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段连运

双月刊

1000-8438

dxhx@pku.edu.cn

010-62751721

100871

北京大学化学楼C202

大学化学/Journal University Chemistry
查看更多>>教学辅导刊物。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为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科研探索"为导向的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设计——以聚酰亚胺气凝胶为例

    郑凤原汝迅王晓岗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一个以聚酰亚胺气凝胶为研究对象的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项目,涵盖气凝胶的制备、结构表征、力学性能测试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环节,强调跨学科知识应用与实验设计创新.实验教学环节遵循"启发-设计-实验-洞见"的科研探索流程,从启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到设计实验方案,再到实验操作及最后的结果分析和洞见,旨在层层深入,提升学生对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理解,激发创新意识与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思维与素养.

    气凝胶聚酰亚胺力学性能分子模拟研究型实验

    基于科教融合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设计: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王海媛唐易名郭浩然陈国辉...
    219-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了研究型综合化学实验教学,将基础教学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以和谐共进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效果,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本实验利用简单的无机化学反应制备银纳米粒子,通过添加不同溴/银比例可调控银纳米胶体溶液颜色,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引入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的趣味性.实验利用经典的对硝基苯酚催化反应模型验证银纳米粒子的化学活性,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催化效果良好,可近似为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利用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搭建简易污染物降解反应器,使用自制载银滤纸实现了10次以上的循环降解,降解率可达90%.

    科教融合银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特性环境保护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建设与思考

    张东霞郝思佳王嘉瑞王继伟...
    22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室安全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目前仍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点薄弱环节.论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现状,从危险化学品安全教育和准入、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一些改善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可行措施,以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隐患,为高校实验室良好运转做好保障.

    实验室安全危险化学品可追溯管理安全管理

    化学研究与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闫敬王海媛常静邢福保...
    236-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研究训练Ⅱ"课程是天津大学化学系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创新教学模式,采用"自助式"学习探索,课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队、自选方向、自行设计研究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索性研究,并通过集体展示、同伴互评等新型评价方式来进行成绩评定.课程因内容丰富、教学方式新颖而广受学生好评.本课程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化学实验课课程考核

    高校公选课程"生活化学实验"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刘成鹏付引霞
    242-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针对高校公共选修课程的特点,以"生活化学实验"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思政教育融入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以及评价方式.融入创新教育和绿色教育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公共选修课程生活化学实验课程思政绿色能源节能减排

    科教融合的科研课堂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以"金属氧化物亚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池储能方面的研究"为例

    刘俊利
    249-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强化本科生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将高水平的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科教融合的"科研课堂"微课题设计实验课程.本文以开设的"金属氧化物亚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池储能方面的研究"微课题为例,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成绩评定和学生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实践和探索.通过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优势,科研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为拓展本科生科研思维、激发科研兴趣、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科教融合科研课堂科研型实验研究型教学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烟梗草木灰中的钾含量

    史梦瑶苏康乐路庆明张斌...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废弃烟梗中钾离子的含量,并与其他常见农作物钾素含量做对比,为废弃烟梗的再利用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通过自主设计并进行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对理论与实践二者间联系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并正视能源和环境问题,充分发挥知识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作用.

    烟梗钾含量原子吸收光谱自主设计实验

    交叉学科教学实践——可用于低温环境的可穿戴"电子皮肤"

    魏玉萍王佚婷姜佳良邓锦轩...
    261-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数字化走进生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穿戴"电子皮肤"横空出世,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运动监测、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为了探索化学化工与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本实验设计并制备了结冷胶/聚丙烯酰胺双网络导电水凝胶,阐明了双网络水凝胶的构建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可穿戴式柔性传感器监测人体运动和生理信号.该教学实验将课题组已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与本科教学实验有机结合,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介绍这种新兴电子产物的制备及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双网络水凝胶两性离子抗冻柔性应变传感器电子皮肤

    面向本科课堂的有机聚合物导电薄膜制备与改性实验教学创新

    贾堡柯蕴哲孙世悦于冬雪...
    27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作为前沿交叉领域,有机电子学的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有机电子学旨在使用有机材料制造出更灵活、更环保、更经济的电子器件,用于显示技术、光电子学、能源转换等领域.为深化本科生对有机电子学的理解,本实验教学方案以常见有机聚合物P3HT为主体,利用旋涂仪实现活性层的制备与改性,通过台阶仪、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薄膜表面形貌,最后利用探针台对器件导电性进行测试.实验过程中保护措施规范周全,安全性得到可靠保障,同时实验中包含多项基本操作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有机聚合物薄膜的制备、改性与测试表征,激发本科生对有机电子学前沿领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有机电子学薄膜制备形貌表征电学测试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考察与探析——以高锰酸钾和溴化钾的反应为例

    魏海英杨大清闰明涛霍国燕...
    283-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的实验设计能使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分别在实验教材相同体系和不同的pH值范围内对"高锰酸钾和溴化钾的反应"实验的步骤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pH=1.95-0.98范围内,溴化钾还原高锰酸钾分两步进行,并且还原产物受溶液pH的控制;pH为1.21是第二步自发进行的临界点,接近于理论值1.36.据此对酸度影响反应速度的验证实验给予两点建议,来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溴化钾分步还原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