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

徐湖平

双月刊

1001-179X

025-84806201

210016

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东南文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科学专业刊物。以江苏省为主,兼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文物,收有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区域史、艺术史等方面的具有学术性的论文或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方面的资料性简报、报告、省内有关学科的学术活动的消息报道等。该刊注重从文物、考古学、民俗学和博物馆学角度出发,研究探讨中国东南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以此构成它的鲜明特色。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汶口文化匕形器研究

    张超华
    9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海岱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等级较高的墓葬中,常随葬以骨、角、蚌为材质的匕形器,且多放置于墓主人身边.从摆放位置看,匕形器与部分陶器有一定的组合关系,常见“匕鼎组合”“匕杯组合”,其中匕形器分别具有“饭匕”和“醴匕”的功能,部分匕形器兼有生产工具的功能.

    大汶口文化匕形器功能礼制

    瑶山7号墓出土玉牌饰造型研究——兼谈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及相关问题

    曹峻
    106-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瑶山出土玉牌饰(M7∶55),从其整体轮廓、颊侧突起、十字镂孔等特点来看,与现实生活中爬行类动物,尤其是蛇的头面部可相比较.龙首纹上的菱形纹样与蛇头部鳞片形状一致,可能也直接取形于后者.良渚文化玉器与陶器纹样上诸多与蛇有关的形象,表明蛇崇拜是良渚信仰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这部分信仰内涵不仅在本地区承续发展,至东周时成为土著越族的重要文化特征,同时也对外向北传播,在中原文化遗存中留下不少印记.瑶山玉牌饰上表示眼睛的“圆和三角”组合结构,与龙首纹上的菱形纹,在北传过程中参与中原龙纹的演变和创造,并成为其成熟形象中的构图元素.

    瑶山遗址玉牌饰菱形纹良渚文化蛇崇拜龙纹

    商周时期玉鱼浅析

    李京震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周时期玉鱼的数量众多,按型制大致可分为直身、弧身和拱身,按功用则可分为装饰类、丧葬类和工具类.结合出土情景分析可以发现,丧葬类玉鱼在形制上较为随意,而作装饰与工具来使用的玉鱼则有一定规律可循.作头饰的多为直身型玉鱼,而作项饰及佩件的则多为弧身型玉鱼.工具类玉鱼主要用作刻刀、觹及耳勺,作刻刀与玉觹的为直身和弧身型玉鱼,作耳勺的仅见直身型玉鱼.

    商周时期玉鱼形制分析功能与用途

    今天的博物馆站在了哪里?——对ICOM博物馆定义修订的初步观察与分析

    安来顺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21世纪以来博物馆领域所出现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2015年UNESCO通过关于博物馆的建议书的推动下,ICOM于2016年7月启动了第九次博物馆定义修订,此举引起业界内外的极大关注.历经三年的全球范围的激烈讨论之后,由ICOM执委会从269个定义建议案中遴选出的新定义草案未能按原计划在2019年9月ICOM京都大会上完成修订所必要的法律程序.梳理和分析发现,人们对新定义草案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提出了质疑:对主流博物馆认知的关键性改变能否被普遍接受,能否与UNESCO《2015博物馆建议书》的指导性意见完全衔接,是否与《ICOM章程》存在潜在冲突,会否使博物馆在一些国家面临法律和管理上的困惑,等等.此次定义的修订是ICOM历史上最民主的进程之一,也折射出博物馆传统派与革新派之间的学术碰撞.但无论从何种立场出发,一个富有理性和专业智慧的博物馆定义,必须在博物馆的机构目标(为什么利益服务)和特定的行为对象之间达成有效的平衡,它既不是一个基于理想的使命宣言,也不是一系列业务行为的简单罗列.目前ICOM已重新调整了定义修订工作的路线图,努力在2022年ICOM布拉格大会上最终形成具有最广泛代表性的新的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新博物馆定义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京都大会UNESCO《2105博物馆建议书》

    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博物院旅游贡献度研究

    南京博物院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合理地认识、测算、评估博物馆对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度,在目前博物馆和旅游两个行业的研究中都处于空白.南京博物院对于南京市旅游的贡献可以从旅游经济贡献度、旅游形象贡献度、旅游社会福利贡献度这三个维度分析.2018年南京博物院为南京市带来了约16.19亿元的旅游收入,对GDP的综合贡献为26.956亿元;带动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南京博物院对南京旅游知名度、南京旅游形象的总体美誉度皆有较大贡献,在24家主要景区中排名第二;南京博物院社会贡献的市场价值如今也达到近4亿元.

    文旅融合数据分析博物馆博物馆评估南京博物院旅游贡献度

    博物馆观众研究:过去、现状和未来

    约翰·福尔克朱迪思·科克吴蘅
    14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观众研究涵盖多种研究调查,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非正式(或自由选择)教育环境下观众的行为、态度、兴趣、动机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绝大多数博物馆观众研究在本质上都是评估性的.尽管观众研究和博物馆评估这两个领域有所重叠,但它们通常采用明显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针对博物馆的自由选择式或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和评估领域有五大重点研究方向:展览研究、博物馆作为社会背景、博物馆观众细分、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博物馆作为促进学习的场所.未来,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可能趋势有如下几方面:确定该领域的模型、框架和一致指标;解决研究人员之间因研究范式、观点不同而形成的紧张关系;最小化学校内外学习之间区别;东南亚博物馆界的持续增长以及由此将带来的对参观者研究的需求和重视.

    博物馆参观者研究观众研究博物馆评估自由选择式学习非正式学习

    从意义赋予到意义构建:刺激唤醒法与博物馆观众的情景体验

    丹尼尔·施密特米歇尔·拉布陈莉
    15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博物馆作为推动意义制造的特殊场所,其空间、主题、展品、阐释文本等为观众提供了获取意义的凭借.博物馆通过这些中介发挥主导作用,影响着观众的意义构建过程,即“意义赋予”.然而,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不断变化的意义构建模式,对观众进行外部观察并不足以让研究者洞悉观众体验及意义构建的动态过程.刺激唤醒法聚焦观众“在原地”的情绪反应,关注观众从不同信息中构建意义的不同策略,凸显了“干扰因素”的存在及意义构建过程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基于此,博物馆和展览的设计应当重视建立必要的结构,鼓励参与式意义构建过程;增加创造幸福感的因素,减少妨碍积极的意义构建的负面因素.

    博物馆博物馆观众意义赋予意义构建刺激唤醒法情景体验

    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博物馆观众研究的若干问题——基于文献分析与实证调研的三角互证

    周婧景林咏能
    169-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博物馆的外部变化和内在需求,为公众提供“精准”服务,在博物馆与公众“主从关系”变革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开展观众研究势在必行.然而该项工作如何在我国有效推进,其研究起点究竟在哪里,则成为一个更具难度的现实问题.为此可一方面借由重要文献的爬梳,在纵横双重视域下构建起国际观众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方面通过对各级博物馆的实证调研,考察我国既有起点及其优劣势.我国的研究由于对观众研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业务部门间尚未达成共识、研究专业性亟待提升、业务能力未达到评估基准、馆内外合作机制尚未有效构建等原因形成一些困境.我们可从顶层设计角度重视观众研究、提高研究专业化水平、探索馆内外合作机制、优先开展前置性和形成性评估等举措来解决问题.

    博物馆观众研究观众评估博物馆教育行为主义三角互证

    研究、评估与调查的关系——对博物馆观众研究几个关键概念的辨析

    赵星宇史吉祥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博物馆学的一个重要议题,观众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出现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者反复使用“研究”“评估”“调查”这三个术语,但却没有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者误以为这三个术语没有差异.研究、评估与调查都是观众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相关但又明显不同.其中,基于“目的”的差异,可以对研究、评估和调查作出更加符合研究需求的区分.“研究”的目的指向观众自身,“评估”的目的指向机构本体,“调查”的目的指向数据采集.基于这三个概念的定位,形成了“研究、评估与调查概念框架图”,以体现在观众研究的范畴中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界限,以及在博物馆和观众的互动关系中三者如何满足博物馆对观众研究的需求.此外,博物馆与高校在观众研究领域应展开深度合作.

    博物馆观众观众研究观众评估观众调查博物馆教育

    外文摘要

    189-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