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态阶段黑斑蛙蝌蚪对饲料蛋白质的需要量

    王玉柱李思明黎德兵刘文玉...
    5357-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变态阶段黑斑蛙蝌蚪的生长指标、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初步探索变态阶段黑斑蛙蝌蚪的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选用发育阶段为30期、平均体重为0.43 g的黑斑蛙蝌蚪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各组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5%、30%、35%、40%、45%的等脂等能试验饲料,饲喂至46期(尾部完全吸收)结束.结果显示:1)40%、45%蛋白质水平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5%蛋白质水平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WGR和FE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2.21%时WGR最高,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1.81%时FE最高.2)25%蛋白质水平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0%蛋白质水平组肠道胰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5%、30%、35%蛋白质水平组(P<0.05).3)45%蛋白质水平组肝脏中谷丙转氨酶和肌肉中腺苷酸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40%蛋白质水平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蛋白质水平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蛋白质水平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变态阶段黑斑蛙蝌蚪的生长指标、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氨基酸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均有影响,适宜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1.81%~42.21%.

    黑斑蛙蝌蚪饲料蛋白质

    β-葡聚糖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李燕平詹海杰郑建婷曹亮...
    5365-5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β-葡聚糖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3%、0.05%、0.07%的β-葡聚糖.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试验I组和试验III组平均日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2.89%(P<0.05)、1.49%(P>0.05)和1.14%(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和试验I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5.80%(P<0.05)、3.20%(P>0.05)和1.72%(P>0.05).2)试验Ⅱ组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圆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Ⅲ组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的血清葡萄糖氧化酶(G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4)试验Ⅱ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β-葡聚糖可提高肉兔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增加免疫器官指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代谢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β-葡聚糖适宜添加水平为0.05%.

    肉兔β-葡聚糖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免疫

    育成生长期雄性水貂净能需要量研究

    韩菲菲钟伟张新宇穆琳琳...
    5373-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采用6室并联毛皮动物开放呼吸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研究和计算育成生长期雄性水貂生长净能(NEg)、维持净能(NEm)需要量,以完善我国水貂营养标准.选取健康、日龄相近的雄性短毛黑水貂24只进行呼吸测热试验,试验共设3期,每期7 d,其中适应期1 d,正常代谢3 d,绝食代谢3 d,每期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水貂,均放进呼吸测热装置的1个代谢室.结果表明:1)水貂正常采食时代谢能摄入量(MEI)为1296.51 kJ/(kg BW0.75·d),产热量(HP)为530.03 kJ/(kg BW0.75·d),NEg为766.92 kJ/(kg BW0.75·d);绝食产热量(FHP)为414.87 kJ/(kg BW0.75·d),净能(NE)需要量为1181.79 kJ/(kg BW0.75·d).2)水貂正常采食状态下氧气(O2)消耗量为26.60 L/(kg BW0.75·d),二氧化碳(CO2)产生量为20.51 L/(kg BW0.75·d),呼吸熵(RQ)为0.78.绝食状态下O2消耗量为20.91 L/(kg BW0.75·d),CO2产生量为15.65 L/(kg BW0.75·d),RQ为0.76.3)经MEI与沉积能(RE)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推算得,NEm为436.00 kJ/(kg BW0.75·d),维持代谢能(MEm)为518.47 kJ/(kg BW0.75·d),能量转化效率(Km)为84.09%.经MEI与HP反对数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推算得,NEm为467.98 kJ/(kg BW0.75·d),MEm为529.00 kJ/(kg BW0.75·d),Km为88.47%.综上所述,体重为1.30~2.58 kg的育成生长期雄性水貂能量需要量为:MEm 518.00~529.00 kJ/(kg BW0.75·d),NEm 414.87~467.98 kJ/(kg BW0.75·d),NEg 766.92 kJ/(kg BW0.75·d),NE为1181.79 kJ/(kg BW0.75·d).

    水貂育成生长期能量平衡气体代谢能量需要量

    基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探究湖羊在青海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

    张春梅陈倩谢雯任昊...
    5380-5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进入青海高海拔地区后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表达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的适应性变化.选择中海拔地区(甘肃省,海拔高度为1500 m)及高海拔地区(青海省,海拔高度为3200 m)的舍饲8月龄、体重[(32.11±1.86)kg]相近的湖羊后备母羊各90只,两地各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羊,测定不同海拔地区湖羊血液中EP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EPO基因在高海拔地区湖羊血液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海拔地区湖羊(P<0.05);高海拔地区湖羊血液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较中海拔地区湖羊依次增加了36.23%、45.94%、58.34%、23.65%(P<0.05),白细胞数量(W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较中海拔地区湖羊依次降低了27.33%、11.68%、18.27%、6.20%(P<0.05);高海拔地区湖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葡萄糖(Glu)含量较中海拔地区湖羊依次增加了10.71%、16.80%、62.72%(P<0.05),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较中海拔地区湖羊降低了33.22%(P<0.05);高海拔地区湖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依次是中海拔地区湖羊的5.99、2.35、4.10、1.49倍(P<0.05).综上所述,养殖在青海高海拔地区的湖羊血液中EPO基因的表达、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表现出了适应性变化,表明湖羊具有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潜力.

    湖羊高海拔地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适应性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蒙脱石的制备与表征及其体外吸附霉菌毒素的效果

    刁亚南朱连勤陈甫朱风华...
    5388-5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获得广谱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钠基蒙脱石(Na-MMT)进行改性,对CTAB改性蒙脱石(CTAB-MMT)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多晶衍射(XRD)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进行表征分析,并通过体外吸附试验评价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结果显示:制备CTAB-MMT的最佳工艺条件为CTAB浓度2.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 h,pH 11.与钙基蒙脱石(Ca-MMT)、Na-MMT相比,CTAB-MMT呈颗粒状,表面粗糙,有孔洞出现;d001值增大,层间距变大;CTAB-MMT的FTIR图谱中在1462、2850、2929 cm-1附近出现了吸收峰;CTAB-MMT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毒素B1的吸附率极显著高于Ca-MMT(P<0.01),对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吸附率极显著高于Na-MMT(P<0.01).由此可见,CTAB-MMT对霉菌毒素具有更强、更广泛的吸附能力,是比较理想的霉菌素素吸附剂.

    蒙脱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霉菌毒素结构表征体外吸附

    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变异度

    吴宇轩苏艳芳赵峰张虎...
    5397-5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影响因素及变异度.试验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考察国标方法中稀释缓冲液类型及溶液显色后离心速度对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影响.采用2×3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稀释液分别为缓冲液1(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和缓冲液2(乙酸/乙酸钠+曲拉通X-100+牛血清白蛋白),显色静置10 min后离心速度分别设为3000、5000和8000 r/min.第2部分:考察植酸酶的稀释倍数对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影响.商品植酸酶的稀释倍数分别设为150、200、250和300倍;饲粮中植酸酶的稀释倍数分别设为5、10和15倍.第3部分:考察饲料原料对植酸酶活性测定的干扰.采用单样本比较设计,在每千克玉米、豆粕、小麦麸、菜籽粕、棉籽粕中添加4g植酸酶.第4部分: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测定14 d内商品植酸酶及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变异.结果表明:1)使用缓冲液1时,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在3000、5000和8000 r/min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使用缓冲液2时,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随离心速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2)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商品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先升高后下降(P<0.05),而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呈线性下降(P<0.05).3)在饲料原料中添加植酸酶后,玉米中植酸酶总活性的实测值显著低于计算值(P<0.05),豆粕、小麦麸、菜籽粕和棉籽粕中植酸酶总活性的实测值显著高于计算值(P<0.05).4)商品植酸酶活性测定值日内变异系数为3.13%,日间变异系数为6.11%,总变异系数为6.68%.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日内变异系数为1.56%,日间变异系数为3.96%,总变异系数为4.19%.由此可见,乙酸/乙酸钠更适合作为植酸酶活性测定中的稀释液,饲粮中植酸酶活性的测定值受离心速度及稀释倍数的影响,而商品植酸酶的活性测定值仅受稀释倍数的影响.饲料原料明显地干扰了植酸酶活性的测定.饲粮中植酸酶活性测定值的变异程度低于商品植酸酶.

    植酸酶影响因素变异

    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对21~70日龄肉鹅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陈小连陈受金赵品刘林秀...
    5406-5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定甜菊渣的营养成分含量和表观利用率,并研究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对21~70日龄肉鹅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首先通过概略养分分析法分析甜菊渣营养成分含量,再采用强饲代谢试验测定肉鹅甜菊渣营养成分表观利用率,最后选择250只21日龄体重相近的朗德鹅母鹅进行饲养试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对照组饲喂不含甜菊渣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在肉鹅饲粮中分别添加5%、10%、15%和20%的甜菊渣.饲养试验期为49 d.结果表明:1)甜菊渣营养成分较丰富,含有13.20%的粗蛋白质、31.00%的粗纤维、1.13%的钙和0.49%的总磷,肉鹅对甜菊渣的主要营养成分表观利用率分别为:粗蛋白质18.24%、粗纤维56.99%、钙46.59%和总磷43.82%.2)21~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15%和20%的甜菊渣显著提高了肉鹅平均日采食量,饲粮中添加5%和10%甜菊渣显著提高了肉鹅平均日增重(P<0.05);肉鹅料重比随着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当饲粮中甜菊渣添加水平为7.0%时,21~42日龄肉鹅的料重比最低.饲粮中添加甜菊渣对43~70日龄肉鹅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全期(21~70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15%和20%甜菊渣显著提高了肉鹅平均日采食量(P<0.05),饲粮中添加5%甜菊渣显著提高了肉鹅平均日增重(P<0.05),饲粮中添加5%甜菊渣显著降低了肉鹅料重比(P<0.05).3)42日龄肉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随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当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为11.35%时,42日龄肉鹅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对42日龄肉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甜菊渣添加水平对70日龄肉鹅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肉鹅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甜菊渣可提高肉鹅生长性能,对主要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甜菊渣可应用于肉鹅饲粮中,综合甜菊渣对肉鹅料重比影响的最低限量,建议21~70日龄肉鹅饲粮中甜菊渣添加水平为5%~10%.

    甜菊渣饲用价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鹅

    电刺激频率对肉鸡成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序列元件信号通路中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胥蕾张欣黄华云李宁...
    5415-5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的电刺激频率对肉鸡成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序列元件(ARE)信号通路中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将分化3d的肉鸡成肌细胞分为对照组和5个电刺激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不进行电刺激处理,处理组的电刺激频率分别为50、160、320、640和1280 Hz,刺激电压和时间统一为30 V和10 s.电刺激处理后继续培养30 min,测定肉鸡成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和Nrf2/ARE信号通路中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电刺激频率对细胞损伤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320 Hz组细胞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低于50、640和1280 Hz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640 Hz组(P<0.05);320 Hz组成肌细胞中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和NAD(P)H醌氧还原酶1(NQO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电刺激组(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T1(GSTT1)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和其他电刺激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电刺激30 V和10 s的情况下,320 Hz的电刺激频率可以提高肉鸡成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Nrf2/ARE信号通路中部分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但并没有改变细胞形态或引起明显的细胞膜破损.

    电刺激肉鸡成肌细胞抗氧化能力Nrf2NQO1

    不同起始pH中药渣发酵特性、安全性评价和肉羊育肥效果研究

    张志红圣平何力邹敬东...
    5424-5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起始pH对中药渣发酵特性的影响,评价中药渣饲料安全性以及其对肉羊育肥的效果.试验按照中药渣发酵起始pH设3个组:A1组(4.55)、A2(5.50)和A3组(6.90),每组均接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量为0.5%,定时取样测定pH;发酵结束后分析中药渣中微生物蛋白和有机酸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比较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测定发酵中药渣中重金属和真菌毒素含量,评价其安全性.选择30只当年出生、体重为(35.0±2.0)kg的湖羊公羊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只,单栏喂养.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发酵中药渣(起始pH为6.90,发酵30 d)饲粮,饲喂70 d,研究发酵中药渣对肉羊育肥效果和抗氧化、免疫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药渣发酵到第6天时,所有组中药渣pH均下降到4.0以下,A3组微生物蛋白、乳酸和乙酸含量最高,比A1组分别提高14.72%、49.93%和22.77%(P<0.05),A2组介于两者之间.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随起始pH升高而提高,A2和A3组与A1组比较差异达到显著性(P<0.05),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泛菌属(Pantoea)、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独岛氏菌属(Dokdonella)相对丰度与乳酸杆菌属变化趋势相反.发酵中药渣中重金属(铬、镉、铅和汞等)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符合国家饲料标准.2)发酵中药渣饲喂肉羊,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提高6.4%(P>0.05),血清中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血清中葡萄糖、胆固醇和总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睾酮、双氢睾酮、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含量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极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1).综上所述,提高中药渣发酵起始pH发酵效果更好;发酵中药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发酵中药渣饲喂肉羊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和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的作用.

    中药渣发酵pH肉羊安全性评价

    蝉花多糖和植物提取物对雁荡麻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瑞萍刘长国董丽艳王秋霞...
    543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蝉花多糖和植物提取物对雁荡麻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随机选取同一批次的1日龄雁荡麻鸡雏鸡315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免疫对照组(B组)、抗生素对照组(C组)、蝉花多糖组(D组)、蝉花多糖植物提取物低剂量复合组(E组)、蝉花多糖植物提取物高剂量复合组(F组)和植物提取物组(G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分别于11~17日龄和25~31日龄每天1次灌服试验鸡,其中A组和B组各灌服生理盐水0.5 mL/只,C组灌服杆菌肽锌0.5 mL/只(50 mg/kg BW),D~G组分别灌服蝉花多糖0.5 mL/只(50 mg/kg BW)、蝉花多糖(25 mg/kg BW)+植物提取物(125 mg/kg BW)0.5 mL/只、蝉花多糖(50 mg/kg BW)+植物提取物(125 mg/kg BW)0.5 mL/只和植物提取物0.5 mL/只(250 mg/kg BW).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10~28日龄,D~G组雁荡麻鸡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C组相比,G组料重比有所降低(P>0.05).2)29~42日龄,D组、F组雁荡麻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C组(P<0.05).3)42日龄,与B组相比,D组、E组雁荡麻鸡体重显著提高(P<0.05).4)F组、G组雁荡麻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显著高于A组、C组(P<0.05),F组雁荡麻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D组、F组雁荡麻鸡血清补体3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5)与A组、B组相比,E组、G组雁荡麻鸡血清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D组、F组雁荡麻鸡血清白细胞介素-4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综上可知,蝉花多糖、植物提取物及其复合物能促进雁荡麻鸡生长,提高其免疫力.本试验条件下,蝉花多糖(50 mg/kg BW)+植物提取物(125 mg/kg BW)高剂量复合组效果最佳.

    蝉花多糖植物提取物雁荡麻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