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

徐湖平

双月刊

1001-179X

025-84806201

210016

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东南文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科学专业刊物。以江苏省为主,兼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文物,收有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区域史、艺术史等方面的具有学术性的论文或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方面的资料性简报、报告、省内有关学科的学术活动的消息报道等。该刊注重从文物、考古学、民俗学和博物馆学角度出发,研究探讨中国东南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以此构成它的鲜明特色。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标准化的多样性:云南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话语和“去地方化”进程

    燕海鸣解立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景观的概念与实践是世界遗产体系不断与时俱进,并且呼应“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个产物.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于201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方面体现出对应着“文化多样性”而表述的“哈尼性”特征,另一方面也被统合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国族话语”体系之中.同时,作为旨在保护“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遗产,对于哈尼梯田的价值阐述,又需要将其“哈尼性”“国族性”与世界遗产的普世性相勾连.尤其具有挑战性的,是这种国际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象征又不得不与中国当下的农村凋敝、人口流失、村落遗产衰落等“乡愁叙事”相纠葛.梳理哈尼梯田作为世界遗产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语境下的话语体系,有助于理解世界遗产所致力的文化多样性,去探索弥合国际话语和国内语境的巨大鸿沟,消解社会发展带来的“乡愁”.

    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文化多样性哈尼梯田“去地方化”

    基于经济学思维的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探讨

    徐进亮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政策,使得建筑遗产活化利用成为保护学界关注的话题.实现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可持续性,要注意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前两者更为重要,但也要逐步将经济效益纳入到建筑遗产活化利用考虑范畴.文物利用必须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以清晰的产权机制为基础,引入更多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评估、规范管理;以经济学视野来研究分析,用经济技术手段来提出解决思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建筑遗产活化利用方法.

    建筑遗产保护活化利用经济学产权评估规划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现状、问题与长效机制研究

    张伟明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文物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当前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在鼓励民众参与文物保护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还不足,相关上位法还不够健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文物的用益物权制度,明确社会力量进入的途径和方式,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建立对价补偿机制,从而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文物保护社会力量新技术对价补偿机制

    安徽六安经济开发区碧桂园汉代墓葬M30发掘简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27-36,中插1-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六安市经济开发区碧桂园内的汉代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30为同穴合葬墓,棺椁部分保存,出土随葬品134件,主要有仿铜陶礼器、青铜器、玉器等.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判断M30的年代为西汉中期偏早阶段.

    安徽六安西汉中期同穴合葬墓

    江苏溧阳蒋笪里墓地汉墓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溧阳市博物馆
    37-52,中插4-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2-7月,南京博物院和溧阳市博物馆对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蒋笪里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汉代墓葬25座,清理发掘23座.墓葬形制分为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种,其中带长斜坡墓道竖穴土坑木椁墓有11座.发掘的汉墓均被盗扰,残存铜、铁、石、漆木、釉陶、陶等质地器物121件(组).根据墓葬的形制结构、排列布局、残存的车马器等推测,蒋笪里墓地应是汉代溧阳地区一处身份地位较高的家族墓地.蒋笪里汉代家族墓地的发掘,为溧阳地区的汉代考古研究及汉代文明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溧阳汉代家族墓地砖室墓竖穴土坑墓

    江苏扬州广陵区凯运天地商业广场唐代墓葬群发掘简报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53-67,中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扬州凯运天地商业广场唐代墓葬计91座,其中竖穴土坑墓84座(木棺墓68座、丛葬墓16座),砖室墓7座.墓葬群整体分布不甚规则,局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墓向一致,分布集中,似为夫妇合葬墓或家族墓.出土器物种类有陶瓷器、铜器、银器、铁器、漆木器、石器等.以瓷器为大宗.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品特征来看,这批墓葬时代多为中晚唐,砖室墓等级最高,土坑木棺墓次之,丛葬墓最低,推测墓主人身份依次为中低级官吏或富商大贾、具有一定经济地位的平民及底层平民.

    扬州唐代墓葬土坑木棺墓砖室墓丛葬墓

    江苏洪泽长山村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洪泽湖博物馆
    68-76,中插7-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山村宋代壁画墓(M1)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老子山镇,为带墓道的长方形仿木结构砖室券顶墓.墓葬结构小巧精致,不仅具有彩绘壁画,还兼有仿木结构砖雕,在江苏地区极为罕见.墓葬出土有青白瓷碗、渣斗、盒、黑釉盏等随葬品,时代为北宋末期.长山村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宋代淮安地区的丧葬习俗以及绘画艺术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洪泽宋代墓葬仿木结构壁画

    江苏扬州邗江区经九路元墓M17发掘简报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77-82,封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了邗江区经九路元墓M17.该墓为双室砖壁石顶墓,墓室曾遭盗掘,残存遗物以瓷器为主.这些瓷器显示了元代制瓷业高超的工艺水平,为了解元代扬州与周边区域经济文化交流和研究扬州地区元代墓葬形制、葬俗、社会生活等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扬州元代墓葬砖壁石顶青白瓷

    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拱辰佳苑小区明代家族墓发掘报告

    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年1-3月间,淮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对清江浦区拱辰佳苑小区工地的四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器物149件(套).经过整理分析出土器物,可知这四座墓葬属于明代一处小型家族基地.M4出土了唯一一合墓志,志盖显示墓主人名杨仲康,志石大部分文字已漫灭不清,仅有的文字可简单了解墓主人及其家族的一些情况.这对于研究该家族墓地的时代、明代中晚期淮安地区的丧葬习俗以及文献记载的相关乡镇地域范围的进一步确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淮安明代家族墓安乐乡

    南京狮子冲南朝墓出土散砖画像研究:以卤簿画像为切入点

    张今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狮子冲M1、M2出土散砖铭文和丹阳仙塘湾墓、金家村墓出土完整卤簿画像,可以对刻划砖铭的含义展开讨论,并复原它们在完整画像中的位置,进而明确拼砌规则.借助这一方法,不难发现M1、M2散砖画像与金家村墓、吴家村墓的部分画像存在同一粉本现象,其来源可能是萧齐末代帝陵级墓葬拼砌砖画的剩砖,齐梁禅代后因无法继续参与画像拼砌,而被作为一般墓砖使用.

    狮子冲南朝散砖画像卤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