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东北石油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东北石油大学

闫铁

双月刊

2095-4107

xuebao@nepu.edu.cn

0459-6503458 6503714

163318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路199号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东北石油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东北石油石油大学(原大庆石油学院)主办。主要报道东北石油大学及全国各油田石油科技最新成果,传播新的科技信息,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喀拉扎组成岩相类型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司振宇朱锐袁波冀冬生...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储层获得高产油气流,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优质储层主控因素不明确.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物性测试等方法,结合测、录井等钻井资料,分析盆地南缘中段喀拉扎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演化特征,明确优质储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喀拉扎组储层主要发育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为主.喀拉扎组储层受沉积因素、成岩相及地层温压条件控制,沉积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成岩作用是储层改造的关键因素.储层可划分为中压实—弱胶结相、中压实—中胶结相、中压实—强胶结相和强压实致密相4种成岩相,其中中压实—弱胶结相物性最好,为最有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压实—中胶结相物性次之,主要发育于河口坝微相;中压实 强胶结相和强压实致密相物性最差,为非储层.异常高压和持续降低的地温梯度有效降低压实作用的影响,也是储层物性保存的重要因素.该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成岩相成岩作用储层控制因素喀拉扎组准噶尔盆地南缘

    陆相页岩油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分析——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花庄地区古近系阜宁组二段为例

    陈洋尹楠鑫陈岑尤启东...
    17-3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较高.以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阜宁组二段(阜二段)典型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分析,采用X线衍射(XRD)法对黏土矿物进行定量测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明确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形成于还原环境.阜二段沉积早期以寒冷干旱的气候为主,降雨量较少;阜二段沉积后期降雨量逐渐增大,过渡到温暖湿润的气候.阜二段沉积早期水体环境为咸水环境,沉积后期水体咸度逐渐降低.潮湿条件下形成的湖泊是油页岩沉积的先决条件,缺氧还原环境与咸水沉积环境是有机质富集的关键因素.该结果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花庄地区页岩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页岩油有机质来源古环境陆相阜宁组二段古近系花庄地区高邮凹陷苏北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林甸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赵肖飞李王鹏葛勋李沛...
    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松辽盆地北部林甸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有机地球化学分析、X线衍射全岩矿物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林甸地区青一段页岩沉积构造、总有机碳质量分数、热解生烃潜量、矿物组分和储集物性等,构建跨区域(林甸—古龙—三肇凹陷)东西向、南北向3条剖面,研究页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林甸地区青一段发育黏土质页岩、长英质页岩、钙质页岩、钙质—长英质混合页岩、黏土—长英质混合页岩、碳酸盐岩、粉砂岩7种岩石类型,优势页岩为黏土质页岩、长英质页岩;岩石矿物分为黏土质矿物、碳酸盐矿物及石英和长石矿物3类,其中石英和长石矿物质量分数最高,平均为52.0%;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页岩有效孔隙度介于4.0%~6.5%,渗透率分布在(0.101~0.550)×10-3 μm2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页岩油为源—储一体型中低熟油,页岩油以滞留富集为特征,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岩石类型、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物性特征对含油性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结果为认识林甸地区青山口组页岩发育储层特征、页岩油富集特点和勘探潜力提供参考.

    松辽盆地林甸地区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特征控制因素

    渝西大足区块早志留世陆架微地貌对深层页岩气沉积—储层的影响

    陈维铭万翠蓉李悦钟铮...
    49-6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岩相学、三维地震、元素地球化学、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X线衍射分析等资料,研究不同微地貌单元对渝西大足区块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龙一 1亚段)1-4小层沉积 储层特征的影响,分析优质页岩气储层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龙马溪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呈3级阶梯状微地貌格局,由北向南划分为陆棚高地、陆棚斜坡和陆棚洼地;中—高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主要沉积于陆棚洼地,向北逐渐过渡至低碳—特低碳无纹层/弱纹层黏土质页岩或硅质页岩.龙一1亚段1和3小层发育中—高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2和4小层以低碳—特低碳无纹层/弱纹层黏土质页岩为主;识别碳质硅质、硅质泥质和泥质硅质深水陆棚微相,由下至上反映两期海侵—海退沉积旋回,与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盐度变化特征一致.由陆棚高地至陆棚洼地,沉积微相从泥质硅质过渡为碳质硅质,沉积水体古盐度和还原条件增强.海侵阶段,1和3小层沉积时期,碳质硅质深水陆棚微相向北扩张,沉积水体的还原性强、古盐度高,有利于生物繁盛和有机质保存,在陆棚洼地和陆棚斜坡发育高比例的高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M8)和中碳水平纹层硅质页岩(M11),高有机孔和脆性指数提高总孔隙度;海退阶段,2和4小层沉积时期,硅质泥质深水陆棚微相向南扩张,主要发育低碳弱纹层黏土质页岩(M5)和特低碳无纹层黏土质页岩(M6),有机孔降低和黏土比例增高导致总孔隙度降低.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孔隙度和脆性指数整体呈向陆棚洼地逐渐增大的特征,受微地貌格局控制显著.该结果为渝西深层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深层页岩气微地貌沉积特征储层特征龙马溪组早志留世大足区块渝西地区

    渤海海域渤南低凸起变质岩潜山裂缝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赵昭胡志伟叶涛宿雯...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裂缝发育程度对基岩潜山储层形成有关键控制作用.以近期渤海新发现超亿吨级基岩潜山油田——渤中26-6油气田为例,根据钻井、地震、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明确变质岩潜山裂缝发育特征,探讨影响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以太古宇变质花岗岩为主要储层岩性,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同时发育沿裂缝形成的溶蚀孔,垂向上可将潜山储层分为风化裂缝带及基岩裂缝带.潜山储层发育主要受岩性、构造运动及风化作用共同控制,研究区90%的岩石为富含长英质矿物的变质花岗岩,是裂缝发育的优势岩性.印支运动期,强烈挤压造山运动为潜山裂缝的发育提供关键动力,构造位置差异控制平面上储层发育非均质性;燕山运动期,走滑运动进一步形成新的NE向裂缝,造成局部裂缝异常发育.潜山持续暴露使距潜山顶面220 m以内遭受风化淋滤,显著改善储层质量,控制潜山储层垂向上的分带.该结果为渤海湾盆地及其他类似变质岩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变质岩潜山储层裂缝特征主控因素发育模式渤南低凸起渤海海域

    渝西地区须家河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

    王欣陈龙庹聪刘建平...
    81-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钻测井、岩心、野外及地震资料,采用地层对比、沉积相分析及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研究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演化模式.结果表明:渝西地区须家河组为发育于盆缘斜坡部位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流河道、越岸沉积、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湖泊相分布相对局限;沉积演化受温暖湿润—炎热干燥古气候波动影响下的湖平面变化及可容空间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相对关系(A/S比值)控制,须三、须五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湖盆水体加深,A/S比值增大,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须四、须六段沉积时期,气候炎热,蒸发量增大,湖盆变浅,A/S比值减小,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为主,厚层砂体连片发育,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主力层段.该结果为晚三叠世川东地区古地理格局及须家河组致密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辫状河三角洲致密砂岩沉积演化须家河组四川盆地渝西地区

    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的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及物性变化特征

    杨棽垚杨二龙戚志林严文德...
    9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中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模拟,结合实验和模型计算结果,研究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时间和原料比例的变化规律,分析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对流体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相近条件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具有较高准确性;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越高,原料完全反应时间越短;柴油质量分数越高,原料完全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压力对完全反应后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柴油质量分数影响较大,柴油质量分数越高,热流体中二氧化碳和氮气质量分数越高,水质量分数越低;在反应未完全时,反应时间对热流体物性的影响较显著,反应初始至结束的流体密度降幅为8.19%,流体比焓降幅为49.85%,在反应完全后,反应原料比例对热流体物性影响较大,原料柴油质量分数由8.39%上升至25.14%,流体密度增幅为7.82%,流体比焓降幅为10.58%.该结果为开展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研究及热流体发生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热流体物性ReaxFF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稠油热采

    基于Bode图解法的改进频域框架分数阶PI控制器设计方法

    邵克勇刘洋孙辰俊夏文静...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减少求解分数阶PI控制器参数的计算量,基于Bode图解法,提出一种改进频域框架分数阶PI控制器设计方法.将改进频域框架法引入中频段,求取改进频域框架法的三角形面积最小;根据截止频率、相角穿越频率约束公式,确定改进频域框架范围;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引入拉格朗日乘数方程,计算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求取在某一改进频域框架内的最优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通过仿真算例验证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频域框架分数阶PI控制器设计满足系统的稳定性要求,有较好的鲁棒性.该设计方法具有计算简单、精确度高和取值范围直观等优点.

    分数阶PI控制器Bode图解法最优控制频域框架

    Abstracts

    前插1-前插8页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