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岳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岳论丛
东岳论丛

李然忠

月刊

1003-8353

dongyuelunchong@sohu.net

0531-82704571、82704700

250002

济南市舜耕路56号

东岳论丛/Journal Dongyue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改革开放和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与文化根基

    唐洲雁杨雪纯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两个大局",坚持"两个结合",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源是毛泽东思想开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基础思想来源文化根基

    "种族"与"伦理"的互动——论张爱玲文学中的"泛东南亚"体验

    王琦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种族"问题常常被视为张爱玲的知识兴趣.作为某种视野的"种族"成为其文学创作贯穿始终的构成性因素,它不仅生发出早期张爱玲走上文学创作的内驱力,更形塑了其后期旅居海外时独特的"泛东南亚"体验.就具体的文学表述而言,张爱玲"种族"视野最早用于回应她与母亲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她将伦理层面的母亲用"种族学"知识予以涵纳和重塑,从而实现了伦理的"种族化"表述;而在其对大迁徙路线的文学呈现则将人类学知识意义上的"种族"问题再度融汇于伦理化的家庭世界.在这种"种族"和"伦理"互动过程中,二战后战略位置日趋重要的东南亚地区成为一个关键的精神枢纽,它不仅是从"家中的世界"到"世界中的家"的情感转换之媒介,更成为承载张爱玲希冀"大同"和回望"家国"的心理空间.

    张爱玲种族伦理东南亚

    21世纪中国科幻文学中的家宅想象

    褚珊珊马兵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晚清科幻文学开始,家宅形象主要表现为文明载体、侧重公共领域等特点,充当了作家畅想先进国族形象的重要媒介.进入新世纪,中国科幻作品中的家宅形象变得暧昧含混,成为脱离了时空限制、拒绝了深度和历史感的"超空间".21世纪中国科幻文学家宅形象的新面向,不仅折射出作家对人与家宅关系的新思索,也暗含了作家对于人的身份、技术异化、宇宙时空、精神主体性等问题的突破性思考.

    新世纪中国科幻文学家宅形象时空

    论华裔学者许芥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王昊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籍华裔汉学家许芥昱,是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的学者.他一生著作颇丰,其成果侧重于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特别是闻一多的诗歌创作以及现当代小说的译介与研究.这些著作基本以英文撰成.许氏著述考据翔实,论证细致,译介传神,立论持中,避免了带有偏见的价值判断,为中国学界重新审视和观照20世纪40-70年代中国文学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思路.

    许芥昱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当代小说研究

    红色工业精神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耦合逻辑与实践机制

    李梁李卓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在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可以从红色工业精神中汲取力量.从逻辑上讲,红色工业精神与新型工业化在起源、价值和功能上存在耦合关联,二者在意识形态上实现了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一脉相承,决定了红色工业精神能够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支持;从方式上看,红色工业精神能够在制定新型劳动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与树立新型生产观念三个层面为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实质性助力.与此同时,也要注意两点:一是谨防将红色工业精神教条化、片面化,使之流于形式;二是要注重红色工业精神的与时俱进,以新的表现形式为红色工业精神赋能,从而提升其传播的有效性.

    红色工业精神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工业遗产再利用服务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文化路径及其实现机制

    韩晗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再利用是人类在工业化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产再利用可以充实新型工业化的文化路径这一关键路径,并在传承工业精神、延续工业文脉与重塑工业美学这三个方面为服务新型工业化进程赋予了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从服务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路径的实现机制包括两个向度,一是依托场景再造让公众感知新型工业化的核心价值及其时代意义;二是通过文化创新全面赋能工业遗产再利用,从而使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扮演积极角色.工业遗产再利用在上述两个向度中皆可发挥重要作用.

    新型工业化工业遗产文化路径实现机制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与形成逻辑——对马克思哲学与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考察

    孔明安刘婵婵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看待马克思哲学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精神实质及其根本内容的理解.马克思早期立足于感性实践哲学将共产主义界定为私有财产之积极扬弃的感性解放运动,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点;通过唯物史观所开启的哲学革命,马克思形成了从物质生产、社会分工、阶级斗争等层面言说社会历史运动的全新话语体系,继而生成了科学的共产主义观即科学社会主义;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全面升华,是一种在"更深刻、更彻底的方向上发展了"①的哲学批判,对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作出了更为严密且科学的论证.尽管马克思在不同阶段对共产主义的言说方式和论证方法存在着差异,但其哲学思想的底蕴始终都是共产主义,而科学社会主义更是构成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感性哲学唯物史观拜物教批判科学社会主义

    依规治党的价值旨归和现实理路

    阴冰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范畴内,依规治党强调在管党治党过程中以党规为重要抓手,其管理机制和治理效能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行规范性.按照价值逻辑,依规治党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宣言",而且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首要前提,从而推进了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进程.按照辩证原则,依规治党同党要管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党构成了协调互补关系,促成了在辩证原则基础上的主客体统一、党规和国法相契、"法"与"德"刚柔并济的统一格局.因此,依规治党的现实逻辑理路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根",推动依规治党常态化发展;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纲",营造依规治党清朗生态;以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为"茎",确保依规治党有规可依;以增强制度执行力为"果",保障依规治党有效推进.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党的领导路径选择

    《资本论》第三卷中"虚拟资本"的形成及其多重面貌

    田英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资本概念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于文本上主要集中于《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长期关注虚拟资本的相关问题,并在《资本论》第三卷(册)手稿的第五章第五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遵循马克思的思想,恩格斯在编辑《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完善了这一概念.虚拟资本概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思想结晶,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虚拟资本概念最终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逻辑呈现出多重内涵.

    虚拟资本《资本论》第三卷形成内涵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资本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非线性研究

    杨友才董伟鑫耿璐璐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资本的形式和演变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产生非线性影响.本文利用超效率SBM方法测算了包含环境因素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估计了社会资本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将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作为中间渠道,探究互联网快速普及下社会资本影响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两种中介渠道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并在互联网的调节影响下该渠道机制发生变化.

    社会资本传统金融数字金融互联网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