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粮中不同水平单宁对绵羊瘤胃细菌、产甲烷菌数量和古菌多样性的影响

    丽丽李大彪王敬尧解湧芳...
    2722-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水平单宁对绵羊瘤胃细菌、产甲烷菌数量和古菌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45 kg左右、体况良好的绵羊1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Ⅰ组(对照组,不含单宁)、Ⅱ组(含2%单宁)和Ⅲ组(含4%单宁),每组5只羊.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晨饲后6 h使用瘤胃液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提取微生物DNA,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瘤胃细菌和产甲烷菌数量,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定瘤胃古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Ⅱ组和Ⅲ组总细菌、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产甲烷菌和甲烷短杆菌数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2)Ⅱ组和Ⅲ组Ace指数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香农指数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Ⅱ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得出,饲粮中含2%和4%的单宁降低了绵羊瘤胃中总细菌和产甲烷菌的数量,也降低了绵羊瘤胃古菌菌群丰度和多样性.

    单宁绵羊瘤胃细菌多样性

    不同地面类型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超张会文赵娟娟车大璐...
    2730-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地面类型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育肥后期小尾寒羊135只,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羊.3个试验组地面类型分别为素土实体地面(地圈组)、高架水泥漏缝地板(漏缝组)和高架水泥漏缝地板下中空部分四周用棉帘封堵(漏缝围堵组).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漏缝围堵组的地面温度显著高于漏缝组和地圈组(P<0.05).各组之间地面相对湿度无显著差异(P>0.05).2)漏缝围堵组和漏缝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地圈组(P<0.05),漏缝围堵组和漏缝组的平均日饮水量显著低于地圈组(P<0.05),漏缝围堵组和漏缝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地圈组(P<0.05).3)漏缝围堵组的中性洗涤纤维、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漏缝组和地圈组(P<0.05),漏缝组显著高于地圈组(P<0.05).漏缝围堵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地圈组(P<0.05),漏缝组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漏缝围堵组和地圈组(P<0.05),漏缝围堵组和漏缝组的钙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地圈组(P<0.05).4)漏缝围堵组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地圈组(P<0.05),漏缝围堵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甲状腺素含量显著低于漏缝组(P<0.05),漏缝围堵组和漏缝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地圈组(P<0.05).由此可见,高架水泥漏缝地板下中空部分四周用棉帘封堵可提高地面温度,缓解了育肥羊的冷应激,进而提高了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并改善了养分表观消化率.

    冷应激表观消化率温度血清生化指标

    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能量需要量

    武渝瀚薛白洪琼花李湘...
    2738-2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需要量.选取30只体重相近的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在不同饲粮代谢能(ME)水平(妊娠前期、中期分别为7.41、8.43、9.06、9.44和10.07 MJ/kg,妊娠后期分别为7.42、8.37、9.02、9.43和9.98 MJ/kg)下,通过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气体代谢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妊娠期云南半细毛羊的能量代谢规律以及能量需要量.结果表明:云南半细毛羊妊娠期的ME需要量与代谢体重(W0.75)和平均日增重(ADG)间的关系为:妊娠前期,ME(kJ/d)=373.304W0.75+19.579ADG(R2=0.971);妊娠中期,ME(kJ/d)=385.711W0.75+20.725ADG(R2=0.952);妊娠后期,ME(kg/d)=425.267W0.75+26.693ADG(R2=0.952).由以上回归方程可知,云南半细毛羊妊娠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维持代谢能(MEm)需要量分别为373.304、385.711和425.267 kJ/kg W0.75.妊娠前期、中期和后期云南半细毛羊每100 g日增重的ME需要量分别为1957.9、2072.5和2669.3 kJ.产热量(HP)与代谢能采食量(MEI)间符合对数模型:妊娠前期,lgHP=0.0003MEI+2.4493(R2=0.6918);妊娠中期,lgHP=0.0002MEI+2.4822(R2=0.6748);妊娠后期:lgHP=0.0002MEI+2.5306(R2=0.6730).因此,妊娠前期、中期和后期云南半细毛羊维持净能(NEm)需要量分别为281.38、303.53和339.31 kJ/kg W0.75,代谢能用于维持的效率(Km,Km=NEm/MEm)分别为0.754、0.787、0.798.

    云南半细毛羊妊娠期能量代谢能量需要

    酵母细胞壁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免疫能力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夏翠刘月孙洪新王鸿泽...
    2747-2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细胞壁对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免疫能力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日龄和初始体重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哺乳羔羊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各组开食料中酵母细胞壁添加量分别为0(Ⅰ组,作为对照组)、0.25%(Ⅱ组)、0.50%(Ⅲ组)、0.75%(Ⅳ组).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Ⅲ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最大、料重比(F/G)最低,其中ADG比Ⅰ组提高了23.6%(P<0.05),F/G比Ⅰ组降低了33.3%(P<0.05).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Ⅲ组和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较Ⅰ组显著增加(P<0.05);Ⅳ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了17.9%和24.8%(P<0.05).Ⅲ组的瘤胃乳头长度分别比Ⅰ组、Ⅱ组和Ⅳ组增加了24.5%、14.7%和24.5%(P<0.05),瘤胃乳头宽度比Ⅰ组增加了26.4%(P<0.05).Ⅲ组的回肠绒毛高度比Ⅰ组和Ⅱ组分别增加了19.0%、18.2%(P<0.05),回肠肌层厚度比Ⅰ组和Ⅱ组分别增加了32.7%、22.9%(P<0.05).Ⅳ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比Ⅰ组和Ⅱ组分别增加了46.8%和31.3%(P<0.05);Ⅲ组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比Ⅰ组和Ⅱ组分别增加了29.4%、20.5%(P<0.05),十二指肠肌层厚度比Ⅰ组、Ⅱ组分别增加了76.9%、59.9%(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添加酵母细胞壁能够增强断奶羔羊的免疫能力,改变其胃肠道形态,提高生长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羔羊饲粮中酵母细胞壁的添加量以0.50%为宜.

    酵母细胞壁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瘤胃形态肠道形态

    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杨文军牟春堂王鹏举张牧州...
    2755-2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左右、体重[(22.75±1.20)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饲喂基础饲粮的同时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葡萄籽原花青素.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和20GSPs组的终末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和20GSP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各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10GSPs和20GSPs组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GSPs、20GSPs和40GSPs组的胴体重和净肉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眼积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20GSPs组宰后1 h的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GSPs组(P≤0.05).各组之间背最长肌的水分、粗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与对照组相比,20GSPs和40GSPs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适量葡萄籽原花青素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肌肉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葡萄籽原花青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20 mg/kg BW.

    葡萄籽原花青素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

    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王亚芳姜富贵成海建毛翠...
    2765-2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的影响.全株玉米青贮时分别添加不同青贮添加剂,试验共设5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青贮添加剂)、乳酸菌组(添加5×105 CFU/g乳酸菌制剂)、有机酸组(甲酸、乙酸和丙酸按照7:1:2的体积比进行混合,添加量为4 mL/kg)、有机酸盐组(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按照1: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添加量为2 g/kg)和纤维素酶组(添加50 mg/kg纤维素酶),每组4个重复.青贮45 d后,测定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1)有机酸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有机酸盐组和纤维素酶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机酸盐组和纤维素酶组的相对饲喂价值和非中性洗涤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组、有机酸组、有机酸盐组和纤维素酶组的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乳酸菌组和有机酸组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消化能、代谢能、维持净能和增重净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机酸盐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3)乳酸菌组、有机酸盐组和纤维素酶组的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菌组、有机酸组、有机酸盐组和纤维素酶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机酸组和有机酸盐组的氨态氮/总氮(NH3-N/T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机酸组和纤维素酶组的发酵系数、费氏评分、24 h干物质降解率和24 h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乳酸菌、有机酸、有机酸盐和纤维素酶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综合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营养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纤维素酶组>有机酸盐组>有机酸组>乳酸菌组>对照组.

    全株玉米青贮添加剂营养价值发酵品质瘤胃降解率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酸化剂对商品肉兔生产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詹海杰曹亮郑建婷李燕平...
    2775-2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酸化剂对商品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35日龄伊拉断奶肉兔300只(公母各占1/2),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设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抗生素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恩拉霉素20 g/t+金霉素300 g/t),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1%、0.2%、0.3%复合酸化剂(二甲酸钾与磷酸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成)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6 d.结果表明:1)3个试验组以及抗生素对照组之间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上述3个生长性能指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试验1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与抗生素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3)试验1组的胴体重、半净膛屠宰率和全净膛屠宰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试验3组(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和试验2组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试验兔的肉品质指标(物理特性、化学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所测指标得出,由二甲酸钾和磷酸按照3:2的比例混合制成的复合酸化剂可替代抗生素应用于商品肉兔饲粮中,最适添加量为0.1%.

    复合酸化剂商品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肉品质

    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形体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肝脏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陈文静丁立云邓勇辉肖俊...
    2782-2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饥饿胁迫对彭泽鲫幼鱼形体指标、肌肉脂肪酸组成和肝脏脂蛋白脂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14.35±0.59)g的彭泽鲫18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设定3组试验鱼的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14(S14组)和28 d(S28组).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彭泽鲫幼鱼的体质量、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均呈下降趋势,S28组幼鱼的体质量、HSI、VSI和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14组幼鱼的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28组幼鱼的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28组幼鱼肌肉中C16:0、C18:1n-9、总饱和脂肪酸(SFA)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22:6n-3(DHA)、C20:4n-6(ARA)、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相对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PL)mRNA相对表达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1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28组(P<0.05).综上所述,饥饿胁迫使彭泽鲫幼鱼的体质量、HSI、VSI和CF均降低.饥饿过程中彭泽鲫幼鱼可同时消耗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维持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饥饿期间彭泽鲫幼鱼主要利用SFA和MUFA氧化供能,对PUFA尤其是DHA和ARA则选择性保留.

    饥饿胁迫彭泽鲫形体指标脂肪酸脂蛋白脂酶

    饲料中添加酵母硒对刺参生长、抗氧化能力及夏眠前后硒含量的影响

    吴香莹盛伟博聂琴经晨晨...
    2791-2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酵母硒,研究其对刺参生长、抗氧化能力及夏眠前后刺参体壁硒含量的影响.试验在室内500 L的水槽中进行,以2龄刺参[初始体重为(140.00±0.21)g]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0.5、1.0、1.5和2.0 mg/kg]的酵母硒(饲料中总硒含量实测值依次为0.40、0.94、1.55、2.08和2.40 mg/kg),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11~14头刺参,每日投喂2次至表观饱食.试验共分为2个阶段,共计105 d.第1阶段:进行45 d的富硒饲料的饲养,待试验结束后测定增重率、抗氧化能力和体壁中硒的含量;第2阶段:于刺参夏眠结束后(有少量摄食及明显活动迹象即为夏眠结束,刺参室内夏眠期为60 d)进行取样,测定体壁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酵母硒添加水平的提高,刺参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中添加0.5 mg/kg的酵母硒时,刺参的增重率具有最高值,且显著高于1.0 mg/kg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H-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升高而下降,其中0.5 mg/kg组SOD、GSH-Px、GSH-S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2.0 mg/kg组(P<0.05);0.5 mg/kg组丙二醛(MDA)含量与1.0 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0.5 mg/kg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其他3组无显著差异(P>0.05).2)夏眠前后,刺参体壁中硒元素的富集随着饲料中酵母硒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与夏眠前相比,刺参夏眠结束后各组刺参体壁硒含量较夏眠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但仍有50%以上的保留率,在1.0 mg/kg组中刺参夏眠结束后体壁中硒的保留率最低,为51.12%,在2.0 mg/kg组中硒的保留率最高,为91.38%.综上,饲料中添加0.5 mg/kg的酵母硒可以提高刺参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体壁中硒的含量,而中高剂量(1.0~2.0 mg/kg)的酵母硒会降低刺参的增重率和抗氧化能力,虽然夏眠结束后刺参体壁中硒的含量均有衰减趋势,但各组均达到富硒刺参标准(水产动物富硒标准为硒元素含量为0.5~1.0 mg/kg).

    刺参酵母硒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

    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张鑫韩蓓胡俊涛刘令军...
    2799-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以确定乌鳢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以豆粕分别替代含45%鱼粉饲料中0(D1组)、20%(D2组)、30%(D3组)、40%(D4组)和60%(D5组)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粗蛋白质含量44%)等脂(粗脂肪含量9%)的试验饲料,饲喂乌鳢6周.养殖试验在室内流水纤维玻璃钢桶(200 L)中进行,将225尾平均体重为(19.07±0.07)g的乌鳢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结果显示:豆粕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乌鳢的存活率(SR)没有显著影响(P>0.05).D3、D4和D5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低于D1组(P<0.05),同时D4和D5组的饲料系数(FCR)显著高于D1、D2和D3组(P<0.05);而D1和D2组间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豆粕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乌鳢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灰分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乌鳢肌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在D1、D2和D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D4和D5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D1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D3组(P<0.05).乌鳢肠道糜蛋白酶活性D1组与D2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肠道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D5组最低,且D5组显著低于D1、D2组(P<0.05).此外,豆粕替代30%~60%的鱼粉后,乌鳢肠道损伤明显,肠壁厚度不均匀,肠道褶皱短而稀疏.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蛋白质利用及肠道组织形态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在含45%鱼粉的乌鳢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20%.

    乌鳢豆粕生长性能蛋白酶活性肠道组织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