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RPV1对慢性压迫背根节神经元自发放电的作用

    刘大路王文挺杜兰芳郑大伟...
    1345-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瞬时受体电位V1受体(TRPV1)对受压迫背根节(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在麻醉消毒手术条件下,经大鼠L5椎间孔插入长4 mm直径0.5~0.8 mm不锈钢丝,以形成对大鼠DRG及其神经根的稳定慢性压迫.观察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特征,引导损伤侧背根A类单纤维自发放电,观察分析TRPV1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作用下,自发放电频率的变化及特征.结果:模型动物表现出明显的疼痛行为.术后24 h其损伤侧后肢每分承重分散时间延长为(10.5±2.1)s/min(P<0.05).大部分慢性压迫模型(32/35)表现为自发放电阳性,按其特征分为周期放电(14例)、非周期放电(18例).在Capsazepin(3 μmol/L)浸浴作用下,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明显下降,周期放电频率由(27.7±2.2)Hz下降至(15.5±2.0)Hz(n=4,P<0.05);非周期放电的放电频率由(34.7±7.4)Hz下降至(17.2±5.2)Hz(n=10,P<0.05).结论:阻断TRPV1后,由DRG慢性压迫诱发的自发放电被部分抑制.TRPV1可能参与受损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的产生,介导了神经病理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

    瞬时受体电位V1受体Capsazepine背根节电生理

    牙周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研究

    唐瑞平
    1348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牙周病炎症相关性

    高压氧预处理诱导兔脊髓缺血耐受的远期效果观察

    谷秋寒邓姣顾楠董海龙...
    1349-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诱导的兔脊髓缺血耐受能否长期存在.方法:实验一,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n=8):对照组,即常压空气组;HBO组,即高压氧(HBO)预处理组(1000 mL/L O2,2.5 ATA,1 h/d,5 d),最后一次处理后24 h所有动物均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20 min),观察再灌注后1,2,7,14,21 d时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实验二,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组同实验一(n=16),重复上述处理,并分别于再灌注后2,21 d每组各灌注8只动物取脊髓(L5-7),制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灌注动物前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HBO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在1,2,7,14,21 d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组内比较,HBO组再灌注7,14,21 d时的神经功能学评分与2 d时均无显著差别;HBO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在2,21 d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组内比较,HBO组再灌21 d时的脊髓前角正常神经元计数与2 d时无显著差别;神经功能学评分与其对应脊髓前角正常神经细胞计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2d=0.903,P<0.01;r21d=0.922,P<0.01).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以诱导兔脊髓缺血耐受,且此效应长期存在.

    高压氧脊髓再灌注损伤缺血耐受

    消息

    1352页

    慢病毒介导RNA干扰Cdh1的表达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祁月红钱巍李平姚文龙...
    1353-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皮层体感运动区Cdh1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Cdh1的表达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手术组,手术组采用Allen氏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T10~T11).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损伤后大鼠体感运动皮层区Cdh1 mRNA表达变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建模1 wk时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空慢病毒和重组慢病毒.术后每周进行BBB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注射10 d后Cdhl mRNA的表达,损伤后6 wk同法注射BDA-TR,8 wk取脊髓冰冻切片.结果:手术组的Cdhl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注射药物10 d后C组Cdh1 mRNA表达低于A组及B组(P<0.05).损伤6wk后C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另两组(P<0.05),且在脊髓空洞区可见更多神经纤维通过.结论:APC-Cdh1在抑制轴突生长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脊髓损伤细胞周期末期促进复合物慢病毒RNA干扰

    结核性脑膜炎30例影像学和脑脊液分析

    莫晨玲
    1356页

    结核性脑膜炎影像学检查脑脊液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研究

    汝觅禄任海军高俊玮巩麦林...
    1357-1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解剖及观察大脑前动脉(ACA)A1段及其穿通动脉的形态、数量与行程,为临床前脑底部显微外科手术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4具(28侧)经红色乳胶颈总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解剖,观察ACA A1段及其穿通支的直径、走行和分布情况.结果:ACA A1段变异较多,双侧Al管径多不相等,且以左侧管径大于右侧多见;A1段的穿支大多由其上壁、内上壁发出向后走行,每一侧A1发出有2~15(平均8支)穿通动脉,分布于前穿质、基底节、视交叉、额叶和下丘脑等处.Heubner回返动脉出现恒定,均起源于同侧ACA,以前交通动脉远、近侧2 mm内多见,回返动脉沿A1段上方、内上方为主,向后上方走行.在一侧A1段发育不良时,可与同侧回返动脉相混.结论:应用ACA A1段及其穿通支的解剖学基本特征指导前脑底部相关手术,从而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大脑前动脉A1段穿通支显微解剖

    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与rpoB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卢阳薛欣楚雍烈
    1360-1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西安地区耐利福平(RIF)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的特点,探讨快速检测结核杆菌耐RIF基因型的方法.方法:对120株西安地区收集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结果为耐RIF 81株,对RIF敏感39株),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AS-PCR)检测rpoB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CR-SSCP检测,耐RIF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发生率为85%(69/81),39株敏感株中仅有1株发生突变,突变率为2%(1/39).MAS-PCR检测,耐RIF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3%(75/81),39株敏感株中未发现rpoB基因突变;531,516和526位点突变的比例分别为45%(34/75),24%(18/75)和20%(15/75).结论:西安地区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耐RIF与rpoB基因突变相关,MAS-PCR检测rpoB基因可作为临床耐RIF结核杆菌的简单快速准确的早期诊断方法.

    结核杆菌rpoB基因利福平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猪胃中间横带及近远端部位的电生理变化

    任曼刘世雄严祥
    1363-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猪空腹、餐后胃中间横带(MTB)及近远端部位平滑肌的电活动变化,探讨MTB在胃排空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仪(SPECT)下对8只健康约克夏(Yorkshire)猪标记胃中间横带,麻醉后打开腹腔,分别在胃腹侧面浆膜层依次缝置4对Ag-AgCl双极电极:E4距幽门 2 cm;E3位于核素棒所标记MTB的中点处;E2位于蠕动波的起始处;E1位于胃底部.最后利用RM6240B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仪记录进食前后各部位平滑肌的电活动.结果:进食后各部位的慢波频率均较空腹时增加(P<0.05);进食后E1处的锋电位频率、锋电位波峰面积、锋电位振幅较空腹时无明显变化;进食后E2-4处的锋电位频率、锋电位波峰面积、锋电位振幅较空腹时增加(P<0.05);同一部位进食后的锋电位频率、锋电位波峰面积、锋电位振幅也较空腹时增加(P<0.05).其变化值趋渐增加,以E4处最大.结论:进食后MTB的电活动较空腹时增加,是自近端胃至远端胃的过渡,可能不是局部平滑肌收缩的结果.

    胃/病理生理学平滑肌电生理学幔波频率锋电位频率锋电位波峰面积锋电位振幅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覃学美
    1366页

    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