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造语境:语义网络分析法的机制研究与传播学反思

    连昕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有研究缺乏对语义网络分析法机制的深层读解.本文研究目的:从语言学的三种语境视角切入,结合对语义网络分析的文献梳理和操作过程的分析,考察语义网络分析法的机制及传播学应用前景.最后得出结论:语义网络分析显示出对语词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关注.内容上,选择符合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的具有实际语义的语词进行分析;形式上,语义网络分析重组语料并绘制网络,强调语词在整个语义网中的位置和功能,线性、顺序的文本语境因此被改写为另一种基于词共现关系的新的语境逻辑.这一逻辑不仅是对理性主义下线性知识体系表征方式和叙事模式的拒斥和反思,更是理解知识的新方式.

    语义网络分析语境研究方法传播学

    赋能与负能:ChatGPT类生成式AI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及应对

    胡启明田珍玲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类生成式AI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入应用,将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提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精准度、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时效性、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创作的智能性.但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机制,ChatGPT类生成式AI的应用极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诸如智能鸿沟、西方意识形态数字化渗透等负面效应.通过强化技术赋能、建设智能队伍、建立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等路径,可以更好助力ChatGPT类生成式AI赋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进一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能.

    ChatGPT生成式AI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试论电视新闻评论角度的选择

    林振涛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新闻评论属于电视媒介的旗帜,是电视传播媒介就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社会问题通过新闻报道和节目评论发表见解,对社会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监督;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评论角度的选择对于公众的信息获取和舆论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评论角度成为了新闻机构和评论人士的关注焦点.本文旨在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角度的选择对公众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研究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角度选择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公正、客观以及多元的新闻评论.

    电视评论角度选题时效

    浅议融合传播下主持人转型的素质构成

    翁进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技术和传播的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对于传媒行业的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人人皆可自媒体"的背景下,主持人的角色功能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主持人不仅在角色转变中需要适应"小屏幕个性化"表达方式,还需要树立用户意识,从"传播者主导"到"用户为中心".而这样的转变对当下主持人破圈转型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要求.本文从语言风格、个性化的见解表达、对受众的敏锐乃至市场的洞察、打造清晰定位的人设,乃至主持人具备的心理素质几个方面阐述.意在不仅对主持人转型适应新的传播方式有视角,对于探索行业发展动向也有思考的角度和意义.

    传统媒体主持人新媒体转型素质构成

    浅析全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做好主题主线报道——以福建电视台《帮帮团》栏目为例

    林舒然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媒体融合不断发展的今天,受众对电视民生新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传统媒体,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紧跟时代步伐,在改革创新的同时,继续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帮帮团》作为福建极具社会影响力、观众忠诚度与品牌号召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一直将主题主线报道民生化,作为提升主流影响力的发力点和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结合该栏目在全媒体时代下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主题主线报道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全媒体民生新闻主题主线报道现实困境探索实践"使用与满足"理论

    《决定性瞬间: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研究》述评

    徐硕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务短视频为公众获取政务信息、参与政务提供了便捷且有效的途径,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治理价值.《决定性瞬间: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研究》一书在当下相当多党政机关缺乏政务短视频生产、传播经验与理论借鉴背景下,从使用与接受、传播与运营以及文化与治理三重维度系统分析了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完善政务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现路径.

    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社会治理受众参与

    2023年高校青年短片创作研究——基于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短片作品分析

    梁璐璐许宏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短片是青年人展示才华的重要途径,更是从中发现影视产业未来的希望所在.作为2023年两岸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青年影像交流活动——第三届IM两岸青年影展,收到了全球331所高校的1849部由华人青年学生拍摄的短片.这些作品不仅呈现出当下高校学生的整体风貌,也体现出两岸青年在创作上的差异.从整体特征上看,20-24岁的影视专业本科男生创作者是整个青年创作的主力;从题材分析上看,超过六成的作品都以表现家乡、家庭、家长为主要内容的"三家题材"为主要内容;从作品表现上看,短片体现出青年人强烈的个人自由化表达风格和在叙事与视听语言能力上的薄弱,同时也反映出青年人整体伤感与暗淡的情绪基调.青年短片应尽可能地呈现出多元的表现视角、语言探索和差异化风格,展现当代青年多姿多彩、鲜活有力的面貌,为中国影视行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青年短片学生短片短片创作短片研究IM两岸青年影展

    浅析译配导演如何增强闽南话电视剧译配角色的贴近性

    吉美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闽南话电视剧译配过程中如何避免"声画两张皮"的现象进行了解析,对如何增强译配角色的贴近性做了案例的分析和示范.译配不同于翻译,要把人物体现得活灵活现并且去"还"角色人物的"魂",在前期准备阶段,导演需深入理解原作品和文化背景,确立目标语言的文化适应性;在中期录制阶段,导演需精准捕捉原汁原味的表演,成功解决演员与角色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在后期制作阶段,导演需通过剪辑、音效处理等手段,提升译配作品的视听效果.本文旨在为闽南话电视剧译配导演提供一套系统的实践路径,以实现闽南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闽南话电视剧译配导演贴近性

    增强新闻宣传引导力 助推两岸融合发展——以湄洲日报社创新妈祖文化报道为例

    朱金山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台重大交流活动,是促进两岸同胞交流交往交心、深化各领域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做好相关新闻宣传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以湄洲日报社做好海峡两岸同胞护驾湄洲妈祖金身巡安莆田活动采访报道为例,对如何增强新闻宣传引导力、助推两岸融合发展进行总结和思考,提出对策.

    对台传播引导力妈祖文化两岸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主流媒体时政微纪录片的人民性品格——以《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为例

    杨玉妮刘箫锋龙方成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而形成的中国化新成果,是人民性品格的集中体现.新时代以来,随着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众多温度深度兼备、形式鲜活、短小精悍的时政微纪录片应运而生.《习近平的文化情缘》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坚持人民立场,赢得了受众的喜爱和支持,为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成功转型打造出特色品牌.未来,主流媒体时政类短视频创作应继续坚持人民立场,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中国式表达,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展现中国审美风范.

    人民性中国式现代化主流媒体时政微纪录片《习近平的文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