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的油气富集情况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运用总有机碳(TOC)测试、热解、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对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特别是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比油苗/沥青与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识别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中的主力烃源岩.研究得出,下马岭组、洪水庄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生烃潜力大,热演化程度适中,为好‒极好的烃源岩,铁岭组烃源岩为差‒中等烃源岩,高于庄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过高,已不能判断烃源岩类型.根据研究区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其中洪水庄组、铁岭组及下马岭组为第Ⅰ类烃源岩,以无环类异戊二烯姥鲛烷(Pr)和植烷(Ph)的相对含量极低,具有一定丰度的C20 规则三环萜烷(C20TT)和C19TT以及特殊的 13α(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富含四环萜烷(C24TeT)、降新藿烷(Ts和C29Ts)和重排藿烷(C30Dia),缺失甾烷化合物为特征,揭示了第Ⅰ类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热演化程度,缺氧的沉积环境以及特殊的成烃生物.高于庄组为第Ⅱ类烃源岩,以高丰度的C23~C25TT以及规则藿烷,普遍存在C27~C29 规则甾烷,低丰度的C24 四环萜、降新藿烷和重排藿烷,未检测到补身烷和 13α(正烷基)‒三环萜系列化合物为特征,呈现出典型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下的原油特征以及指示了较为多样的生物来源.油源对比表明,第Ⅰ类油苗/沥青主要来源于洪水庄组烃源岩,而第Ⅱ类沥青砂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和高于庄组烃源岩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