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物理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刘光鼎

双月刊

1004-2903

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010-82998113,010-62369620

100029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地球物理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Ge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登有创新性或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快报和其他文章。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之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本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是迅速、准确反映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刊物之一。面向从事地球物理、高空及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探查、环保、工程、国防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是从事地球物理和相邻学科研究的案头必备刊物之一。投稿可进入本刊 登记注册后按指定路径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宽滩山对花海和酒西盆地的水文地质作用研究

    廖秀英余昕程辉王波...
    81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宽滩山对河西走廊南侧酒西盆地与北侧花海盆地的水文地质作用开展研究.根据目标区域面积大、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特点,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判读区域构造,划分水文地质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通过宏观大尺度遥感影像与沿线地质-地球物理小尺度地球物理证据分析,表明宽滩山对南侧的酒西盆地补给作用较小,对祁连山北侧山前补给形成阻水构造;同时宽滩山对花海盆地形成南侧高地,宽滩山发育的季节性河、泉为花海盆地补给来源之一,但作用较小,形成了花海盆地南侧阻水构造.通过调查认为宽滩山将酒西盆地与花海盆地分为了 2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水文地质单元宽滩山卫星遥感影像地球物理证据

    巷道掘进过程煤岩破裂微震信号多参量监测研究

    马涛王亚娟刘宁马磊...
    818-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深部矿井巷道掘进过程煤岩动力现象发生"前—中—后"的矿震显现规律,以潞安五阳煤矿巷道掘进为研究背景,利用ESG微震监测技术,对作业过程煤岩扰动及地应力变化引起的微震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小波包变换、S变换对作业过程中微震信号的时序、频谱和能量进行分析,构建微震多参量监测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监测期间发生微震事件的日累计频次及日累计频次变化率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主震发生当日出现日累计频次及变化率极大值;(2)一般事件、前兆事件和后震事件的微震信号振幅和能量均低于主震事件,但持续时间为主震信号的2~4倍,主震事件发生时,微震事件振幅达到峰值,信号频域向低频段移动;(3)4类微震事件小波包能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第1频带和第16频带分别对应为极大值和极小值点,小波包频带能量以1~3频带为主,主震信号16频带能量所占百分比仍处于较高点,说明主震事件后期仍残存微震能量,工作面并不会马上进入安全期;(4)提出了微震多参量分析方法,构建了以时序S、时域T、频域F和小波包频 带能量E为参数的4×4微震多参量监测模型,提高微震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研究结果可为矿井煤岩动力灾害事故的预测和预警提供技术支持,为该类型矿井提前感知微震活动,及时响应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煤岩动力频谱小波包变换S变换多参量监测

    一种利用微型盒子波进行检波器性能参数标定的方法

    曹国滨刘涛白雪张旭...
    828-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型盒子波(Micro Box Wave Test,MBW)可以被用于检波器灵敏度、允差、最低有效频率以及自然频率、阻尼(限于动圈式检波器)的野外现场标定.根据奈奎斯特频率内不同频段的地震检波系统的主导因素,对地震勘探有意义的频率范围可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频带.频带20~40 Hz是确定10 Hz动圈式检波器的灵敏度和允差的适用频段.同时,微型盒子波初至时间的最大值相对平均值的偏差可以计算某种类型检波器的总体允差(Tolerance in General).总体允差过大时,由检波器自身因素导致的不一致性会淹没微弱的深层反射信号.另外,在具体工区、具体采集参数的情况下,基于"微型盒子波"方法也可以计算不同类型检波器的"最低有效频率",该指标可以说明检波器的低频拾取能力.最后,如果把无低频衰减的检波器作为标准检波器,可以标定动圈式检波器的自然频率与阻尼两个参数.数据表明,根据动圈式检波器自然频率与阻尼对其拾取的原始数据做检波器反褶积后,其低频分量与无低频衰减的MEMS检波器具有高度一致性.目前的地震采集项目广泛应用动圈式10 Hz检波器施工,该型检波器损失的低频部分经检波器反褶积恢复后,在处理、解释阶段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微型盒子波检波器性能参数标定检波器反褶积

    基于成像测井的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及平湖组物源分析

    何玉春何志斌李帅张国栋...
    839-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物源分析对沉积相图编制以及开发方案设计意义重大.本文以西湖凹陷区域宏观、微观地质资料研究为基础,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岩性识别、沉积构造拾取、沉积微相研究以及古水流方向分析,进而对凹陷内两个区带、两个层系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中央带渐新统花港组物源以东北部虎皮礁隆起的变质母岩为主,物源区长距离轴向搬运沉积,物源区较为稳定.平湖斜坡带平北区始新统平湖组物源以西部海礁隆起的岩浆母岩为主,并以短源运输沉积为主,平面上相带变化较快.研究成果对于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相认识、砂体展布等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成像测井古水流物源花港组平湖组

    面向崎岖海底界面的声-弹最小二乘偏移

    柳世光孙晶波张东伟张高...
    85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海洋环境中,地震波通过声波介质和弹性波介质进行传播.在海水层中,地震波以纵波的声波形式传播;而在下伏海底构造层中,地震波以既有纵波又有横波的弹性波形式传播.海底界面存在多种干扰波.本文推导出适用于起伏海底界面的声-弹耦合方程,旨在消除起伏海底界面所引起的散射和绕射干扰,从而实现声波场和弹性波场之间的稳定传递和转换.为解决起伏海底界面所产生的虚假散射噪声问题,本文提出了分层贴体网格剖分策略,通过坐标变换将起伏海底界面转换为水平海底界面,将物理域中的贴体网格转换为计算域中的矩形网格,以消除起伏海底和复杂构造的影响.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模拟起伏海底声-弹耦合介质的波场传递,产生稳定且清晰的波形.与传统的矩形网格声-弹耦合和单一弹性波方法相比,起伏海底声-弹耦合介质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结果在信噪比和分辨率方面有显著的提高.

    起伏地表起伏海底声-弹耦合贴体网格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基于快速构造约束的叠前地震反演及储层岩性识别方法

    吴怡袁俊亮邢希金杜天玮...
    867-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叠前地震反演聚焦于叠前道集振幅随偏移距/入射角的变化特征,是储层定量预测的关键技术.针对高倾角、断层等复杂构造区,常规叠前地震反演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保真度受限.基于此,本文发展了一套基于快速构造约束的叠前地震反演及储层岩性识别方法.充分考虑地震数据的反射特征,通过计算地层倾角表征地层构造特征,构建构造特征算子和岩性敏感因子表征的目标泛函,实现基于构造约束的叠前地震反演及储层岩性稳定识别.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叠前地震反演的抗噪性和储层岩性识别的可靠性,尤其针对复杂构造区.

    叠前地震反演岩性识别构造约束反演多道反演

    无人艇载单道地震系统集成与海试验证

    李天光郑江龙李林伟江彪...
    878-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化作业是一个海洋探测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单/多波束测深仪、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仪、CTD等都已实现无人平台搭载和自动化作业,而地震勘探尚未实现全系统无人自主化.本文对无人艇集成单道地震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并通过海上试验验证了无人化地震勘探作业的可行性.海上观测系统采用纵向排列方式,震源集成在无人艇船底,以确保勘探作业过程中的灵活性,船后拖曳短排列、窄间距的接收缆,以减小排列方式对浅部地层探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设定的偏移距为10 m时,在水深10~15 m左右的海域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勘探效果,海底以下地层反射同相轴清晰且连续可追踪,纵向分辨率在1 m左右.

    海洋地质调查单道地震Boomer震源无人化作业无人艇

    《地球物理学进展》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