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记忆视域下苗族蜡染技艺的保护传承与数字化开发研究

    田素美丁月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蜡染既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又是苗族文化历史的表征.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苗族蜡染技艺保护传承体系及产业开发存在诸多困境.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发展丰富了蜡染文化记忆展演形式和文化记忆传播方法,使得数字记忆成为文化记忆的新常态.文章基于文化记忆理论,以叙永苗族蜡染技艺为个案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苗族蜡染传承面临传承意识薄弱,产业保护与传承机制不健全,数字化保护传承与传播技术融合度低等困境,由此从数字赋能"非遗"方面提出巧借文化数字化植入,构建蜡染传承体系、聚合产业优势,激发蜡染新动能、整合数字化资源,全媒体多维度讲好苗族蜡染非遗故事等实践路径.以期实现苗族蜡染技艺传承多元、可持续发展.

    文化记忆苗族蜡染技艺保护传承数字化开发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创新发展探析——以《新闻110》栏目为例

    陈燕清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新闻媒介的重要作用,电视民生新闻是当下主流新闻节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地方电视台是地方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窗口.新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基于融媒体背景,浅析民生新闻特点与生存现状,探讨发展路径,以期获取关于新媒体时代地方台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策略经验和深度思考.

    新媒体民生新闻直播短视频

    全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防灾减灾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王凡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防灾减灾报道是地方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时代地方主流媒体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概念为引领,突破传统报道模式,提供以信息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本文以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在防抗台风"杜苏芮"报道中的实践经验为案例,深入探讨全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在准确把握"四全媒体"内涵基础上,提升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性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需求.

    防灾减灾四全媒体地方主流媒体综合性服务

    走出都市:中国早期露天电影的空间位移与文化流变

    刘凯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放映形式,在中国电影放映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层面推行的露天电影巡回放映,早在本土电影诞生之初,露天电影就作为一种特殊的放映形式兴起于现代都市——上海,注重现代都市的感官体验是它的宣传卖点.20世纪30年代,露天电影开始在县镇、乡村和前线军队中进行大规模的巡回放映,留存下数目众多的放映记录,呈现出一条走出都市的发展轨迹.文化形态上,中国早期露天电影也从都市空间中的现代性感官体验,转向县镇与乡村空间中进行"电影教育"和文化启蒙的工具,全面抗战爆发后,更成为唤起民众抗战意识、鼓舞军队士气的宣教武器.

    露天电影空间位移文化流变都市文化

    "银幕之梦"的现实抵达:近年来青年导演作品的元电影意识

    刘韵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柯汶利、刘循子墨、魏书钧等为代表的当代青年导演皆在自身作品中倾注了元电影意识,以多重意义的"银幕之梦"隐喻电影、现实与个体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创作现象.这些电影披露电影造梦机制以思辨自反,经由迷影情结观照现实境况,并重建电影媒介和观看体制的主体性.从元电影切入分析青年导演的电影作品,探析媒介文化语境对青年导演的影响,进而重新审视当下华语电影生态并探寻电影创作趋向.

    青年导演元电影自反性反身性迷影

    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挑战与对策

    刘骐荣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挑战与对策.随着AI技术的集成,影视制作的全过程得到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创新能力增强,并且显露出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深度赋能人机协同生产流程以及全链条渗透影视制作等特点,同时AI技术融入影视制作过程中也会产生遮蔽影视文化灵韵、打破媒介信任以及引发版权确权不清等挑战.文章综合分析了AI在影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反思了技术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挑战,并提出了坚持内容为本,突显影视作品的文化底蕴、调节媒介信任失范以及增强人机协同作用,赋能电影产业共同体发展的三点对策,以完善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AI技术影视制作融合创作媒介特征影视界

    "情动的联结":新主流科幻电影的现代性叙事与新主体性想象

    薛亚梅陈功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动"(affect)一词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作为一种情动媒介,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新主流科幻电影通过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符号意象、空间想象与现实镜像的叙事,在个体与集体、东方和西方、现代和未来的张力结构之间,建构出一种关于个体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和身体主体性的多重想象,表达出中国对人类面临的现代性危机和未来存在方式的终极关怀与反思,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济世情怀,以此达到主旋律思想的传播和身份认同的维系.在此过程中,新主流科幻电影实现了多元主体间"情动"生成与联结.

    情动媒介新主流科幻电影现代性主体性

    国际话语权视阈下的主旋律电影软实力传播效能研究

    王琳琳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是大众化且具有跨地域性的世界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类型国产影片,主旋律电影具有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特征,蕴含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能够在"公共外交"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基于研究主题,这里我们脱离单纯艺术欣赏,从国际传播这一层面来探析主旋律电影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对一国国际话语权所产生的影响,即主旋律影片在对外展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的同时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使受众对中国产生情感认同,提升国际威望.同时,立足我国主旋律电影出海实际现状,提出提高国际传播效能的路径,以期更加有效地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为构建影视传播全球化新秩序做出贡献.

    主旋律电影软实力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

    京味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演进及发展态势

    刘景艳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味文化国际传播是建构北京形象、展现北京风貌的重要依托,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享有较高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西方世界里的北京书写经历着由"他者"传播到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再到当下官方与民间通力合作的新态势、新机遇与新挑战.在跨文化传播中,定型化北京形象的延续、中外互动下的失语现象也是京味文化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跨文化视野中,回顾京味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阶段与特点,在构建北京形象的过程中,反思京味文化传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更多元的思考.

    京味文化北京形象跨文化传播

    文明互鉴视域下主流媒体在优兔平台上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王瑞媛刘燕梅韩静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作为文化价值的微观体现,是观察和理解文化现象的独特窗口.本文以西安为例,采用文明互鉴为基本方法论,从网络议程设置和情绪设置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官方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中国文化传播效果.研究结果揭示,议程设置效果上,海外受众的讨论议程与主流媒体设定的议程存在中度的一致性.然而在情感态度设置上,尽管海外受众与主流媒体在物质和行为文化议题上的情感态度相似,但其对于精神文化议题的消极情绪突出.本研究进一步从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角度出发,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一系列策略性建议,旨在提高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效率和广度.

    文明互鉴主流媒体优兔平台中国文化传播网络议程设置情绪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