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徐子方

双月刊

1671-511X

skxbzf@163.com

025-83791190 83795426

210096

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关注传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应用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学术史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以推进学术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改革的治理成效研究——基于外部审计视角

    程博胡倩倩廖林熊婷...
    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010-2021 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系统考察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对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费用,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减少审计资源投入和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是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显著降低国有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两个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瘦身健体改革方案实施显著降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费用的这一现象在数字化进程较快、分析师关注度较高以及媒体负面报道较多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

    审计费用国有企业改革审计资源投入内部控制质量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文旅产业融合空间结构研究——以江苏为例

    何勇石伟陈旭辉
    107-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江苏省2014-2019 年的文旅产业面板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权重,在修正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文旅产业融合空间关联矩阵,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质量空间引力网络结构特征,最后采用QAP分析探究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空间关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文旅产业融合水平在研究期内得到较快发展,但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文旅产业融合水平普遍较高;文旅产业融合质量网络整体密度增大,逐渐打破地理和行政区域限制;邻接关系、科技创新、政策支撑要素对于文旅产业融合空间引力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文旅产业融合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空间结构

    会展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空差异及影响机理——基于海南省的实证研究

    严荣覃凯璇耿松涛
    11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 2012-2019 年海南省 18 个市县相关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分析海南省会展业收入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率变化的时空演化格局,探讨会展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及 18 个市县的会展业发展呈上升趋势,经济增长率呈波动减小趋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2)海南省会展业依赖度与经济增长率间呈抛物线型曲线变化过程.当会展业依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表现出负外部效应,阻碍经济增长.(3)海南省会展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物质资本投入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和物质资本投入的影响呈反"N"型.为实现海南省会展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海南省会展业应融入全省经济转型大趋势,同时注重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制定会展业发展战略.

    会展业发展经济增长时空差异

    "静穆"探源——美术史角度的阐释

    李艳辉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穆"是文艺美学领域的重要旨趣和论题,一般认为由温克尔曼最早提出,但未被明确阐释.学界对静穆的初始含义缺乏认识,又因引申阐释而产生分歧和争议.静穆最初是一个美术史领域的论题.将其置于历史语境作美术史角度的考察,可探知其初始含义.静穆最典型的物质载体是希腊古典前期雕塑中的自我形象,其风格特征体现为人像表情的严肃和身体的放松,其风格成因是技术的限制和理念的表达.就后者而言,静穆表现的是自我的美丽形象和伟大性格.在很多情境下,静穆甚至蕴含力量、启示与鼓舞.自我形象的"静穆"特征在后世得到较长时间的延续.朱光潜在引入"静穆说"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美术向美学、诗学的跳跃.

    静穆温克尔曼古希腊雕塑古典前期美术史

    博物馆是如何传播文化的?——基于媒介视阈的实证分析

    王夏歌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变革性推动下,博物馆的角色已从保存文物转向传播文化,从陈列物品的场所转向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场域.文章将博物馆置于传播与媒介的视阈下,通过梳理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型的演进并展开实证分析,构建博物馆文化传播概念模型.研究发现,博物馆是勾连受众的文化传播媒介,并通过内容生产、技术应用和制度安排三条路径组成的结构系统来发挥媒介作用.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应重视博物馆结构化系统的媒介特征,通过媒介创新和技术变革全面提高其文化传播力,从而实现博物馆文化传播媒介效果的最大化.

    博物馆媒介文化传播传播

    Abstracts

    150-152页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