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的研究生导学关系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及思考

    陈予宁孙佳恒陈华瑞陈君芳...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学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期刊官网的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导学关系"和"研究生"为主题词检索学术论文.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6.2.R4对检索获得的306篇有效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并生成可视化图谱.分析发现,2003—2022年,研究生导学关系这一领域年度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得到"立德树人"等一系列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形成"博士生"等十大板块,"课程思政"和"导学思政"作为持续至今的突现词代表了研究前沿方向.在此基础上,围绕优化顶层设计、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重要职责、加强博士生导学关系建设及推动导学思政内涵式发展等内容展开进一步讨论,持续探索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研究生导学关系博士生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国防科技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博士校企协同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X大学为例

    邓婧慧姚如贵普晓尼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发放、导师座谈会,联培单位走访等对X大学(一所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调查,从招生选拔、科研合作、联合指导、培养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国防科技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博士培养研究生教育校企协同联合指导

    基于创新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朱海燕汪怡肖乾许期英...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研究生目前的创新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组建多导师联合、多学科专业、学术氛围浓厚的创新团队,强调多学科交叉、合理配置、优势互补、交流协作,以创新团队为依托,参与学校组织的学科竞赛,以参与竞赛的方式促进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政策为导向规范竞赛管理制度,确保竞赛的长久性和稳定性,推行创新社团培养模式,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并将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融合,在课题探索中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

    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学科竞赛科研项目

    基于3P模型的金融硕士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以广西大学金融硕士为例

    申韬颜竹晗钟旦卜大晟...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人才素质是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金融硕士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体,其培养质量受到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文章以广西大学金融硕士为例,基于3P模型,深入调查分析了金融硕士的就业与发展情况,并反向追溯培养质量问题;结合数据统计结果,深度剖析培养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P模型人才培养金融硕士

    成渝联动视角下校企协同培养高端制剂人才实践路径探析

    吴双张保顺王晨晖唐亚琴...
    113-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药类专业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医药领域人才.高端制剂涉及高技术壁垒、复杂制备和严格质量控制,开发和仿制都具有挑战性,急需扎实的人才储备.成渝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药用资源为制剂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前景.因此,高校与成渝地区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及联合培养基地,不仅改进研究生培养方式,培养其实践能力,还推动了成渝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从优化实践教学基地、改善企业合作方式、优化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西南大学与成渝行业骨干企业共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联合培养基地的经验.

    药物制剂专业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培养模式

    基于多元融合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河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

    苑明海裴凤雀顾文斌陈曦晖...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针对高等工科教学中的机械工程学科培养模式变革深入研究,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构建了多元融合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了多元融合育人.通过选取校内协同、校政协同、校企协同三阶段中最能促进要素发展的培养模式变革与机制创新,培育大批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工程人才,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探索成果,为高等工程人才培养变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

    多元融合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营销5.0+"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王粲李文莲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销5.0+"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人为中心、数智技术赋能、营销向善"代表着新的营销观念与实践的前沿,也定义了当今时代高素质营销人才需具备的新特质.由此,高校营销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要实现人文回归、数智融合与多元协同.文章以山东某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智时代营销人才培养在目标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路径.

    "营销5.0+"人才培养人文回归数智融合多元协同

    榜样示范法在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中的运用研究

    李佳昕龚素瓅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对其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以及建设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培育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过程中,榜样示范法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以优秀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等为榜样,增强大学生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认知,鼓励他们积极投身科技事业,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

    榜样示范法大学生科学精神

    基于RCEP视角的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韦林枚张洋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和贸易强国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深度融入RCEP,对外文化贸易人才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为地方高职院校培养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创造了新契机.文章阐述对外文化贸易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广西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现状,并基于RCEP视角提出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路径.

    RCEP高职院校对外文化贸易人才培养

    校企协同提升工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路径探索

    郭亦玲汤庆新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工科毕业生就业面临校内培养与产业需求、技术发展不匹配等困难.从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改革出发,探索校企协同提升工科毕业生就业能力路径,提出以满足新兴产业需求、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双轮驱动、三师聚合、四力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通"企业需求—实习实践—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链条,培养复合型高质量工科毕业生,有效支撑国家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

    校企协同工科毕业生新工科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