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传播
东南传播

丛建安

月刊

1672-9579

dacong3936@163.com

0591-83328793;83324386

350001

福州市古田路7号东升楼702

东南传播/Journal Southeast Communi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刊载发表传播专业类学术研究和新闻传播、传播技术、科技类业务研究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孔子学院在地传播路径:孔子形象的本土解释与再构

    徐浩文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学院作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容之一,是世界认识真实中国与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具备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功能.本文以共同价值为媒介寻求"孔子形象"本土解释与再构,瞄定"Z世代"受众结合互联网语境的传播特征探索孔子形象与孔子学院在地传播新路径,最后探讨了孔子形象与孔子学院的在地传播策略.

    孔子形象孔子学院本土解释互联网传播

    "他者"视域下Youtube平台Chengdu Plus视频海外传播力研究

    王昱棉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的跨区域性推动着全球文化的共生传播,地域性媒体逐渐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量,由于地域特性特质,其传播的过程中对城市形象塑造和国家形象塑造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数据分析和文本分析,对于Chengdu Plus在Youtube的海外受众评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的海外受众对于Chengdu Plus传播的视频呈现正向的传播反馈,并在认知、态度和行动方面受到影响.但是从整体的传播来看,Chengdu Plus在Youtube上的视频传播仍然存在观看量不高,互动不足和缺乏媒体品牌效应等问题.本文希望从地域性媒体出发,以Chengdu Plus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发现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和困境,更好地帮助地域性媒体进行跨文化传播.

    ChengduPlus跨文化传播在华外国人传播效果

    城市Citywalk文化的符号消费及反思

    梁雨琪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Citywalk在2023年迅速走红,青年群体以其对新鲜事物的热情与接纳,正逐渐成为Citywalk文化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受众.Citywalk文化为人们带来了新颖的娱乐体验,并引领了全新的消费潮流,其本质也是一种符号化的消费行为.本文将从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入手,讨论Citywalk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各类属性如何构成符号消费,创造并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以及针对Citywalk文化存在的消费异化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Citywalk符号消费消费文化

    论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现实症候、动因及其应对

    粟锋蒋什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生存时代,青年群体日益成为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目标受众和需求创造者.网络文化消费主义在现实表现上侧重以"娱乐至死"追求感官刺激、以"流量至上"谋求个人利益、以"虚拟社交"寻求情感满足.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义的风靡在生产关系的层面受到资本逻辑主导,在生产力层面受到数智技术传播平台化的牵引,其实质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和消费思潮的渗透.要从网络治理、文化引领和网络素养培育三个方面靶向施策,持续推动网络生态规范化,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使新时代青年养成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消费观.

    青年网络文化消费消费主义数字化生存虚拟社交资本逻辑

    解构与重构:社交媒体与青年女性亲密关系认知研究

    陈芳钰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青年婚育意愿持续下降,与此对应的是社交媒体中青年女性对于亲密关系的负面叙事及情绪.本文基于认知层面的研究视角,探究是什么在建构、解构和重构青年女性的亲密关系认知,以及社交媒体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研究发现,社交媒体非平衡的传播机制作用于基于身份认同与移情作用所制造的女性共识,由此建构了社交媒体中关于亲密关系的拟态现实;社交媒体与青年女性亲密关系认知的碰撞,又带来科普与警示、示范与引导以及恐惧与抗拒、回避与反思的双向效果与作用.

    亲密关系社交媒体婚恋观青年女性认知研究

    网络语言符号的萌化倾向与网络社交机制的关系研究

    陈沛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从网络社交机制入手,考察青年群体网络语言符号萌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利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选取了25名访谈对象,探究了青年群体在网络社交中的社交机制与网络语言符合萌化的互构作用.研究发现,网络社交机制包含社群性、网络空间自由程度和模仿机制,从社会认同、匿名性、社交互动等方面,深刻作用于青年群体网络语言符号的萌化使用倾向.

    网络语言符号萌化倾向网络社交机制

    从媒介素养到数字素养:融合与超越

    李媛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字素养概念进入国内学术领域和相关政府公文,但对其概念的解析多与媒介素养和其他素养相混淆.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二者关系的阐释,认为数字素养融合了以往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的特点,并且超越其上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素养.未来数字社会的形成,有赖于具备数字素养的公民熟练运用数字媒介技术,广泛应用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此外,国内的数字素养研究和全面铺开依然面临更多诸多实践问题.

    媒介素养数字素养融合超越

    媒介即工作的延伸:社交媒体平台对员工工作时间认知的异化及成因

    南雨霖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员工对工作时间的认知主要受限于传统工作方式及空间,而如今社交媒体平台的消息通知、任务提醒与布置等功能的发展,异化了人们对工作时间的认知.这种异化已经超越了特定行业的范畴(比如外卖行业,外卖员被困在平台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生作用.除了外卖平台改变了外卖员的工作时间认知,使得其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全时性、数字化生存、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错失恐惧等因素也逐渐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员工对工作时间的认知,加剧了对人们工作时间认知的异化.可以说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延伸的载体,员工不再只在传统办公场所中工作,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着零碎的、碎片化的工作,对工作时间的认知也逐渐被异化.本文旨在分析社交媒体平台对员工工作时间认知的异化现象,并揭示其成因.

    社交媒体平台工作时间认知全时性数字化生存

    互动与劝服:网络游戏的程序修辞机制

    李宜航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游戏深入玩家交互并发展成为庞大的新兴媒介载体,游戏的互动与劝服机制值得关注.本文从亨利·詹金斯的游戏叙事三属性入手,探讨游戏服务于玩家选择的嵌入式叙事、通过布景搭建的环境叙事与在展演中发生的涌现叙事.在游戏叙事属性背后,"程序修辞"积极发挥效能,并对MUDs模型下的四类玩家分别产生叙事、机制、互动、快感限定.从传统叙事研究手段与更深入游戏的"程序修辞"了解这一数字时代的代表性媒介,并深刻理解其背后悬置的人机交互机制.

    网络游戏互动叙事程序修辞MUDs模型

    我国健康传播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罗军飞刘欣欣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三十一年,中国健康传播研究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再发展为跨学科综合体,涉及健康教育、公共卫生危机与新媒体技术应用.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时区视图分析,对1992至2023年间文献进行可视化,揭示了该领域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规律.研究发现,健康传播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未来将重点关注理论深化、新媒体技术应用和公共卫生挑战的应对,强调跨学科合作与专业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健康传播健康教育传播学理论可视化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