电力系统用电负荷的峰谷差,从而改善电网运行状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然而随着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覆盖面的扩大、海量终端设备的接入,给现有的负荷管理通信网络带来了认证困难、数据泄露、病毒入侵等多种网络安全风险.文章首先梳理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面临的安全风险与安全防护需求;其次,结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系统特点与面临的安全风险,构建了通信安全防护技术架构;最后,从终端侧、接入侧、通信侧与平台侧设计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安全防护应用部署方案.

    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管理安全防护技术部署方案

    基于强化学习的IMS及软交换网络主动防御安全策略

    卜宪德刘世栋位祺张立杨...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调度交换网从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组网技术向 IP 语音技术演进过程中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络和软交换网络2种IP语音电话网络的安全风险和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分析现有安全防护措施的薄弱之处,在入侵响应系统架构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IMS及软交换网络主动防御安全策略.该策略指导网络中设备根据运行状态,主动采取对应动作以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决策过程由强化学习机制完成.经计算验证,基于强化学习的IMS及软交换网络主动防御安全策略在网络遭受不同类型的攻击时,可以达到灵活的主动防御目的.

    IMS核心网络软交换网络强化学习安全策略

    基于网络水印技术的水电智能终端安全通信方法研究

    郝国文徐青杨烨孙延岭...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传统公开密码技术很难在资源受限的水电厂系统智能终端上部署,智能终端的安全数据传输成为水电厂信息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水印的轻量级安全通信方法.首先,发送端通过水印嵌入算法将标识该终端的身份信息以水印的方式嵌入到网络包中,接收端通过水印提取算法提取出网络水印,这样不但可以认证发送端的合法性,还可以生成通信会话密码.其次,利用由网络水印生成的密钥,结合国产密码技术SM4,设计了基于双向身份认证的安全数据传输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可信智能终端安全通信方法不但可以通过认证智能终端身份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也可以提高数据加密的效率.

    信息安全水电厂智能终端数据加密网络水印

    长距离光纤频率级联传递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王晗悦徐鹏宋鸽李烁...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对长距离时频传递精度与可靠性提出更高需求.地基光纤授时由于其传输媒介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和抗毁性高等优点,结合级联传递技术,可为长距离、高稳定、高可靠的频率传递提供坚实保障.文章详细总结分析了近些年国内外光纤频率级联传递系统架构和发展现状,并对未来长距离光纤频率传递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天地互备的时频同步网建设提供支撑.

    光纤级联传递时频同步智能电网

    一种基于DBSCAN+LAR的风电场数据清洗方法

    邓韦斯戴仲覆王皓怀周保荣...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因风电场机组异常数据而导致风电功率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噪声应用空间聚类(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算法加上最小绝对残差(least absolute residual,LAR)法的风电场数据清洗方法.首先利用DBSCAN算法识别分散型异常数据,然后基于LAR方法构建堆积型异常数据识别模型,分别实现对风电场分散型异常数据和堆积型异常数据的清洗,最后通过 Pearson 相关系数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基于DBSCAN+LAR的风电场数据清洗方法能有效减小风电功率预测误差.

    风电场异常数据DBSCANLAR数据清洗

    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依赖型任务卸载的低时延调度技术

    王凯张旭张倩宜徐天一...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电力物联网任务调度技术难以满足任务的低时延和实时性要求,且未考虑到电力物联网任务之间的内部依赖性.针对该问题,融合深度强化学习任务卸载模型和 Sequence-to-Sequence 神经网络,使用有向无环图表示任务及依赖关系,引入ε-贪婪探索机制和优先经验回放来鼓励探索和提高模型训练效率,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物联网任务卸载模型.通过与其他任务卸载算法进行对比,所提模型的任务平均处理时延显著优于其他算法,验证在电力物联网依赖型任务低时延调度方面的优越性.

    电力物联网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深度强化学习Sequence-to-Sequence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