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视化与算法化:智能传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布和殷强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传播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探讨了智能传播教育实践中的可视化应用、算法化进程和人机互动三个关键路径.可视化技术通过直观的数据呈现,增强了教学的参与性和有效性,算法化进程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人机互动则通过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互动式学习体验.然而,智能技术也引发了隐私和伦理问题.因此,在推进智能传播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平衡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素质传媒人才.

    智能传播教育技术可视化算法化人机互动

    从流言到故事:传播契约间的转化与共存

    杨光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契约的嬗变分为历时性的转化与共时性的共存两大类.当流言在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因果链条,且失去具体的事实指涉性时,流言便蜕变为了故事,其传播契约也从信息关系转化为娱乐关系.同一文本也可能有多个传播契约共存,这需要文本同时合乎多种传播契约的规范.在交互性的融媒体文本中,互动是产生文本意义重要方式,互动关系由此形成.互动关系包容性更强,往往可与其他类型的传播契约共存.智能创作对传播契约的影响表现为在文艺创作方面隔断了主体间的交流通道;在知识生产方面有生成伪知识的风险.围绕智能创作的行业规范与社会机制正在形成中,传播契约也将随之重塑.

    流言故事传播契约互动关系智能创作

    中国数字科技企业内容出海: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

    郭毅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内容出海引领文化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是时代之需.中国数字科技企业内容出海在产业逻辑、技术逻辑、文化逻辑、地缘政治逻辑等方面带给我国国际传播实践更多想象的空间.它不仅帮助成功塑造数字中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标签,而且正在传播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尽管中国数字平台出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但个别西方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考虑而屡次试图阻碍中国数字平台出海发展.未来中国数字科技企业应积极应对,以差异化发展提升我国数字内容出海的国际竞争力.

    科技企业数字平台文化形象

    粉丝文化研究的前沿问题与方法思考——亨利·詹金斯教授学术访谈

    周小溪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迷文化研究自亨利·詹金斯教授的著作《文本盗猎者》问世以来,日益成为传播学的热点议题.研究者与詹金斯教授展开访谈,探讨粉丝文化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参与式文化"、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偶像粉丝文化现象,以及研究立场与方法论的相关思考.

    亨利·詹金斯粉丝文化参与式文化

    虚拟偶像的形象设计与管理策略——以柳夜熙为例

    郑宜庸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柳夜熙为例,在分析其形象设计与传播方式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探讨虚拟偶像有别于真人偶像的形象管理策略,以期在未来的虚拟世界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虚拟与现实、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共生.

    柳夜熙虚拟偶像形象设计形象管理短视频

    行业媒体行进式报道的创新表达

    赵容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新闻界的行进式报道由来已久、运用广泛.近年来,行业媒体普遍依托丰厚的行业新闻资源,紧扣当前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策划选题、开展行进式报道,彰显了行业媒体作为行业"喉舌"的使命担当.然而,互联网时代,受众了解行业信息的渠道早已不局限于行业媒体,他们需要更新鲜的资讯、更多元的内容、更新颖的表达,行业媒体行进式报道的表达方式、呈现形式亟待转型升级.融媒体语境下,对于行业媒体行进式报道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行业媒体行进式报道融媒体报道

    时政类短视频专栏"破圈"融合传播的思考——以"海博微视频"为例

    马莎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时政类短视频已成为传统媒体在新兴媒体输出精品内容,占据媒体融合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传播方式.如何做优、做精时政类短视频?笔者认为,可从强化思想引领、打造优质内容、加速自我革新等角度,探讨摸索时政类短视频专栏的"破圈"融合传播之路.

    时政类短视频专栏破圈融合传播

    地市融媒体的数字化发展策略探究

    王磊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迎来十周年,地市融媒体作为当前"央媒—省媒—市媒—县媒"的四级融媒体系的短板,亟需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与技术革新机遇,以数字化发展创新为引擎,实现破局.本文深入阐述地市融媒体由传统媒体向社交媒体、智能媒体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发展路径,探索了优化数字化发展生态的策略,并指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地市融媒体数字化发展社交媒体智能媒体

    网络时代主流媒体话语建构困境及其提升路径

    兰建芹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时代信息的飞速发展使得主流媒体面临的话语环境日新月异,传统的话语体系已经无法完全适应新媒体形势的变化需求,主流媒体面临着话语主导权削弱、话语表达创新性不足、话语载体张力欠缺等诸多严峻考验,严重影响主流媒体的话语建构.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话语权格局中,主流媒体因应现代传播的更新与迭代适时做出调整,从生动文字叙事、丰富图像修饰、概念话题设置等方面入手,构建高质量话语体系,提升新闻舆论"四力".

    网络时代主流媒体话语

    以两岸集体记忆铸牢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刘君荣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台独"势力的干扰和破坏下,主流媒体对台宣传存在融入不足、价值折损、理性失语的挑战.探讨建构两岸集体记忆的功能价值与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的问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记忆共同体,建构两岸集体记忆是铸牢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层逻辑,也是铸牢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两岸集体记忆的建构有一个从"潜在"提升到"显在"的过程,主流媒体形塑两岸集体记忆推动台湾同胞对内归属"我者"促进融合,对外区分"他者"实现"划界",使之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同意识.主流媒体以塑造伦理记忆、建构符号记忆、编织情节记忆、培育价值记忆的方式在"记忆之场"中挖掘和弘扬两岸集体记忆,实现情感传递和价值引领,牵引台湾同胞对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探寻和细腻重构,激活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认知,引导台湾同胞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此铸牢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共同文化根基和历史传承的两岸集体记忆,不仅是维系"两岸一家亲"的情感纽带,也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台湾同胞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认知框架,更是铸牢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

    两岸集体记忆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逻辑理路建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