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复调叙事分析

    常誉维宁海林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纪录片已成为当下国际传播的利器.百集融媒体纪录片《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邀请了百位外籍人士在中外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他们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网友广泛热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采用双重"他者"复调叙事方法研究该纪录片的"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效果,即首先对受访外籍人士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进行内容分析,然后就国际网友对该纪录片所展现的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接受情况进行考察,最后简要总结了该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成功经验与不足,力图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听作品的内容生产提供参考,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效能.

    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纪录片《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

    传播仪式观视角下"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话语研究

    周晓红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仪式观"认为传播是一种共享信仰的表征,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种共享文化的符号过程."一带一路"作为一种高度提炼的传播符号,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已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话语标识.研究"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话语的结构特征与语义特征,考察新闻媒体如何运用仪式化的传播手段,与受众共享语言符号背后的意义,构建社会现实,让人类在共享的信仰中和谐相处,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仪式观"一带一路"话语符号共享

    新时代国际中文赛事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以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福建实践为例

    李小燕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第二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福建实践为例,深入分析新时代国际中文赛事国际传播的叙事逻辑和面临问题,阐述国际中文赛事国际传播的具体策略.研究认为,新时代国际中文赛事国际传播的叙事逻辑需要在系统、价值和实践等三大层面加以重构,仍存在着传播内容不够丰富、国际传播意识欠缺以及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同时,通过找准共鸣点、构建价值链和增强传播效能三方面切入,以"语言符号"唤起"文化认同感"、以"文化符号"塑造"文化共通感"以及以"影像符号"凝聚"文化归属感",从而更好实现通过新时代国际中文赛事的国际传播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与理念的目的.

    国际传播国际中文赛事叙事逻辑传播生态中国式现代化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城市文化动画传播的价值与转译——以闽都文化动画传播为例

    张育藩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拟真叙述非物质文化理性特质,是长期困扰视频产品生产的难题.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动画向数字动画革命性迭代升级,为人类拟真非物质文化提供了技术条件.数字动画业正成为跨文化传播与创意产业的新兴战略性力量.如何借助动画传播城市文化,助力城市发展战略实施,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任务.闽都文化是福州地域文化.当前,福州正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以闽都文化为例,探讨城市文化动画传播的价值与转译方式,不仅可以为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建设提供新的引擎和实践路径,也可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借鉴.

    国际城市闽都文化城市文化转译动画传播

    新发展格局下地方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进路

    程燕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地方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提升地方国际形象和话语权至关重要,该体系不仅是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成果的展示窗口,也是推动地方融入全球发展大局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分析地方特色、国际传播策略,结合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揭示了地方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与内在逻辑.当前,地方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过程中面临地方特色挖掘不足、话语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僵化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实践进路,包括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以期通过提升地方对外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全球治理贡献地方智慧和力量.

    新发展格局地方对外话语体系内涵实践进路

    自西徂东:国内外文化折扣研究流变与进路——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对比分析

    陈文泰王丹妮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964篇文化折扣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文化折扣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演进脉络,研究发现国内外文化折扣研究凝聚力不足,同时在文化折扣的成因、接受度与认同、策略研究上存在相似性;差异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与研究内容上,国外相关研究多传媒经济学视角下的实证分析,而国内相关研究多跨文化视角下个案分析思辨分析.在异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文化折扣研究进行全景勾勒,进一步拓展文化折扣理论研究的历史纵深.

    文化折扣跨文化传播文献计量对比分析

    公众关切指引下的博物馆线上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王增华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博物馆的角色与功能经历了显著的演变,其中文化传播始终是其公共使命的核心体现.近年来,公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显著增强,有关博物馆的关注焦点普遍集中在探索丰富的历史文化、欣赏珍贵的文物展示、参与互动性强的公众教育活动、享受便捷的参观服务等方面.鉴于此,博物馆需紧密贴合公众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并创新线上文化传播策略,精心策划与制作符合大众口味的传播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沟通文化与社会的桥梁.本文从"公众关切"角度出发,研究了博物馆线上文化传播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公众关切博物馆线上文化传播策略

    文化记忆视域下短视频对非遗的影像呈现与媒介建构研究

    傅宇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非遗"促进了非遗文化记忆的创新演进.短视频突破了传统具身场域的局限,将植根于过去的非遗记忆带入现代场景,在多元主体日常性的自我展演中实现了时空记忆的双重唤醒.同时,通过简化、改编与重组文化符号,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短视频连接并重塑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记忆,为现代受众搭建起"集体想象"的美学空间,实现了非遗传播的日常化与社交化转型.在此过程中,受众在情感层面实现聚合,其身份定位和归属感不断强化,其内心深处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非遗文化的自觉责任意识与行动力也随之被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记忆短视频身份认同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广播媒体本土文化传播的路径优化——以福建新闻广播为例

    李栋柠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讲好文化故事,做好文化传播是媒体的责任和担当.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视文化类节目,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地方广播的地域性和本土性特征决定其可以在本土文化的传播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以福建新闻广播为例,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探讨传统广播媒体如何在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上发力,推动地方文化更好传播.

    使用与满足融媒体广播文化本土文化

    仪式观下山西社火的文化传播探究

    王冰贤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火作为山西省内传统民俗活动,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已成为展示山西风土民情的一张名片,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仪式传播的角度出发,探讨社火的历史传承、仪式化特征等,以挖掘社火仪式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区域特色与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未来发展道路,从而激发其对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影响.

    仪式观山西社火民俗活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