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研究
地理研究

刘毅

月刊

1000-0585

dlyj@igsnrr.ac.cn

010-64889584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地理研究/Journal Geographical Research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地理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学报级核心期刊之一。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有创新性的论文、研究报告,对地理学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评论,反映国内外地理学进展情况的报道等,是我国地理学界展示、交流地理学成果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与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规模如何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非正规就业组与正规就业组的比较分析

    黄耿志邢祖哥潘瑜鑫
    985-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工的社会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现有研究对不同城市规模与农民工社会融合关系认识的不足,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中介效应和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在考虑非正规就业和正规就业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规模因素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规模越大,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度越低,其中在居住条件、社会交往融合方面,城市规模产生的阻滞效应最大;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的经济融合有促进作用,反映了大城市的经济吸引力.②城市规模对非正规就业组和正规就业组的影响存在不平等效应,城市规模对非正规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文化方面的融合产生的阻滞作用更大,对其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却较小.③居留意愿和落户意愿削弱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直接负效应,且在正规就业群体中的削弱效应更大,表明农民工在城市居留或落户的渴望有助于激发他们融入城市的行为,且这种激发作用在正规就业群体中更强.应当制定有助于增强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政策,并重视非正规农民工在社会融合过程中的相对弱势.

    城市规模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社会融合新型城镇化

    多源径流数据在中国不同流域的比较研究

    潘扎荣王恺文盛志刚徐翔宇...
    1004-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源径流数据是理解地表水资源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的基础,径流数据的比较和筛选是其应用和推广的前提,但中国范围内的径流数据比较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在中国九大流域片,选取控制范围不重叠、1961-2014年天然径流资料连续的82个水文站,从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径流变化趋势两个方面,评价了 CMIP6地球系统模式、ISIMIP3a全球水文模型、基于陆面模型的GLDAS和CNRD、基于机器学习的GRUN等四类33套径流数据集的质量.研究表明:①百分比偏差的评价结果显示,经过偏差校正的CMIP6、ISIMIP3a、GLDAS、GRUN、CNRD均能较好模拟大部分流域的平均径流;综合标准差、均方根误差、皮尔逊相关系数3个评价角度的泰勒图分析结果显示,CNRD在松辽河流域,长江、珠江、东南诸河流域,西北、西南诸河流域表现最优,偏差校正后的CMIP6和GLDAS多模型平均结果在黄淮海流域表现最优.②多源径流数据对多年平均径流量的模拟普遍较好,而对年径流变化趋势的模拟结果较差,特别是CMIP6和GRUN严重低估了径流趋势,约10个流域的趋势模拟结果与天然径流资料的趋势相反.③多源径流数据在相对干旱区域模拟结果较差,亟需提高驱动数据质量、改进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参数,以提升模型对干旱区水循环过程模拟的精度.这项工作为研究中国河川径流及地表水资源时空演变规律,提供了数据筛选的重要依据,为多源径流数据在中国不同流域的更新与发展,明确了可能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径流数据比较地球系统模式全球水文模型陆面模型机器学习

    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的影响及其阈值

    闫晓露王蕴琦梁超强孙玉祥...
    1018-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气候变暖与人类开发活动日益加剧,滨海湿地面临的海岸挤压威胁受到多学科广泛关注.蓝碳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蓝碳功能对海岸挤压的响应过程及其关键区域的认识尚不清晰.本研究在提出海岸挤压对蓝碳功能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以辽东湾北部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Landsat影像、数字高程数据与碳储量调查数据,分时段对海岸挤压与蓝碳功能进行测度,进而以分段线性回归与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二者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995-2020年间,研究区海岸挤压较强风险区与蓝碳功能较弱区均呈先降后升态势,但在辽河两岸差异显著;研究期内,辽东湾北部区蓝碳功能与海岸挤压呈倒U型关系,当海岸挤压指数超过0.214时,滨海湿地碳汇能力显著下降,超过0.311时,碳汇能力下降趋势有所缓解;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失调,海岸挤压与蓝碳的矛盾在滨海工业园区表现尤为突出.加强此类区域的保护与修复,能够提高沿海地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减压增汇"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参考.

    蓝碳海岸挤压生态阈值滨海湿地海岸带韧性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袁媛陈曦李珊刘慧雯...
    1036-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除贫困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首.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城市相对贫困成为消除绝对贫困后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技术进步,依托于大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城市内部难以测度的相对贫困问题可用多种形式被发掘,推动了城市贫困地理研究的"大数据转向".城市贫困地理研究经历了"观测与可视化-内容对象发掘-多源多维分析"三大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城市贫困的重点群体""城市贫困群体的多维表征"和"城市贫困空间的测度数据与技术方法"三大热点议题.空间建成环境和个体社会经济大数据及其对应的新方法,正在带领城市贫困地理研究突破传统研究数据和方法的局限,为挖掘潜在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贫困表征等关键要素提供科学支撑.未来,研究需依托大数据及其方法,构建"中国化"的城市贫困地理研究理论框架,并将其转向实践应用,在中国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为缓解城市相对贫困奠定基础.

    城市贫困贫困地理大数据贫困测度多维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