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趋于融合,并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利用投入产出表,已有研究侧重探讨单一行政区域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互动,但省区间产业联系分析仍较薄弱.多省区城市群区域内部某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其他地区制造业产生的波及效应如何,不同行业部门和不同地区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供需关系有何差异,有待进一步厘清.京津冀协同发展自2014年2月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以来,对区域经济体空间互动产生深刻影响.为定量评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对区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跨省协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基于2012年、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以及2013年、2018年经济普查数据,通过构建京津冀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优化区域间产业关联效应测算公式、完善区域间服务产品流测算方法,揭示京津冀地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省域间产业关联与投入产出关系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省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推动作用大于拉动作用.拉动作用方面,北京信息服务业较为突出,但动态看北京商务服务业作用明显增强,天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下降明显.推动作用方面,三省较强的主要是商务、金融、道路运输业三个部门,并趋于强化.②北京、天津相互之间的拉动和推动作用较强.动态看天津道路运输业对北京、河北制造业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而北京部分物流服务业的推动作用下降.③服务产品流方面北京作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对天津制造业的服务输出趋于增强,对河北制造业的服务业输出趋于减小.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对津冀制造业的服务输出部门集中度较高,但同时具有行业异质性特点.津冀对北京的服务需求集中在金融、商务服务业,而对科技、信息服务业相对较弱,动态看津冀对北京科技服务,河北对北京商务服务需求趋于提升.河北各市对北京金融、物流、商务服务业的使用主要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占用,对科技、信息服务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各城市具有发展优势的制造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