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与超导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与超导
低温与超导

郭冠斌

月刊

1001-7100

cryosuper@126.com

0551-65617621

230043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439号安徽合肥市1019信箱

低温与超导/Journal Cryogenics and Superconductiv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低温学科和行业、超导电子技术学科和行业唯一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权威杂志,是学生和研发人员成长和发展平台,是行业学术交流平台,是研发成果分享平台,是设备仪器和产品营销平台,是品牌形象树立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相变胶囊悬浮液射流冲击泡沫金属的水热分析

    赵德远陈威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多孔泡沫金属覆盖底部受热面在相变微胶囊(MPCM)悬浮液射流冲击下的强化传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运用Forchheimer-Brinkman-Darcy关系式和局部热平衡方程描述泡沫金属内冷却剂的流动.与实验进行了模型对照,证实了泡沫金属和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强化换热的特性,讨论了喷嘴尺寸、泡沫金属孔隙率和高度、相变微胶囊悬浮液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相变微胶囊悬浮液和泡沫金属耦合作用在射流冲击中可以获得较低的壁面温度.当入口速度vin=1 m/s,孔隙率ε=0.85,冷却剂质量分数cm=5%时,散热器的冷却效果最佳.

    相变胶囊悬浮液泡沫金属射流冲击强化换热

    调峰和调频工况下磷酸铁锂电池组的冷却研究

    郭鹏宇王铭民许栋栋郭东亮...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储能电池在调峰和调频工况下的风冷和液冷冷却技术进行研究.采用有限元技术建立了实际调峰和调频工况下电池的热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现场真实测量温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搭建的产热模型上进一步仿真,分别进行风冷和液冷定量模拟.结果表明:调峰调频运行工况下电池温度升高明显,室温下,调频工况下仿真最后温度升高到30.8℃,调峰工况下仿真最后温度升高到36.8℃;采用的风冷液冷两种冷却方案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池组冷却状态,但冷却效果差异较大,风冷可使最终温度下降2℃左右,而液冷温度控制效果更好,但经济性较差,可在实际工况中结合现场情况灵活使用.

    锂离子电池调峰调频风冷液冷有限元仿真

    船舶深冷BOG再液化工艺参数影响分析

    李恩道程昊刘淼儿邓晨庆...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一种小型船用深冷BOG(Boil-Off-Gas)再液化装置受到市场的青睐,成为LNG运输船的主流配置.本文采用HYSYS软件对深冷BOG再液化工艺进行了多工况模拟,以系统最小功耗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冷剂氮氦组分配比、冷剂膨胀前后压力等工艺参数对系统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后压力小于9 bar时,氮氦气冷剂最优配比约为50%:50%;提高冷剂系统操作压力和增加氦气组分含量有利于降低系统能耗;高压力下,氦气组分越多,能耗越低;与现有的液化装置相比,优化后的液化装置能耗低于800 kWh/t,为再液化装置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LNG运输船BOG再液化深冷装置氮氦混合冷剂

    基于仿生叶脉液冷通道的锂电池散热特性研究

    张员高怀斌侯兴旺马逾...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方形磷酸铁锂电池生热特点及并行流道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三种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的仿生叶脉流道液冷板,建立仿真模型,对比Ⅰ型、Ⅱ型和Ⅲ型液冷板的冷却性能和进出口压降.研究Ⅲ型叶脉仿生液冷板在不同入口流量和通道角度下的冷却性能和压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Ⅱ型叶脉液冷板结合Ⅰ型并行流道结构后,整个电池组最高温度分别下降了 1.55 K和0.44 K,最大温差分别降低了 1.5 K和0.5 K,Ⅲ型仿生叶脉冷板的冷却效果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并行流道的问题;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液冷板的冷却效果虽然增强,但相应的进出口压降也迅速增大;入口流速大于0.1 m/s时,入口流速增加所呈现的压降增大趋势远大于电池组温度变化及温差的降低趋势;冷板的冷却性能和出入口压降均随流道角度的增大而降低,流道角度从15°变化到45°时,进出口压降降低了 3.72 Pa.

    锂离子电池液冷仿生叶脉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