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供给硬脂酸对工蜂10-羟基-2-癸烯酸合成的影响

    胡希怡王颖李馥霞宋美英...
    1846-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酸对工蜂10-羟基-2-癸烯酸(10-HDA)合成的影响,为高品质蜂王浆的生产提供技术指导.选取群势相近的浙江浆蜂10群,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硬脂酸组,每个组5群.试验期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硬脂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硬脂酸.整个试验期为7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降低了工蜂的总采食量和粉料采食量(P<0.05),显著降低了第24天蜂群群势(P<0.05),但对各时间点(第12天、第24天和第36天)蜂群封盖子数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提高了蜂王浆中10-HDA的含量(P<0.05),但对蜂王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增加了 9和18日龄工蜂头部10-HDA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外源供给2%的硬脂酸显著提高了 18日龄工蜂上颚腺中10-HDA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细胞色素P450 6AS8(CYP6AS8)、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OX1)、酰基辅酶A氧化酶3(ACOX3)、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电子转移黄素蛋白β肽(ETF-β)和蜂王浆主蛋白1(mrjp1)的表达(P<0.05),同时显著增加了 18日龄工蜂血淋巴和9日龄工蜂中肠中三酰甘油的含量(P<0.05).由此可见,外源供给硬脂酸有助于促进工蜂上颚腺对10-HDA的生物合成,提高蜂王浆中10-HDA含量.

    工蜂上颚腺10-羟基-2-癸烯酸硬脂酸蜂王浆

    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党文庆何敏上官明军詹海杰...
    1857-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只健康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公母各占1/2),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马齿苋替换等量麸皮的饲粮,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饲喂在试验1组饲粮基础上添加1%柠檬酸和1%柠檬酸+200 mg/kg葡萄糖氧化酶的饲粮.预试期7d,正试期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腹泻频率有降低趋势(0.05<P<0.10);试验2组肉兔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肉兔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半净膛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肉兔全净膛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肉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肉兔胸腺指数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血清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4)各组间肉兔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肉兔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和腹泻频率.

    马齿苋柠檬酸葡萄糖氧化酶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

    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生长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程菊芬张立袁家琪贺真睿...
    1867-1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生长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公母各占1/2),单笼饲养.在夏季热应激状态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药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组的成活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83.3%vs.70.8%,P>0.05).2)中药组的半净膛重和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中药组的盲肠内容物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内容物乙酸和丙酸含量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92).4)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盲肠内容物细菌总数和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组的盲肠内容物栖粪杆菌属、普氏栖粪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内容物阿克曼菌属和大肠杆菌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0、P=0.088).5)中药组的粪便球虫圆小囊数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2).6)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可调控热应激生长兔肠道微生态,提高屠宰性能和肠道健康.

    生长兔中药添加剂热应激成活率肠道微生态

    丁酸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1介导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

    张静卜丽君郎姣姣刘亚鹏...
    1878-1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SB)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含不同浓度(0、15、30、45、60和75 µmol/L)SB的DMEM/F12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培养BME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适宜SB浓度.然后以对照(0 µmol/L)和适宜SB浓度培养BMECs,并采用蛋白激酶B(Akt)阻断剂(AKT-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阻断剂雷帕霉素(Rap)或小干扰RNA(siR-NA)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对信号通路及受体进行处理,检测BMECs细胞增殖、凋亡以及GPR41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 μmol/L的SB显著提高了 BMECs细胞活力(P<0.05),75 μmol/L的SB显著抑制了BMECs细胞活力(P<0.05);60 µmol/L的SB极显著增加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增加了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A1(CCN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 µmol/L SB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 B细胞淋巴瘤2(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比值(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比值(P<0.05或P<0.01).60 μmol/L的SB对Akt和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被AKT-IN-1极显著阻断(P<0.01),而Rap抑制mTOR完全逆转了 60 μmol/L SB对BMECs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增殖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P<0.05或P<0.01),但不影响与凋亡和SB激活的Akt信号通路相关的mRNA或蛋白表达(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 μmol/L的SB极显著提高了 GPR4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提高了 GPR41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GPR41 siRNA沉默GPR41后完全逆转了 60 µmol/L SB对BMECs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增殖基因和蛋白的mRNA或蛋白表达(P<0.05或P<0.01).由此可见,60 µmol/L SB可通过GPR41介导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BMECs增殖.

    AktmTOR信号通路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丁酸钠

    猪微小RNA-15b前体突变对其生物学加工过程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龙熙孙文阳潘红梅张亮...
    1892-1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在猪微小RNA-15b(miR-15b)前体(pre-miR-15b)基因位点第58位碱基上发现了1个C>T突变(+58C>T),本试验旨在探究此突变对微小RNA(miRNA)生物学加工过程以及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试验通过构建野生型(pmR-miR-15bW)和突变型(pmR-miR-15bM)miR-15b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进行miR-15b的过表达试验,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比2组细胞pre-miR-15b和miR-15b成熟体的表达量,在体外细胞水平明确+58C>T对miR-15b生物学加工过程的影响;随后,诱导转染了不同基因型miR-15b过表达载体(pmR-miR-15bW和pmR-miR-15bM)的猪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比2组细胞miR-15b靶基因叉头框蛋白O1(FOXO1)(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以及成脂分化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结合油红O染色,明确此突变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组细胞miR-15b初级转录本(pri-miR-15b)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突变组pre-miR-15b、miR-15b和微小RNA-16(miR-16)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1);突变组分化前FOXO1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野生组(P<0.01),分化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1),脂肪细胞蛋白2(aP2)相对表达量低于野生组(P>0.05);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突变组细胞脂滴含量明显低于野生组.综上可知,+58C>T阻碍了 pri-miR-15b到pre-miR-15b的生物学加工过程,导致miR-15b成熟体表达量下降,其靶基因FOXO1相对表达量增高,从而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miR-15b突变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

    富马酸与肉桂醛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诱导猪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刘禹彤杨冠华张菊李玉鹏...
    1904-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FA)与肉桂醛(CA)联用调节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K88诱导猪肠上皮细胞IPEC-J2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IPEC-J2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FA和CA处理IPEC-J2细胞12和24 h,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最佳处理浓度和时间;以最佳处理浓度的FA和CA预处理细胞,ETEC K88感染细胞3、6、12和24 h,检测其活菌黏附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因子含量和抗氧化指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FA和CA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1.00 mg/mL和1.00 μL/mL,最适培养时间为12 h.2)添加FA和CA可有效抑制ETEC K88黏附IPEC-J2细胞,当ETEC K88感染细胞3 h时其黏附率显著下降(P<0.05),6、12和24 h时极显著下降(P<0.01).3)添加FA和CA可极显著降低ETEC K88感染细胞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P<0.01).4)ETEC K88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诱导IPEC-J2细胞氧化损伤,添加FA和CA可上调Hsp70 mRNA相对表达量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IPEC-J2细胞氧化应激.5)添加FA和CA可显著提高ETEC K88感染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1).综上所述,FA与CA联用可调节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蛋白平衡并抑制ETEC K88黏附IPEC-J2细胞,其可能是通过上调Hsp70抑制NF-κB信号通路,增强IPEC-J2细胞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从而缓解ETEC K88诱导的IPEC-J2细胞氧化应激.

    肉桂醛富马酸猪肠上皮细胞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氧化应激

    催乳素通过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信号通路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铁蛋白合成和分泌

    杨跃杰连帅武瑞王建发...
    1916-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PRL)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中酪氨酸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5(JAK2/STAT5)信号通路介导的乳铁蛋白(LF)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添加不同浓度的PRL[0(对照)、10、100、1 000 ng/mL]处理BMECs 24 h,分析PRL对LF含量和LF、催乳素受体(PRLR)以及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了验证STAT5在PRL促进BMECs LF合成和分泌的关键作用,添加STAT5抑制剂匹莫齐特(Pimozide)[未添加 Pimozide(对照)、10μmol/L Pimozide、100 ng/mL PRL、10 μmol/L Pimo-zide+100 ng/mL PRL]处理 BMECs 24 h,测定 PRL 和 Pimozide 对 LF 含量和 LF、JAK2/STAT5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和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相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0、100、1 000 ng/mL PRL能够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5或P<0.01);Pimozide组能够极显著降低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1);PRL组能够极显著提高BMECs上清液中的LF含量(P<0.01).2)与对照组相比,10 ng/mL PRL组LF、PRLR、JAK2及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ng/mL PRL组LF、PRLR、JAK2和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 000 ng/mL PRL组PRLR和STAT5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Pimozide组L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RL组BMECs中LF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3)100、1 000 ng/mL PRL组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10、100、1 000 ng/mL PRL显著或极显著提高BMECs 中 p-JAK2/JAK2 和 p-STAT5/STAT5 表达量(P<0.05 或 P<0.01);Pimozide 组和 Pimo-zide+PRL组极显著降低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P<0.01);PRL组极显著升高BMECs中LF蛋白表达量(P<0.01).4)Pimozide组和Pimozide+PRL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BMECs中LF或p-STAT5的相对荧光强度(P<0.05或P<0.01);PRL组极显著升高BMECs中LF和p-STAT5的相对荧光强度(P<0.01).综上所述,PRL通过JAK2/STAT5信号通路促进BMECs中LF合成和分泌.

    乳铁蛋白催乳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调控

    饲粮中添加膳食纤维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影响的Meta分析

    何文锋张咪杨亚晋范萧...
    1927-1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探讨饲粮中添加膳食纤维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2007-2022年关于膳食纤维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影响的试验研究,共筛选到27篇文献,共计5310羽肉鸡.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终末体重(FBW)、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和回肠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及肌胃相对重量(GRW)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膳食纤维显著提高了肉鸡ADG[合并效应值(MD)=1.01,95%置信区间(95%CI)为 0.29~1.72,P=0.006 00]、FBW(MD=45.05,95%CI 为 16.68~73.42,P=0.002 00)和回肠 VH(MD=36.58,95%CI 为 14.22~58.94,P=0.001 00)及 GRW(MD=0.16,95%CI 为 0.11~0.21,P<0.000 01);显著降低了 肉鸡 F/G(MD=-0.04,95%CI 为-0.06~-0.01,P=0.008 00);而饲粮中添加膳食纤维对肉鸡 ADF(MD=0.29,95%CI 为-0.59~1.17,P=0.520 00)及回肠 CD(MD=5.51,95%CI 为-1.83~12.86,P=0.140 00)、VH/CD(MD=0.06,95%CI 为-0.01~0.14,P=0.090 00)的影响不显著.亚组分析表明,饲粮中添加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可显著提高肉鸡ADG(MD=1.34,95%CI为0.56~2.12,P=0.000 70)及回肠 VH(MD=50.37,95%CI 为 24.22~76.51,P=0.000 20)、VH/CD(MD=0.25,95%CI 为 0.17~0.32,P<0.000 01),显著降低了 F/G(MD=-0.04,95%CI 为-0.06~-0.02,P=0.000 60);饲粮中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对肉鸡ADFI(MD=0.71,95%CI 为-0.68~2.10,P=0.320 00)、ADG(MD=0.69,95%CI 为-0.65~2.03,P=0.310 00]、F/G(MD=-0.04,95%CI 为-0.09~0.01,P=0.090 00)及回肠 VH(MD=17.00,95%CI 为-5.51~39.50,P=0.140 00]、CD(MD=3.01,95%CI 为-3.10~9.13,P=0.330 00)、VH/CD(MD=-0.27,95%CI为-0.79~0.29,P=0.360 00)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肉鸡饲粮粗纤维含量在1.43%~6.17%时,添加膳食纤维具有改善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作用.与SDF相比,IDF具有更好的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作用.

    膳食纤维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健康Meta分析

    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胆汁酸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聂倩倩王鑫杨发树杨娟...
    1942-1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HPLC-RID)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法,研究建立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猪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对2种高效液相色谱法、重量法、容量法胆汁酸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HPLC-RID法:试样用甲醇-乙腈-水溶液提取,C18柱分离,HPLC-RID测定,3种胆汁酸的定量限为10.0~20.0 mg/g,平均回收率为 82.54%~108.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2.90%~7.61%;HPLC-FLD法:试样用甲醇提取,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皂化,以1,4,7,10,13,16-六氧杂环十八烷乙腈液和4-溴甲基-7-甲氧基香豆素乙腈液衍生,C18柱分离,HPLC-FLD测定,3种胆汁酸的定量限为 2.0~3.0 mg/g,平均回收率为 70.43%~84.31%,RSD 为 4.82%~9.80%.结果表明:HPLC-RID 法、HPLC-FLD法均可测定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的3种胆汁酸含量,但由于HPLC-FLD法胆汁酸需要衍生,易受样品基质影响,胆汁酸含量测定结果重现性、稳定性差;重量法、容量法测定的是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所有胆汁酸的总含量,但由于方法特性所限,容量法测定结果不能准确反映产品所有胆汁酸的总含量.本研究建立的HPLC-RID法重现性、稳定性、可信度高,适用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猪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含量的测定;重量法适用于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中胆汁酸总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重量法容量法胆汁酸混合型饲料添加剂

    牦牛胃溶菌酶抗小鼠腹泻的研究

    杨杜基袁小迪李飙张雨寒...
    1952-1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PichiaPinkTM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牦牛胃溶菌酶进行异源表达,以探索提高重组牦牛胃溶菌酶表达量的方法以及重组牦牛胃溶菌酶对大肠杆菌O111所致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试验选取10只体重相近的无特定病原体昆明小鼠,用大肠杆菌O111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建模成功后取3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设对照组、腹泻模型组、牦牛胃溶菌酶组、重组牦牛胃溶菌酶组、抗生素治疗组、溶菌酶产品治疗组,除对照组和腹泻模型组外其余各组灌胃给药,记录小鼠采食量及体重;第4天采血后全部扑杀,取小鼠十二指肠组织制切片做形态学观察;取肠道内容物进行肠道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牦牛胃溶菌酶在诱导96 h时表达量最高,分子质量约为15.6 ku,比活性为1 428.58 U/mg.攻毒后腹泻模型组、溶菌酶产品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腹泻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十二指肠病理解剖观察发现,牦牛胃溶菌酶组肠道绒毛有所增长且厚度增加;重组牦牛胃溶菌酶组肠绒毛有所恢复.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牦牛胃溶菌酶组的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腹泻模型组的变形菌门和弯曲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重组牦牛胃溶菌酶组和牦牛胃溶菌酶组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有所增加.本研究表明,牦牛胃溶菌酶对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牦牛胃溶菌酶具备较强抗胃蛋白酶能力,其原酶及重组酶在饲料添加剂以及在食品加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牦牛胃溶菌酶PichiaPinkTM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重组牦牛溶菌酶肠道菌群小鼠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