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张文亮

月刊

1000-3673

pst@epri.sgcc.com.cn

010-82812532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电网技术/Journal Power System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电网技术》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编辑部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自然科学学术技术期刊,每月5日出版。《电网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力、电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及科研成果,重点报道中国电力和能源建设及发展规划、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国家和电力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大区联网和全国电网互联及其运行技术、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等。《电网技术》的报道范围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除发电厂中热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专业。此外,《电网技术》还适时增设热点专栏,如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电网技术》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电工、铁道、煤炭、石化等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电网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1996年开始被国家教委列为发表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有效刊物。收录《电网技术》的国内外检索系统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网侧储能成本疏导机制研究

    苏彦冰周明武昭原刘婧宇...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构建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量灵活性资源保障其可靠运行.大规模的网侧储能为电力系统提供调峰、调频、惯量支撑等多元服务,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然而,网侧储能仅靠峰谷电价差获取电量收益难以回收其投建成本,己成为制约大规模网侧储能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基于外部性理论对网侧储能成本疏导机制展开研究.在分析市场环境下网侧储能对源-网-荷多主体外部性价值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包含储能外部性价值量化及储能成本疏导的网侧储能双层规划决策模型,即上层给出储能的规划容量,下层模拟网侧储能参与现货市场运营对市场电价的影响,并量化其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外部性价值,同时反馈到上层决策模型引导储能投资;进而设计网侧储能的成本分摊方法及基于市场清算的成本疏导机制.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指导网侧储能的投建规模,所设计的成本疏导机制满足多市场主体激励相容,可以缩短储能项目的成本回收年限,并与现有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兼容性好.

    网侧储能外部性价值双层规划分摊因子成本疏导机制

    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电冷热超短期负荷预测

    窦真兰张春雁许一洲高煜焜...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成为发展创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方向.准确的多元负荷预测对IES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借助混沌理论能够进一步挖掘IES多元负荷潜在的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相空间重构(multivariate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MPSR)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相结合的IES超短期电冷热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IES中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定量描述多元负荷和气象特征的相关性.然后,采用C-C法对时间序列进行MPSR以进一步挖掘电冷热负荷和气象特征在时间上的耦合特性.最后,利用RBFNN模型对电冷热负荷间耦合关系进行学习并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挖掘并学习电冷热负荷在时间上的耦合特性,且在不同样本容量下具有良好且稳定的预测效果.

    电冷热负荷预测综合能源系统多变量相空间重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面向严重自然灾害的电力系统韧性评估技术综述

    孙为民孙华东何剑屠竞哲...
    12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系统是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运行关乎国计民生和经济社会稳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严重自然灾害引发了多起大停电事故,暴露了电力系统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存在不足,而强化系统韧性是学术界与工业界普遍认可一种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手段.首先阐述了电力系统韧性的概念,通过比较韧性和可靠性的区别,明确韧性评估研究的侧重点;然后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归纳了电力系统韧性评估方法,具体分析了基于仿真模拟法的电力系统韧性框架和关键环节的研究现状;最后基于我国电网面临的内外部安全风险,对面向严重自然灾害场景的电力系统韧性评估研究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展望.

    电力系统自然灾害韧性评估仿真模拟

    基于切片采样-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的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等效惯量概率评估

    王强强姚良忠徐箭程帆...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功率的不确定性给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等效惯量评估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确定性的惯量评估方法不能有效反映全分析时段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的时序变化态势.为了评估新能源波动所引起的系统惯量不确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切片采样-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slice sample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S-MCMC)的系统等效惯量概率评估方法.首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惯量组成及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同步旋转设备的有效机械惯量、风电光伏电源的有效虚拟惯量进行量化计算.然后,基于Copula函数建立风速和光照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利用S-MCMC对系统等效惯量进行概率评估,从而得到系统等效惯量时序变化区间.最后,以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及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不确定性等效惯量概率评估时序变化区间

    考虑工业用户安全用电风险的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

    陈宗汉徐永海袁金斗潘明明...
    15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工业用户分轮次控制及恢复过程的安全用电缺乏一套全面合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现状,该文构建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考虑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的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该文首先构建由21个指标组成的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博弈赋权和云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获取工业用户风险等级,进而提出基于可控制风险阈值动态调整调控量的分轮次负荷控制策略和基于重要负荷受控制总量与负荷设备风险严重程度序列集的分轮次负荷恢复策略;最后,以IEEE-RTS-24系统为实际场景,以钢厂为例验证所提分轮次负荷控制与恢复策略的有效性,所提策略既可保障工业用户以低风险等级参与分轮次控制与恢复过程,也可满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需求.

    工业用户安全用电综合风险指标体系分轮次负荷控制策略分轮次负荷恢复策略风险评估

    具备短路电流限制能力的新能源直流汇集双极直流变换器

    索之闻王智冬蒋维勇王菲...
    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流汇集和外送为未来沙漠戈壁荒漠大规模新能源消纳提供了一种可行解决方案,直流变换器是新能源直流汇集系统的关键设备.谐振直流变换器具有在全负载范围内损耗较小,波形质量好等优点,在新能源纯直流汇集场景具有应用前景,然而因其呈现低阻抗、短路故障电流上升速度快的特征,必须对短路电流进行限制.该文提出了一种具备短路限流能力的双极直流变换器,首先分析了拓扑运行原理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然后分析了所提直流变换器的故障限流机理,设计了其短路电流控制方法,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样机验证了所提电路和故障限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直流变换器能够实现直流短路电流限制,能够在一极故障时维持另一极正常运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相关研究成果将为新能源直流汇集系统的构建和工程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新能源直流汇集系统谐振直流变换器直流短路电流限制

    基于变流器并网的新能源外送系统功率传输能力评估

    万易王建南东亮张博...
    17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广泛采用并网变流器接入电网,评估变流器并网新能源外送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对于保证电网正常及紧急运行工况下的清洁能源持续、稳定外送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分析无功补偿前后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功率传输特性,掌握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安全稳定传输边界.接着,对新能源外送通道开展动态热容量评估,挖掘传输通道潜在传输能力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然后,统筹考虑保证并网系统及外送通道安全稳定运行的各类型约束,确定新能源最大外送能力.最后,对算例测试系统中的新能源场站开展最大外送能力评估,算例研究表明:配合无功补偿并同时利用设备动态热容量,可以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不同电网连接强度和运行工况下,限制清洁能源外送能力的主导因素不同,需依据主导因素确定外送功率,才能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新能源外送并网变流器无功补偿动态热容量功率传输能力

    新型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关键技术探讨

    栗峰丁杰周才期雍维桢...
    18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背景探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关键技术.首先,归纳并阐述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并网方式及运行模式,分析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的挑战.其次,面对上述挑战,从信息集成、监测预测、平衡调度、聚合控制等视角提出系统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助力电网调控模式转型升级.然后,考虑实际工程需求,构思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分布式光伏技术标准体系,以期促使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友好互动".最后,调研并梳理国外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先进经验,并对我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协同探索、运行服务支持及市场交易参与等课题提出建议.

    新型电力系统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关键技术标准体系

    含规模氢能综合利用的高比例风光多能源系统低碳灵活调度

    王文烨姜飞张新鹤李志常...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风光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增长和并网,可再生能源弃能率升高与系统备用灵活性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科学消纳与能源系统灵活稳定运行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含规模氢能综合利用的高比例风光多能源系统低碳灵活调度方法.针对电制氢、氢燃料电池、甲烷反应器等组成的氢能综合利用单元进行机理分析并建模,研究该单元参与多能源系统运行的调度策略;对该单元各设备的备用能力进行分析,基于各设备的运行特性,提出氢能利用单元-火电联合承担备用的策略,并建立备用优化模型;最后在改进的IEEE39节点电网、20节点气网和6节点热网构成的多能源系统中进行对比仿真分析,验证所提调度方法促进高比例风光消纳和提供灵活性备用的能力.

    氢能综合利用多能源系统高比例风光灵活性备用

    基于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优化的含储能电力系统实时调度

    瞿凯平苏伟行姜宇轩张永磊...
    207-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大规模风电的接入,建立一种机组与储能联合参与自动发电控制的电力系统实时调度模型,并提出一种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优化来处理风电不确定性.不同于传统仿射可调鲁棒调度优化基准运行成本,点估计仿射可调鲁棒调度优化期望运行成本以提高系统经济性.提出利用确定性的点估计法来实现对期望运行成本的快速、精确评估.所提模型为一混合整数双线性约束问题,采用一种"预估-矫正"的凸化方法来求解该难题,预估阶段对储能的状态变量进行松弛,而矫正阶段直接对其状态变量进行矫正.最后,引入一种凸函数差优化进一步凸化2个阶段的双线性约束问题,以提高含储能实时调度的求解质量.在IEEE39、118以及300节点3个系统的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

    风电不确定性实时电力调度仿射可调鲁棒优化点估计法凸函数差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