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费电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侯丽萍

半月刊

1674-7712

xiaofeidianzi@163.com

010-52420279 68253737

100036

北京海淀区翠微中里15号楼二层240室

消费电子/Journal China This Week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查看更多>>  《消费电子》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一本集高端人物访谈、热点事件报道、产品评比测试、导购等的大型消费电子资讯半月刊。上半刊立足最新消费电子产品评测推荐,放眼全球消费电子前沿动态,全面指导理性健康的消费电子产品购买,下半月刊注重消费电子理论研究,是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消费电子资讯大型综合半月刊。   杂志脱胎于2003年创刊的《电器评介》,现正式更名为《消费电子》,目前已成为家电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知名媒体。是消费电子爱好者交流、学习及收藏的首选;更是政府和企业高层了解消费电子行业动态和普通消费者购买消费电子产品的首选参考刊物。编辑内容我们的编辑方针  及时准确、客观详实地传递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信息,促进消费电子市场的繁荣,为国内外厂商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服务,帮助消费者提高对产品的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合理消费。每期杂志均以大量篇幅发布“消费电子评测室”对各类电器产品的横向对比评测报告,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依据。客观、独立、公正、公开地评价、推荐优秀的电器产品,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同时关注行业热点事件和人物,为读者奉上行业最热门人物的专访报道。  现已建立国内权威性的消费电子主观评介测试实验室,逐步形成了具有品牌标志的消费电子产品认证标志奖项,众多消费电子生产厂商都以获得这些奖项为荣。  为了更好的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新增的“潮人玩转消费电子”和“商品集装箱”栏目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我们的主要读者描述:  读者对象主要是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发烧友、需要购买消费电子产品的普通消费者和消费电子行业从业者。目前订阅和购买用户已达到每月16万左右,并且仍旧在不断增长之中。读者对象包括国家公务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IT业者、医疗卫生业者、公司职员、服务业人员、学生和家庭主妇等。读者群的收入处于中高水平,多数读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对周围人群具有较强的购买影响力。这些读者基本覆盖了国内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占总量的45%以上。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 发行数据  《消费电子》为大16开全彩印半月刊,在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突破16万册,其发行渠道遍及全国各地邮局、报刊亭、同类企业界、相关展会和销售终端。其中尤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核心城市为主,在重点城市的银行、4S店、宾馆、酒楼及高档写字楼等场所均有本刊的展示,北京及广州等重点城市的主要报摊点均有销售,在工信部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全年二十个大型论坛和高峰会议上均会随会议资料派送,并已进入部分高校阅览室、图书馆和上海爱知书店等。   编辑部联系方式:020-62215592、010-68253737-147  发行部联系方式:010-68253737-146  邮箱:sally@cechoice.com  《消费电子》杂志(学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大型科技理论期刊。本刊秉承一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办刊宗旨,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探讨和报道国内外消费市场、信息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及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7712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79/TM 邮发代号:82-224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一、栏目设置:>消费市场 >电子科技 >计算机科学 >技术交流  二、征稿对象:  从事经济管理、信息科学、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均可向本刊投稿。  联系方式:  电话:010-52420279  投稿邮箱:xiaofeidianzi@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网配电三相负荷换相不平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蒋洪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电是科学释放电能的关键技术环节,配电状况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左右电能使用质量.农网配电属于应用大量新模具、专利、技术的配电系统,为防止低压配电系统出现三相不平衡、波形不规律畸变、高含量畸波等一系列电能供应质量问题,干扰农网配电经济效益,本文提出一种农网配电三相负荷换相不平衡系统,基于改进PSO算法模型进行换相模型的求解,完成仿真分析.研究详细介绍农网配电三相负荷换相不平衡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情况,并完成系统应用,有效降低三相负荷换相不平衡度.

    农网配电负荷换相三相不平衡三相磁保持继电器ADPSS

    人工智能在病案管理中的隐私与安全问题研究

    邓福全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AI已被广泛应用于病案管理,有效提升了处理效率并改善诊断准确性.然而,这也引发社会对隐私和安全问题的关注,尤其是在个人权益保护方面.本研究聚焦于AI在病案管理中的隐私与安全问题,分析其面临的数据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等挑战,并探索如加密技术、法规更新、内部管理加强等解决策略.研究强调医疗数据安全性提升的必要性,为医疗机构在应用AI时确保患者隐私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

    人工智能病案管理数据保护

    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漆婧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城市建设符合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技术支持,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科学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保证城市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通过概述智慧城市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优缺点,并从智慧城市建设的环境管理、交通管理、紧急事件处理、公共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要点,希望可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

    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工厂移动无线监控机器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朱金鑫丁少雷李萌萌张梦妍...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国内生产型企业的工厂环境及目前的主要巡检方式,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检测范围的覆盖性、精准性及环境适应能力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企业采取移动无线监控机器人代替人工巡检、实现产业升级改造的优越性及必要性.通过对工厂移动无线监控机器人的特点,发展现状,现有技术以及具体的应用来分析其发展趋势.

    移动无线监控机器人智能发展趋势

    基于养老型智能芯片手环可行性方案的调查分析

    陆艺钱成悦康鑫杨思莺...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养老产品市场前景较为广阔,养老服务需求量增大.在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健全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老人出行安全和出行便捷度的问题.在关注如何解决养老出行方面的问题中,笔者尝试设计一款养老智能手环,内含芯片,可根据客户需求输入基本信息、医疗信息以及紧急联系人.采用问卷法,汇总了来自上海、苏州、常州、山西、河南等多地数据,并综合各地经济水平、认知水平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反映老年群体对于智能类产品接受度、老年群体年龄差异等是推进养老智能手环使用的影响因素.此调查为研发人员改进设计,进一步加强养老产品便捷性和安全性,提高老年群体接受度,以全面推进智能养老手环提供依据.

    养老智能手环智能穿戴产品智能养老

    移动式体检车系统的软硬件一体化设计与性能评估

    苏新亚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移动式体检车系统的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及其性能评估进行研究.首先,详细介绍了体检车系统的硬件配置与软件开发,强调了软硬件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及其在提高系统集成度和操作效率方面的重要性.接着,通过采用具体的性能评估方法,本研究对系统的响应时间、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一体化设计显著提升了体检车的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最后,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未来研究方向指明了路径.

    移动式体检车软硬件一体化性能评估设计优化健康医疗

    基于RLS算法的均衡器在水下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

    许诺刘新祎徐金庆张洪途...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水下通信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水下光通信中信道干扰大、传输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了基于RLS算法的均衡器在改善水下光通信信号畸变中的作用,并通过前馈均衡器(FFE)和判决反馈均衡器(DFE)对均衡器结构进行改进.最终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发现,基于RLS算法的FFE-DFE均衡器相较于单一均衡器能改善水下光通信中的信号畸变,这对于水下光通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RLS算法自适应均衡器判决反馈水下光通信

    按摩椅加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张黎伟
    87-8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摩椅不但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流动,改善睡眠,还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甚至可以对一些亚健康疾病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其中加热功能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论文通过综述现有的按摩椅加热技术,对其原理、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按摩椅加热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按摩椅加热技术原理安全性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感知教学实践与探索

    李婷婷吕冰垚闫雷兵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围绕"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感知教学实践与探索展开研究,通过电磁仿真技术将抽象的电磁现象用简单直观的图像、动画、实验展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内容.首先,文章提出了以感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实践方案,通过引入多维评价机制,实现了教学方案的动态调整和改进.同时,根据电磁现象的内在机理,给出了感知教学案例设计的分类策略,通过适当的电磁仿真技术全面准确地展示教学内容.连续三个教学周期的评价监测显示,感知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等方面效果显著.

    教学改革感知教学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仿真软件可视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