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王亨君

双月刊

1000-2383

xbb@cug.edu.cn,cjournal@cug.edu.cn

027-67885075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地球科学/Journal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山生态修复及其固碳潜力研究进展

    陈珲崔一涵汪海明林建秋...
    4594-4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储库"之一,矿山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矿山生态修复在固碳增汇和"碳中和"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固碳潜力评估方法,为制订以生态恢复和固碳为目的矿山生态修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助力.研究建立了矿山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概念模型;以矿山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梳理并讨论了包括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的3大修复措施及其固碳机制,以及实施的注意事项;总结了固碳潜力评估模型和方法.下一步研究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修复措施并提高固碳评估的准确性,延长矿山生态修复效益维持时间,促成矿山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碳中和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水文地质

    增温和降水改变对土壤CO2释放影响研究进展

    赵光帅普政功黄奇波朱义年...
    4608-4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变暖正在扩大严重干旱和强降雨事件发生的频率、范围、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高温、干旱、强降水等极端气候事件显著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矿化和无机碳释放的速率和强度.土壤CO2输出释放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探究土壤CO2释放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与响应机制,可为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土壤碳循环和源汇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系统分析了前人在全球变暖引起增温和降水改变对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碳酸盐矿物溶蚀影响的研究成果与结论,从Rs和碳酸盐矿物溶蚀两个方面解析增温和降水改变对土壤CO2 释放的影响.未来应加强气候变化与土壤性质、营养物质含量和有效性、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等其他多种因子耦合作用对Rs影响的研究,构建极端气候条件下多变量因子耦合的Rs速率模型.深入探究碳酸盐岩基岩土壤区Rs、碳酸盐矿物溶蚀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响应阈值,并精准量化极端强降水下两者间碳迁移转化通量.

    增温降水改变土壤CO2土壤呼吸碳酸盐矿物溶蚀环境地质

    海南岛河水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水汽输送的指示

    林杰王照翻张云锺
    4622-4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带低纬度地区水循环是全球气候系统演变的重要驱动力,海南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热带水汽循环研究的理想地区.水体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是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海南岛主要河流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海南岛水汽输送路径和来源进行研究.海南岛河水同位素呈纬向上从西向东逐渐正偏,经向上对称分布的特征,海南岛东部河水同位素呈现"高度效应",而西部昌化江河水同位素呈现"反高度效应".海南岛河水同位素空间分布规律表明,地形是控制河水同位素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海南岛东南部为水汽输送的迎风坡,而西南部处于"雨影区",水汽从东向西输送.

    海南岛河水稳定同位素地形水汽输送环境地质

    青藏高原东部活动构造带大型滑坡成灾背景与灾变机制

    郭长宝吴瑞安钟宁杨志华...
    4635-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动构造带内大型特大型滑坡成灾机理复杂、危害严重,以往关于其发育特征、成灾背景与灾变机理等研究主要侧重于降雨、地层岩性、地震等因素分析,关于其内动力控灾背景和机理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难题.基于遥感解译、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典型案例剖析,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川藏交通廊道地质灾害数据库,提出了一种考虑地形起伏度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约6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地壳不稳定区和较不稳定区内,内动力地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具有极大影响.大型滑坡的发育分布受活动构造带控制显著,主要表现为复杂地质构造孕育大型滑坡、特殊岩土结构控制大型滑坡、强烈地震活动诱发大型滑坡、断裂持续蠕滑促进大型滑坡灾变等4类特征,具有显著的活动构造带孕灾-控灾-诱灾-促灾等复杂灾变演化过程.研究结果对于促进青藏高原大型特大型滑坡灾害的成因机理,提升特大滑坡灾害风险防范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青藏高原大型滑坡活动构造带区域地壳稳定性内动力地质条件工程地质

    四川理塘乱石包滑坡滑带土环剪强度特性与高位远程滑动机制

    袁浩郭长宝吴瑞安闫鸣岐...
    4659-4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位远程滑坡具有高位剪出、高速滑动与强动力剪切等特征,由于高速滑动过程中路径松散层饱水特性不同,其滑坡的高速远程滑动机制也存在差异.四川理塘乱石包高位远程滑坡运动路径松散层饱水,在滑坡发育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基于ICL-2高速环剪仪,对滑带土开展了 200 kPa、400 kPa和 600 kPa等不同法向应力下的高速不排水环剪试验,剪切速度为50 cm/s,剪切距离为300 m.试验结果表明,滑带的演化可以划分为初始剪缩、剪胀-剪缩、假剪胀、压缩排水等4个阶段,孔隙水压力呈非线性增长,与法向位移具有正相关性,在剪切距离至100 m时,孔隙水压力可上升至总应力的50%以上,颗粒破碎及其导致的滑带液化是滑带土抗剪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滑带液化会导致试样剪切强度降低50%以上,孔隙水压力上升至总应力70%以上.乱石包滑坡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地震作用-高速启滑、滑体解体碎屑化、滑带液化促进碎屑流远程运动、滑体减速堆积.研究成果可为运动路径松散层饱水型高位远程滑坡长距离滑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高位远程滑坡环剪试验滑带土滑动机制工程地质

    《地球科学》2025年1月 第50卷 第1期 要目预告

    4672页

    地铁列车振动作用下盾构隧道及周边土体动力响应规律

    王晓睿秦文茜于怀昌
    4673-4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小半径曲线段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周边土体动力响应的影响,以郑州地铁一号线为背景,对孔隙水压力、水位进行现场实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开展数值分析,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下隧道周边土层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运营过程中,振动荷载的施加是导致孔隙水压力变化的重要原因;埋深越深孔压越大,随时间增长孔压逐渐减小;距隧道越近土体动力响应对列车振动的反应越敏感,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变化幅度和速率、竖向变形峰值均越大;小半径曲线隧道底部土体的动力响应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土体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可以预测随列车振动对周围土层不会产生变形危害.

    小半径曲线振动荷载动力响应孔隙水压力数值分析工程地质

    水位波动下滑带土的渗透-固结变形特征试验

    李岚星胡新丽黄悦庭张海燕...
    4690-4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峡库区水位波动期间,滑坡岩土体的渗流-应力耦合特性关乎到滑坡的稳定性.开展了一维渗透试验,通过分析马家沟滑坡滑带土的渗流速度和水力坡降的关系,得到了渗透压加卸载过程的渗流特征;同时开展稳态和周期性渗透压下的三轴固结试验,分别分析了围压、渗透压幅值和加载过程对渗透系数和体积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渗透压加载至一个阈值前,滑带土中的渗流满足达西定律,超过该阈值渗流呈现非线性,卸载时渗流符合达西定律;(2)稳态渗透压作用下,滑带土的渗透系数与围压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滑带土的瞬时模量影响系数随着渗透压增大呈现显著的指数下降的趋势;(3)动态渗透压作用下,滑带土的渗透系数随波动次数呈指数下降,且各周期内均出现回弹效应,整体上先膨胀再压缩,累积变形回弹的时间节点与渗透系数衰减速率的阈值一致.

    滑带土水位波动固结变形渗透特性周期性渗透压工程地质

    《地球科学》2024年第49卷总目录

    4701-4708页

    《地球科学》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