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都市快轨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都市快轨交通
都市快轨交通

施仲衡

双月刊

1672-6073

dskgjt@vip.sina.com

010-51683785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7公寓733室

都市快轨交通/Journal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都市快轨交通》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对行业主管人员、业界广大科技人员、各大城市交通院校师生以及对地铁与轻轨关心的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距离共线基坑下卧隧道上浮控制措施及效果研究

    陈福斌祁恒远张称呈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方基坑开挖引起下卧隧道上方土体卸载,易诱发隧道上浮,影响结构正常服役.依托深圳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针对不同区段基坑开挖期间下卧隧道上浮,提出差异化的变形控制措施,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措施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距基坑中心越近,下卧隧道上浮量及土体卸载率越大;当开挖区域距离隧道大于30 m时,土体开挖卸载对隧道变形基本无影响.对不同区段针对性地采取了"纵向分段分步+竖向分层+左右分幅"、"纵向分段分步+竖向分层+左右分幅+旋喷桩加固",以及"竖井跳挖+抗隆起框架"3 种差异化控制措施.实测数据表明:土体最大卸载率为0.52,隧道最大上浮量为13.4 mm,表明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较好.本研究可为类似长距离共线基坑下卧隧道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基坑开挖下卧隧道上浮控制措施变形影响

    封面照片简介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74页

    多等级减振预制道床减振效果及振动位移研究

    尹学军兰慧峰李会超刘永强...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等级复合减振预制道床的减振效果,以青岛新建地铁 4 号线张彭区间隧道段为研究对象,测试70 km/h的速度下高、中等级复合减振垫预制道床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及位移响应,通过引入铅锤Z振级分频振级均方根值及Z振级传递损失进行综合评价,分别在时域和频域内对2种减振等级的复合减振垫预制道床轨道和普通道床轨道的振动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3种不同减振类型道床轨道的隧道壁分频振级均在 50~80 Hz处达到最大,高等、中等减振道床与普通道床相比较,其减振效果(分频振级均方根差值平均值)分别为13.9 dB和8.5 dB;道床与隧道壁之间的Z振级传递损失值分别为45.8 dB和35.1 dB;②高等、中等减振道床以及普通道床在实际运营过车时,道床垂向位移分别为2.298、0.265和0.058 mm,道床横向位移分别为0.058、0.025和0.019 mm.多等级减振通用预制道床对20 Hz以上振动减振效果明显,同时可根据不同需求自由选择和更换减振等级,对减振通用预制道床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地铁复合减振垫试验研究浮置板隧道壁振动道床位移减振效果

    富水粉砂地层水平MJS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王占生汪庆张宗超李闻韬...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etro jet system,MJS)具有全方位、高精度、排泥集中等优点,在复杂地质条件和盾构穿越既有车站等不利施工工况下有着较强的适应性.为研究水平MJS成桩对周围粉砂地层的影响,优化水平MJS设计施工参数,以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苏锦站富水粉砂地层中MJS试桩工程为背景,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水平 MJS 成桩引起地下水位、超静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桩期间水平MJS喷浆时超孔隙水压最大增加了46.1 kPa;喷浆使地下水位最大上升3.6 m,停止喷浆后水位最大下降1.5 m;土压力的变化趋势与孔压一致,喷浆时土压最大上升40.6 kPa.由于粉砂层引孔过程中土体自支能力不足,易塌孔,本次施工中引孔时的测斜最大发生1.2 mm的内倾,喷浆时测斜最大发生了2.2 mm的内倾.苏州地铁8号线时代广场站水平MJS施工期间车站底板最大位移值为0.8 mm,满足规范要求.粉砂层MJS施工过程中在水泥浆液中加入3%掺量膨润土,可防止出现塌孔和抱钻现象.

    城市轨道交通地层加固全方位高压喷射桩(MJS)地层扰动现场试验

    北京地铁"时光列车"跨年迎新再上线

    北京地铁公司王东纯
    89页

    复杂异形深基坑双环形内支撑体系设计及受力变形特性

    刘腾李兆平王佳豪王全贤...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京地铁R4线北京朝阳站地下3层和地下4层基坑具有平面几何形状复杂、各级基坑开挖深度不同以及基坑周边附加荷载不对称等特点.为解决常规基坑支护方案不适应本基坑的问题,研发了直径不相等的双环形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并成功实施.详细介绍了双环形内支撑体系的布置、结构参数及施工步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模拟基坑开挖支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实测结果,探讨双环形内支撑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其围护结构变形、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筋混凝土环梁的轴力、钢筋混凝土环梁收敛等指标均满足控制值要求.工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双环形内支撑体系具有布置方式灵活、对空间形状不规则基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基坑内部作业空间开阔等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基坑复杂异形基坑双环形支撑体系施工步序数值模拟监测受力及变形特性

    单向非贯通节理岩体滚刀破岩特性离散元模拟

    陈晓坚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贯通节理,岩桥的存在使非贯通节理岩体受力破坏过程更加复杂.为探明其对破岩影响,通过采用PFC2D建立单向非贯通节理岩体滚刀破岩离散元模型,研究岩桥长度和倾角对岩体破碎模式、法向力、裂纹数量及比能耗等参数的影响,揭示非贯通节理岩体滚刀破岩特性.研究发现:岩体以张拉破坏为主,节理对裂纹扩展的"导向作用"明显,裂纹扩展方向总是趋向于和其距离最近的节理;竖向应力水平随节理倾角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45°倾角下达到最大值,应力区形状受到节理位置影响,两者具有一致性;完整岩体法向力均值和峰值均大于节理岩体,节理对于破岩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0°、60°、90°节理倾角下的比能耗值明显低于其他节理组合,60°倾角下呈减小趋势,在岩桥长度为25 mm时取得最小值;0°、90°倾角下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岩桥长度为15 mm时取得最小值.

    隧道滚刀数值计算非贯通节理岩桥破岩比能耗

    全自动运行系统风险分析技术研究

    薛维清胡妃俨李雁高伯翰...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FAO)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性,提出从FAO的整体系统层面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一种技术方法,可以全面识别 FAO 系统设计的风险.该方法首先运用对比IEC 62267 标准差异分析的手段,确定初步危险清单,然后对 4 类情景要素进行危险情景融合,以便分析每个特定的具象化危害场景,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半定量的SIL分配技术为各子系统分配定量的安全指标,以便量化其安全需求.考虑到FAO系统场景子系统间交互的复杂性,在分析中运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s-theoretic processes analysis,STPA)方法进行运营场景危害分析.本方法为FAO系统的各个核心子系统、设备、接口、运维人员、建设单位提出相应的功能安全需求、技术安全需求和运营安全需求.为后续不同工程项目开展FAO大系统层风险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AO)风险分析情景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飞轮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赵小皓张钢宋嘉桐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城轨列车频繁牵引、制动造成的网压波动和能量浪费问题,针对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飞轮储能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牵引网直流侧电压的充放电控制策略,采用均速控制方法调节飞轮阵列因工艺与环境不同造成的转速差异,并在现有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空载网压辨识算法,确保飞轮在中压环网电压波动时仍能正确动作.最后以北京地铁房山线为例,对含飞轮储能系统的牵引供电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并在牵引变电所接入飞轮储能装置进行现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入飞轮后,牵引网压峰谷差值降低了33.2%,牵引变电所输出能量减少了23%,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飞轮储能系统的稳压节能效果,为飞轮储能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飞轮储能控制策略再生制动均速控制

    基于一种滤波跟踪算法的刚性接触网磨耗测量研究

    于秋波韩朝建陆军倪国政...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多采用刚性架空接触网供电方式为地铁列车提供电能动力.刚性接触网的磨耗状态是关乎弓网匹配关系的重要指标,磨耗如果超限后将会导致严重的弓网故障,因此对磨耗数据的监测十分重要.本研究以地铁刚性接触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线激光器与高速面阵相机实时拍摄光带轮廓,基于改进后的通道可靠性的多尺度背景感知相关滤波跟踪算法,拟合计算出磨耗数值,有效地处理光照、尺度、遮挡等复杂因素,取得较高跟踪精度和成功率,精确度高达94%.此方法以动态连续磨耗测量代替人工测量,实现连续、全面、高效检测接触网磨耗状态,能够大幅提高接触网磨耗测量效率与精度,达到全面管控接触网的目的,为接触网预防性维护提供指导.接触网导线磨耗能够实现连续测量,较人工测量方式测量效率显著提高.研究应用后在原有接触网磨耗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增加了接触网磨耗增长率跟踪监测,当接触网磨耗增长速度过快时,增加人工检查频次,保证接触网设备运营安全.

    城市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滤波跟踪算法全面管控磨耗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