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徐子方

双月刊

1671-511X

skxbzf@163.com

025-83791190 83795426

210096

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关注传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应用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学术史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以推进学术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建团结:党建引领下的能人治村模式研究——基于闽中鹭村的考察

    梁晨王心怡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的村庄治理中,政府治理与村庄自治并未实现有效对接,特别是自下而上的自治轨道未被合理建设,导致部分治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需要有着强大组织力和整合力的党组织引领治理,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形成新的治理共同体,共建村庄团结,实现治理有效.使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沿用"新双轨政治"的框架分析党建引领下能人治村的具体机制和治理成效,其核心是通过党建自上而下地引领一切治理工作,实现"上轨"的向下扎根,通过把能人吸纳进党组织,实现"下轨"的对上联系.能人在党建引领下聚合成治理团队之后,不断吸纳其他人才、普通村民、外来主体等,构建治理共同体扩大治理基础,并通过重塑村庄价值等方式提高村庄团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团结党建引领能人治村新双轨政治

    宋徽宗的彼岸寄情——《千里江山图》的多种考证细说

    夏燕靖
    11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千里江山图》的考据可以有多种路径,本文以微观考证的方式,从解读北宋绫绢工艺入手,探讨《千里江山图》采用绢本作绘呈现出的包括丝织纹理与运笔走势间的有致和谐,以及青绿山水在卷本上随类赋彩层层渲染,尽显绫绢质地的赋色效果.进言之,《千里江山图》的艺术化呈现是丰富的,不仅有着对山川自然青绿涂染所形成的设色淡而深沉的写照,更有着与人文情愫相结缘的超然气度.关于这一点,若从宋徽宗的观赏角度欣赏,在宋徽宗崇尚道教的思想背景下,对《千里江山图》还可以解读出是徽宗"道仙"感性意识的集中体现,画中有许多物象都体现了徽宗内心的隐逸之情,而中国画手卷的特殊表现形式,又为这种道家隐逸思想的抒发提供了如"千里云峰山水承载""悠悠烟波田园深径"的诗意境界.因而,无论是从绫绢作绘,抑或青绿涂染表现,或是观看视角给予的综合评判,《千里江山图》都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价值.

    《千里江山图》绢本作绘徽宗"道仙"意识隐逸思想

    《千里江山图》的作者身份、人生阅历与帝王愿景——基于北宋艺术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视角

    楚小庆
    12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绘画水平、美学风格与当时社会体制性因素及时代风尚密切相关,不仅受到了北宋时期国家艺术体制、高等专业美术教育运行机制的深刻影响,而且反映了创作者的自我精神追求,展示了其极富韧性、坚持敢为的个人抱负和勇于担当、探索创新的艰辛过程,也形象映射了宋徽宗文治天下、江山永固的帝王愿景.通过考察画学的兴起与文化风尚,首所美术专业院校的招生与培养机制创新,实践中教育培养制度的完善与改进,王希孟攻读画学的学历培养路径,画学课业内容、德行规范与日常考核程序,综合文化课与专业技法课内容设置及考核标准,培养环节中的"升舍"晋级、综合评定及毕业去向、授官品级等重要节点,可还原出贯穿王希孟家庭出身、学习经历、毕业等级等人生经历的逻辑框架,形成围绕其身份及人生阅历的完整闭环.作为生动展示、真实还原此段历史的翔实注脚,王希孟的人生经历是个人努力、社会风尚、时代机遇等共同选择的结果.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艺术教育画学宋徽宗

    Abstracts

    150-152页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