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铜源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新宇张海华刘晗璐钟伟...
    5884-5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对冬毛期乌苏里貉生产性能、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选取(135±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铜(Ⅰ组)、碱式氯化铜(Ⅱ组)、混合铜(Ⅲ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添加比例为1:1,以铜元素计)和蛋氨酸铜(Ⅳ组),添加水平均为60 mg/kg.每组选取8只动物进行采血与屠宰试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Ⅰ组末重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Ⅳ组针毛长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2)不同铜源对脏器指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3)Ⅰ、Ⅱ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Ⅲ、Ⅵ组(P<0.05),Ⅱ、Ⅲ、Ⅵ组血清铜蓝蛋白(CER)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Ⅵ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Ⅵ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Ⅳ组肝脏CE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组肝脏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组肝脏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Ⅳ组肝脏Cu⁃Zn SOD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蛋氨酸铜和混合铜可以显著提升冬毛期乌苏里貉的体重、血清CER与Cu⁃Zn SOD活性及肝脏GHR、IGF⁃Ⅰ、CER与Cu⁃Zn 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结合实际生产,建议生产中有机铜与无机铜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乌苏里貉超氧化物歧化酶铜蓝蛋白

    核转录因子-κB/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介导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致IPEC?J2细胞损伤

    窦彩霞李海花孙泽阳王倩...
    5893-5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造成IPEC⁃J2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ETEC K88感染、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处理IPEC⁃J2细胞以及小干扰RNA(siRNA)沉默IPEC⁃J2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基因的表达后,采用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中NF⁃κB、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人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的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量和p65 NF⁃κB的磷酸化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表明:ETEC K88作用细胞6或24 h时,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量以及β⁃catenin和c⁃Myc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TNF⁃α、IL⁃8含量和LDH活性显著上升(P<0.05),p65 NF⁃κB的磷酸化水平在ETEC K88作用细胞1、3和6 h时均极显著上升(P<0.01),TLR2、TLR4的mRNA表达量在ETEC K88作用细胞6和12 h时均极显著上升(P<0.01).NF⁃κB被抑制后,TNF⁃α、IL⁃8和LDH的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ZO⁃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量以及NF⁃κB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siRNA沉默 β⁃catenin基因后,各时间点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LDH的活性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ETEC K88通过上调NF⁃κB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下调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抑制IPEC⁃J2细胞的增殖,从而诱导IPEC⁃J2细胞损伤.

    ETECK88IPEC⁃J2细胞NF⁃κB信号通路β⁃catenin信号通路

    茶树油对脂多糖诱导的奶牛瘤胃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马晓宇彭程詹康占今舜...
    5903-5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茶树油(TTO)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瘤胃上皮细胞(BRECs)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利用CCK⁃8法测定浓度为0(对照)、0.00625%、0.0125%、0.025%、0.05%、0.1%的TTO对BRECs活力的影响,每组6个重复,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TTO的适宜浓度为0.05%,以此浓度做后续试验.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探究BRECs中炎症因子在基因水平以及蛋白水平表达量的变化.试验分为4组:对照组不添加TTO和LPS;TTO组仅添加0.05%的TTO;LPS组仅添加1μg/mL LPS;LPS+TTO组添加1μg/mL LPS和0.05%TTO,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5%TTO显著提高BRECs的活力(P<0.05);添加0.1%TTO显著抑制BRECs的活力(P<0.05).2)与对照组相比,TTO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LPS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白细胞介素-8(IL⁃8)、TNF⁃α、TLR⁃4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在LPS中添加TTO显著降低IL⁃1β、IL⁃6、IL⁃8、TNF⁃α、TLR⁃4的基因表达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S可以提高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磷酸化-p65(p⁃p65)蛋白表达量,添加LPS+TTO与仅添加LPS相比可以降低p65、p⁃p65蛋白表达量.综上所述,低浓度的TTO可以提高BRECs的活力,抑制LPS诱导的BRECs炎症信号通路NF⁃κB相关蛋白表达,进而抑制促炎因子产生.

    茶树油瘤胃上皮细胞NF⁃κB促炎症因子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康文锦徐兴军刘佳人张伟伟...
    5910-5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蒲公英多糖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将48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高浓度蒲公英多糖组[600 mg/(kg·d)]、中浓度蒲公英多糖组[300 mg/(kg·d)]、低浓度蒲公英多糖组[150 mg/(kg·d)],蒲公英多糖组每天定时灌胃不同浓度蒲公英多糖1次,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4周,利用相关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抗氧化基因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蒲公英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及T⁃AOC(P<0.05),显著降低MDA的含量(P<0.05);显著上调肝脏组织中抗氧化基因Cu⁃Zn SOD、Mn⁃SOD、GPX⁃1、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蒲公英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抗衰老作用.

    蒲公英多糖小鼠酶活性基因表达抗氧化

    不同外源酶组合对棕榈粕原料体外养分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

    张顺芬钟儒清张碧峰李滔...
    5916-5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Ⅱ)探究不同外源酶组合对棕榈粕原料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IVCPD)、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以评价不同来源棕榈粕[马来西亚棕榈粕(MPK)和菲律宾棕榈粕(PPK)]的营养价值并筛选对应的最优外源酶组合.试验1采用2×3因子设计,设6个组,即分别以不添加外源酶的PPK和MPK原料作为对照组,以及分别向PPK原料中添加酶包-A(EP⁃A)、酶包-B(EP⁃B)和分别向MPK原料中添加EP⁃A、EP⁃B作为试验组.利用SDS⁃Ⅱ模拟猪全消化道消化过程,测定各组的IVDMD、IVCPD、IVGED和EHGE.试验2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组(EP0、EP1、EP2、EP3和EP4组),以不添加外源酶的EP0组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在MPK原料中添加不同的外源酶组合,分别测定各组的IVDMD、IVCPD、IVGED和EH⁃GE,以筛选最优外源酶组合.2个试验中每个样品均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设1根消化管.结果显示:1)PPK的IVDMD、IVCPD、IVGED均显著高于MPK(P<0.05),PPK的EHGE与MP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添加外源酶组合EP⁃A和EP⁃B均能显著提高MPK和PPK的IVGED和EHGE(P<0.05),添加外源酶组合EP⁃A和EP⁃B均能显著提高MPK的IVCPD(P<0.05),添加外源酶组合EP⁃B能显著提高MPK和PPK的IVDMD(P<0.05).3)添加不同外源酶组合均能显著提高MPK的IVDMD、IVCPD、IVGED和EHGE(P<0.05),且EP4组的IVD⁃MD、IVGED和EHGE显著高于EP1、EP2和EP3组(P<0.05).由此可见,PPK的IVDMD、IVCPD、IVGED均高于MPK,为更加优质的棕榈粕来源;添加外源酶组合EP⁃A和EP⁃B均可提高2种来源棕榈粕的IVDMD、IVCPD、IVGED和EHGE,且EP⁃B效果更佳;EP4组的外源酶组合为酶解MPK的最优组合.

    仿生消化法棕榈粕外源酶组合酶水解物能值

    双连续型党参多糖纳米乳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时菲菲王妲妲曹金花于生兰...
    5925-5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双连续型(W/O/W)党参多糖纳米乳(CPPS⁃NE)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将320只小鼠分成4个单元,每个单元80只.将每个单元的8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PPS⁃NE高、中、低剂量组和党参多糖水溶液(CPPS)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占1/2).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0.2 mL生理盐水灌胃;CPPS⁃NE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0.3、0.2、0.1 mL CPPS⁃NE灌胃,剂量分别为900、600、300 mg/kg BW,CPPS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0.3、0.2、0.1 mL CPPS灌胃,剂量分别为900、600、300 mg/kg BW.连续灌胃14 d,1次/d,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第1单元测定碳粒廓清指数;第2单元测定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第3单元测定血清溶血素含量;第4单元测定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分析CPPS⁃NE对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对比,CPPS⁃NE可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P<0.05),显著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5),有效促进溶血素合成(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的TNF⁃α、IFN⁃γ、IL⁃2、IL⁃6、IL⁃10、IL⁃12细胞因子含量(P<0.05),呈明显量效依赖关系,且CPPS⁃NE作用效果明显强于同剂量CPPS.综上所述,党参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将党参多糖制备成纳米乳制剂可显著增强作用效果.

    党参多糖纳米乳免疫抑制免疫调节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山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朱雯徐伟韦聪聪杜叶叶...
    5932-5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山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取3~4月龄安徽白山羊公羔36只[(16.00±1.35)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正常蛋白质水平(14.8%)饲粮,其余2组分别饲喂90%蛋白质水平(13.4%)饲粮(LPⅠ组)和80%蛋白质水平(12.0%)饲粮(LPⅡ组).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LPⅡ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低于对照组(0.05≤P<0.10);LPⅡ组眼肌面积和G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Ⅰ组和对照组之间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pH、剪切力、滴水损失和肉色亮度值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LPⅡ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Ⅱ组肉色红度值显著降低(P<0.05),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3)育肥山羊背最长肌必需氨基酸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LPⅡ组丝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0.05≤P<0.10),LPⅠ组与对照组之间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12.0%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可降低安徽白山羊屠宰性能,影响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组成;13.4%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山羊屠宰性能、肉品质(蒸煮损失除外)和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影响.

    蛋白质水平山羊屠宰性能肉品质氨基酸组成

    杞芪提取物对川藏黑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李祯刘凤华郝壮霍金金...
    5939-5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杞芪提取物对川藏黑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猪肉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取175日龄体重为(70±2)kg的健康川藏黑猪5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杞芪提取物.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川藏黑猪出栏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川藏黑猪猪肉大理石纹显著增多(P<0.05),猪肉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猪肉必需氨基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组川藏黑猪猪肉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猪肉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的杞芪提取物能改善川藏黑猪的生长性能,提升其猪肉营养品质和抗氧化性能.

    杞芪提取物川藏黑猪生长性能肉品质抗氧化性能

    饲粮添加橡椀单宁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

    从光雷王强肖蕴祺钟光...
    5948-5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橡椀单宁对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288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对照组(VT⁃0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VT⁃1组)、500(VT⁃2组)和1000 mg/kg(VT⁃3组)橡椀单宁.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橡椀单宁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VT⁃3组肉鸡屠宰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VT⁃1和VT⁃2组肉鸡爪重率显著高于VT⁃0组(P<0.05).3)VT⁃3组肉鸡胸肌系水力显著高于VT⁃0和VT⁃1组(P<0.05).4)VT⁃1、VT⁃2和VT⁃3组42日龄肉鸡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VT⁃0组(P<0.05).VT⁃2和VT⁃3组42日龄肉鸡胸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VT⁃0组(P<0.05).5)VT⁃1和VT⁃2组42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VT⁃0组(P<0.05).VT⁃1、VT⁃2和VT⁃3组42日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VT⁃0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橡椀单宁能够提高42日龄肉鸡抗氧化功能,改善肉品质,提高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且饲粮添加1000 mg/kg橡椀单宁能提高肉鸡屠宰率.综合各项指标,推荐橡椀单宁的添加量为1000 mg/kg.

    橡椀单宁屠宰性能抗氧化功能肉品质肠道发育

    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王子苑舒健虹陈光吉王小利...
    5958-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双乙酸钠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双乙酸钠在FTMR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全混合日粮(TMR)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2%、0.4%和0.8%的双乙酸钠,混合均匀后装袋密封发酵第7、21、35、49和70天时取样,对FTMR进行感官评定、常规成分含量、发酵参数以及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各组FTMR感官评定等级均为"优良",双乙酸钠添加量对FTMR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4%组FTMR中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21和49天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各双乙酸钠添加组FTMR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发酵第49和70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2%组FTMR具有较低的pH和较高的乳酸含量;FTMR中氨态氮/总氮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8%组和对照组之间在除发酵第35天外的各发酵时间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TMR中乙酸含量在0.8%组有最大值.3)FTMR中霉菌毒素含量随双乙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8%组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在发酵第70天时几乎检测不出.4)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FTMR的pH以及常规养分和霉菌毒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乳酸和乙酸含量出现上下波动,各组均在发酵第35天时有较低的pH.由此可见,添加双乙酸钠能改善FTMR的发酵品质,抑制霉菌毒素的大量繁殖,减少干物质的损失;本试验条件下,双乙酸钠的适宜添加量在0.2%~0.4%.

    发酵全混合日粮双乙酸钠发酵品质霉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