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中国短视频艺术评析

    张智华吴云涛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短视频的连接器效用愈发显著,深度实现其与数字经济和文化传播的双向赋能.短视频在大视听产业格局中稳固嵌入社会结构,成为全民共创共享的数字展演平台,并融技术审美、传统文化与时代情感于主流价值表达中,传递出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大众在以情感为纽带的数字文化空间中实现情感修复,依赖"爽感"体验的微短剧也在监管调控和影视专业力量的注入下开启"精耕细作"之路.短视频当继续坚持在情理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短视频+大视听数字展演主流价值

    短视频与中国文学的新媒介传播

    黄钟军王艺哲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短视频与中国文学合作打造出了新的文学传播景观.二者的"双向奔赴"既是为契合加速社会碎片化风行现象的一种媒介实践,也是双方在新的媒介环境形势下所作出的新调整;两者的结合落实到具体文本创作中体现为一种以"轻盈"为主要转向的表意形态与传播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用户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学的短视频传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讨论短视频与当前中国文学的传播问题的基础上,既肯定其传播效应,也对此问题进行一定的反思.

    短视频中国文学碎片化新媒介

    精品引领·类型突破·多元共振——2023年中国微短剧年度全景扫描

    李胜利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微短剧发展呈现从无序到精品化、类型多元化的转变.微短剧投资规模小、内容生产灵活,成为网络内容新热点,推动剧集产业创新.创作团队普遍注重剧本打磨和故事深度,制作水准提升,题材风格多样化,满足了不同观众喜好.微短剧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传播,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行业新热点,在政府规范和资本支持下保持快速发展,注重走质量与数量的精品化创作道路.现实题材微短剧佳作不断涌现,质量明显提升,甚至走出国门,促进了网络剧集产业的繁荣.

    微短剧精品化政策驱动类型多元

    诗意动画:创作哲学、文化担当与技术革新的深度融合——诗意动画导演叶佑天访谈

    王崇东张芷娴叶佑天
    23-30页

    《危机航线》:高空动作灾难大片的尝试与缺憾

    侯海涛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对2024年国庆档上映的高空动作灾难大片《危机航线》(彭顺,2024)的个案研究,并通过与多部类似题材影片的横向比较,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空间叙事"三个层面展开观察、分析和反思,既对其双线交织的情节结构、主要人物形象在过程和细节中的塑造、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设计、展现与叙事效果等进行了多方位的剖解和肯定,也对其矛盾冲突相对单一、伏笔断裂、部分角色形象塑造有"标签化"或过于直白简化的问题、不同角色之间的有机关联不够紧密和丰富,以及叙事空间在"影像化"方面尚有改善余地等不足之处提出了针对性的看法.经由发现和归纳该片的成功之处与缺憾之处,本文试图对此类题材影片的创作思路和手法提供一些有益的见解.

    危机航线动作片灾难片封闭空间叙事

    《志愿军:存亡之战》:战争史诗的"空间生产"与诗性建构

    童晓康纪英杰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愿军:存亡之战》(陈凯歌,2024)作为陈凯歌导演"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影片,延续了新主流电影成熟的工业化制作模式.影片有意在宏大叙事与感官刺激交织的影像构造外,通过聚焦一朵枯萎的小花、一颗辗转相传的糖果等意象,完成英雄成长的关照与家国叙事的变奏,为磅礴的战争影像注入诗性的美学内涵,同时,该影片对战争史诗的三元空间建构形成了深厚的历史记忆与跨地想象,为新主流电影的"空间生产"开辟了新的维度.

    战争电影家国叙事空间生产诗性建构

    迷雾中的乡愁:东北悬疑类型网剧观察

    徐爽冯福翔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漫长的季节》(辛爽,2023)、《平原上的摩西》(张大磊,2023)、《东北·立功旧事》(查慕春,2023)等为代表的东北悬疑犯罪类型网剧在近两年引起线上社群的热烈关注,这些网剧不仅同时将叙事场所放置于"东北",而且都采取了相似的叙事逻辑和表意结构,共同构成了一道"犯罪悬疑+怀旧"的东北文化景观.作为当下东北题材文艺的经典叙事,普通人命运与尊严的命题表达从艺术电影领域拓展到网络自制剧,凭借"悬疑犯罪"的类型范式再次刷新了大众文化中的"东北想象".以"东北"为地域样本的现代性寓言承载着公众关注普通人命运的普遍期望,成为业已成长起来的"转折一代"难以名状的时代乡愁.

    网络自制剧悬疑推理类型怀旧心理东北文艺地方想象

    言语、超时空与共同体美学——中国科幻影像的诗化表达

    许海燕程苑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科幻影像的表达框架是共同体美学下的时空序列,也是微相世界的超空间转喻.作为技术与艺术的双重界定,科幻影像以其融合的视听态势,将立体的虚拟影像与生命的凹凸状态相融合,浇灌出中国母题下的传统神话奇观.由寓言出发又突破了传统局限,中国科幻影像以其厚重的文化神采与言语矩阵锁定了民族寓言式的拟象世界,"宇宙的诗"由此生成.通过母题、拟像与言语三个方面,从共同体叙事到具身性、微相学、超空间再到游戏化的诗意狂欢,拼贴出中国科幻影像"诗意"框架.

    "宇宙的诗"科幻电影共同体美学微相世界超空间

    后人类主义与数字剧场:数字表演及其主体转向

    刘鎏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伴随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生命科技和哲学思想等领域的广泛发展,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思潮兴起.因此,"人类作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戏剧观在数字技术的广泛"入侵"和影响下,其戏剧舞台主体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受到挑战.数字剧场裹挟着大量的技术、机器、赛博格等入侵舞台,人类肉身从舞台中心渐渐隐退,人与技术和机器的关联从一种补充和弥合走向复杂缠绕,尤其是人在机器面前的无力感和焦虑感,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种种风险皆在一片惊骇和思辨中走向未来.

    数字剧场数字表演表演主体后人类主义

    流媒体时代"失控玩家"的身份迁移、关系转向

    薛韩冰牟熙春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法,通过概念化和理论化的手段来理解流媒体平台观众身份与行为的变化.文章从"失控玩家"的角度切入,探讨这一身份如何在媒介化生存的背景下展示多元身份,并分析受众行为如何建构自身身份,旨在理解流媒体平台如何通过技术优势改变观影体验,并探讨这种变化对观演关系、媒体消费模式和观众角色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流媒体平台的兴起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通过提供便捷、高效的观影体验,重塑电影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并推动媒体消费模式的更新,提供流媒体平台影响下观众身份和行为变化的新视角,强调了在数字电影时代传播方式和主体身份的演变.

    流媒体数字电影身份迁移观演关系媒介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