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丁酸梭菌对慢性肾衰竭犬肠道菌群及血清小分子尿毒素含量的影响

    陆江朱道仙赵学刚刘莉...
    1826-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对慢性肾衰竭(CRF)犬肠道菌群及血清小分子尿毒素含量的影响.选取20条2岁左右的雄性贵宾犬,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对照组(CL组)、模型组(MD组)、低剂量丁酸梭菌组(LCB组)和高剂量丁酸梭菌组(HCB组),每组5只.CL组只做腹腔打开手术,其余3组肾动脉结扎制作CRF模型.造模成功后,LCB组和HCB组分别按每天0.5、1.0 g/kg BW的剂量灌喂丁酸梭菌,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检测血清和粪便尿素氮(UN)、肌酐(Cr)和硫酸吲哚酚(IS)含量,并对肠道菌群16S rD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试验结束时(第4周),LCB组和HCB组的血清UN、Cr和IS含量极显著低于MD组(P<0.01),但极显著高于CL组(P<0.01);与LCB组比较,HCB组的血清UN、IS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Cr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结束时,HCB组的粪便UN、Cr含量均显著低于MD组(P<0.05),CL组的粪便UN、Cr含量均显著低于MD组、LCB组和HCB组(P<0.05).2)饲喂丁酸梭菌均降低CRF犬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HCB组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MD组(P<0.05).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4组样本间发生明显聚类.3)在门水平上,MD组的肠道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L组(P<0.05),LCB组和HCB组的肠道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MD组(P<0.05);在属水平上,饲喂丁酸梭菌可降低CRF犬肠道变形杆菌属(Proteu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普氏菌属(Prevotella)、放线菌属(Actinomyces)和涅斯捷连科氏菌属(Nesterenkonia)的相对丰度.LEfSe分析发现,CRF犬肠道菌群有19个具有差异的生物标志物,主要集中于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饲喂丁酸梭菌可减少CRF犬生物标志物的差异.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UN、Cr和IS含量与Enterobacter、Proteus和Escherichia相对丰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相对丰度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CRF犬肠道菌群紊乱与血清小分子尿毒素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丁酸梭菌可通过调节CRF犬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血清小分子尿毒素的清除,以每天1.0 g/kg BW添加量为宜.

    丁酸梭菌慢性肾衰竭肠道菌群小分子尿毒素

    饲粮添加锰对3~4月龄獭兔脂肪沉积和脂肪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

    陈晓阳杨国雨李凡张斌...
    1836-1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锰对生长獭兔脂肪组织脂质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5、10、20、40 mg/kg锰(以硫酸锰的形式)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0~2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肩胛脂肪沉积率(P<0.05),饲粮中添加5~4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胃周脂肪沉积率(P<0.05).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对肾周脂肪沉积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饲粮中锰添加水平对肉碱脂酰转移酶2(CPT2)、激素敏感脂酶(HS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PPARβ)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40 mg/kg锰显著降低了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20~40 mg/kg锰显著降低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10~40 mg/kg锰显著提高了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基因的表达量(P<0.05);饲粮中添加10~20 mg/kg锰显著提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的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锰影响了3~4月龄獭兔的脂肪沉积和脂肪组织脂质代谢,锰添加水平为20 mg/kg时,可以有效促进脂肪组织的氧化分解,抑制脂肪组织的合成,并能降低体脂肪的沉积率.

    獭兔脂肪脂肪代谢基因表达

    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新宇张海华刘晗璐钟伟...
    1842-1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铜源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随机选取(60±5)日龄、健康的雄性乌苏里貉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硫酸铜(Ⅰ组)、碱式氯化铜(Ⅱ组)、混合铜(Ⅲ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添加比例为1:1,以铜元素计)和蛋氨酸铜(Ⅳ组),添加水平均为40 mg/kg.预试期7 d,正试期55 d.每组选取8只动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结束后,每只动物后肢静脉采血.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间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的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Ⅲ、Ⅳ组(P<0.05).Ⅲ组的铜消化率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粪氮、尿氮含量及氮沉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Ⅳ组的粪铜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Ⅳ组尿铜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Ⅲ组的铜沉积显著高于Ⅰ、Ⅱ、Ⅳ组(P<0.05).4)Ⅱ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Ⅲ、Ⅳ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混合添加适宜水平的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可提高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铜沉积,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

    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毛囊发育的影响

    王卓刘晗璐刘可园张海华...
    1850-1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对冬毛生长期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毛囊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140±5)日龄、平均体重(1.94±0.19)kg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基础饲粮中泛酸含量为8.91 mg/kg,各组饲粮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Ⅰ组,对照组)、10(Ⅱ组)、20(Ⅲ组)、30(Ⅳ组)、40(Ⅴ组)、80 mg/kg(Ⅵ组).预试期5 d,正试期65 d.结果表明:1)Ⅵ组水貂鲜皮重显著高于Ⅰ~Ⅳ组(P<0.05).2)随着饲粮泛酸添加水平的增加,Ⅰ~Ⅴ组血清泛酸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Ⅵ组血清泛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之间肝脏泛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Ⅲ组血清球蛋白(GLOB)含量显著高于Ⅰ、Ⅱ和Ⅴ组(P<0.05),Ⅲ组血清胆固醇(CHO)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极显著低于Ⅴ和Ⅵ组(P<0.05).4)Ⅱ组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Ⅴ、Ⅵ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冬毛生长后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5)Ⅵ组毛囊深度显著高于Ⅳ组(P<0.05),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初级毛囊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2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28.91 mg/kg),水貂皮长增加2.37%,同时增加了血清GLOB含量,降低了血清CHO和HDL-C含量;饲粮泛酸添加水平为80 mg/kg时(饲粮中总泛酸含量为88.91 mg/kg),降低了水貂冬毛生长前期血清褪黑激素含量,增加了毛囊深度,增加了水貂鲜皮重.

    泛酸水貂冬毛生长期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鸡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赵旭黄华山苏闪闪
    1859-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实现鸡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并探讨其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带有His-SUMO标签的鸡ANGPTL4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ET21a(+)的NdeⅠ和Xho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1a-His-SUMO-ANGPTL4,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对其菌液进行诱导表达,经包涵体复性和复性蛋白的Ni柱纯化,得到预期大小的融合蛋白His-SUMO-ANGPTL4.将得到的鸡ANGPTL4重组蛋白按照0(对照)、20、100、500、2500和12500 ng/kg BW的剂量静脉注射给35日龄的健康爱拔益加肉公鸡,每个剂量注射6只,并于注射后30 min采集肉鸡的空腹血液.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500和12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其血清葡萄糖(GLU)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同时,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从0增加到12500 ng/kg BW,血清GLU和VLDL含量均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增加的效应(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2500和12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随着鸡ANGPTL4重组蛋白注射剂量从0增加到12500 ng/kg BW,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呈现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的效应(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100、500、2500和12500 ng/kg BW鸡ANGPTL4重组蛋白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实现了鸡ANGPTL4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静脉注射2500和12500 ng/kg BW该重组蛋白均可显著提高肉鸡血清中GLU和VLDL含量,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生长激素和瘦素水平.

    鸡ANGPTL4重组蛋白原核表达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激素水平

    热休克蛋白70上调表达对热应激猪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孙汇蕾仲庆振李明晔MOLAWA M N...
    1867-1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谷氨酰胺作为热休克蛋白70(HSP70)诱导剂,从细胞凋亡线粒体信号转导途径探讨HSP70对热应激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的猪小肠上皮细胞为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1、2、4、6、8、10 mmol/L)谷氨酰胺的培养基中培养24 h,提取总RNA和总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SP7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筛选出谷氨酰胺诱导HSP70表达的最佳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37℃培养12 h)、热应激组(Hs组,42℃培养12 h)、谷氨酰胺组(Gln组,6 mmol/L谷氨酰胺、42℃培养12 h).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SP70、凋亡酶激活因子-1(Apa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对HSP70上调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 mmol/L的谷氨酰胺诱导时HSP70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浓度(P<0.05),作为后续试验中Gln组的诱导条件.与Con组相比,Hs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增加(P<0.01),HSP70、Apaf-1、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Bc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Hs组相比,Gln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但仍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Gln组HSP70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Gln组Apaf-1、Caspase-3、Caspase-9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但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Gln组Bc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但极显著低于Con组(P<0.01).由此可见,上调HSP70的表达可有效缓解热应激导致的猪小肠上皮细胞凋亡.

    热休克蛋白70猪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黑龙江省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

    席俊程赵连生殷术鑫王璐...
    1875-1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2018年窖贮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品质进行评价,为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依据.共采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样品40个(地方20个,农垦区20个),通过营养成分分析、质量评鉴及霉菌毒素的测定,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3个指标(营养成分、感官评定、霉菌毒素含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地方和农垦区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地方和农垦区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平均含量检测值分别为(77.01±67.78)μg/kg、(26.19±18.78)μg/kg,农垦区极显著高于地方(P<0.01).3)地方和农垦区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感官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24.18和24.59,农垦区评分略高于地方.4)模糊综合评价法表明,地方和农垦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综合质量评分分别为-48.29和-55.77,农垦区青贮饲料品质整体略低于地方.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地方与农垦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营养与感官品质均达到国际标准,但农垦区需加强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霉菌毒素管控,以便更有效合理地利用青贮饲料资源,避免浪费.

    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感官评定霉菌毒素模糊综合评价

    苜蓿青贮优势菌种筛选及应用效果

    李旺马召稳李元晓于思颖...
    1883-1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筛选自然发酵苜蓿青贮的优势菌种,应用于高水分苜蓿青贮的调制,研究不同微生物及组合对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先调制自然发酵苜蓿,青贮30 d后,从中筛选优势菌种并进行鉴定.根据优势菌种筛选结果,组合了9组发酵菌种用于苜蓿青贮的调制,分别为:以植物乳杆菌与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1:1、1:2和2:1,编号为1、2、3组;以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4、5、6组;以植物乳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乳酸片球菌为发酵菌种,活菌数比例分别为2:1:1、1:1:1和4:1:1,编号为7、8、9组;以不加任何菌种的自然苜蓿青贮作为对照.每组3个重复,发酵60 d后,对苜蓿青贮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氨态氮/总氮(NH3-N/TN)、总酸含量和pH.结果表明:用MRS、LB和NA 3种培养基从自然发酵苜蓿青贮中筛选到微生物菌种31株,对其中18株进行了分子鉴定,主要菌种为植物乳杆菌9株、乳酸片球菌1株、粪肠球菌2株、各种芽孢杆菌6株.感官评分结果表明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比例大的各组评分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了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各组(P<0.05).对于NH3-N/TN、总酸含量和pH等指标,乳酸菌比例较低的2、5、8和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是苜蓿青贮主要菌种,用于苜蓿青贮有利于青贮品质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会影响苜蓿青贮的气味,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菌种会改善苜蓿青贮风味,但比例太高会增加NH3-N含量.

    苜蓿青贮发酵菌种品质评定

    半胱胺螯合锌对育肥猪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于光辉王煜琦刘正方宋俊霖...
    1891-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添加量的半胱胺螯合锌(Zn-CS)对育肥猪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90头体重为(64.67±1.15)kg的健康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圈)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为Ⅰ、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90、120、150 mg/kg Zn-CS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Ⅲ、Ⅳ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Ⅱ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Ⅱ组血清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Ⅱ、Ⅲ、Ⅳ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提高(P<0.05).4)各组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超过1%的优势菌门有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各组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超过1%的优势菌属有梭菌属、肠杆菌属、Romboutsia、Turicibacter、Terrisporobacter、放线菌属.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Zn-CS能够提高育肥猪免疫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Zn-CS在育肥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20 mg/kg.

    半胱胺螯合锌育肥猪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

    高剂量单宁酸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宋妍妍陈代文余冰何军...
    1899-1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高剂量单宁酸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来评估高剂量单宁酸用于断奶仔猪饲粮的安全性.选取21日龄左右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144头,按照性别和体重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1.0%和2.0%单宁酸(提取自五倍子,等量代替基础饲粮中的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和2.0%的单宁酸显著提高了血液中红细胞数量(P<0.05),对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有提高趋势(0.05≤P<0.10);此外,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与单宁酸添加剂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2)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对血清中白蛋白浓度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提高(P<0.05).3)饲粮添加1.0%和2.0%的单宁酸显著降低了肝脏指数(P<0.05),且肝脏指数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饲粮添加0.2%的单宁酸对脾脏指数有降低趋势(0.05≤P<0.10);饲粮添加0.2%和1.0%的单宁酸对肾脏指数有降低趋势(0.05≤P<0.10),且肾脏指数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高,有二次回归趋势(0.05≤P<0.10).4)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均未导致断奶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胸腺和胰腺等组织发生病变;饲粮添加2.0%的单宁酸导致肠系膜淋巴结中局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扩张.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虽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肝脏指数,但对断奶仔猪的血液学参数和组织病理学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表明饲粮中添加低于2.0%的单宁酸对断奶仔猪是相对安全的.

    单宁酸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组织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