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测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测量技术
电子测量技术

孙圣和

月刊

1002-7300

dzcl@vip.163.com

010-56103931

100009

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79号

电子测量技术/Journal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定不移地确保社会效益功能的发挥,刊登新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推广交流步进技术、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传播新成就、新技术、新器材的信息,以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建设。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时频特征的反监听技术研究与应用

    李建勋王开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基于时频特征设计的反监听技术,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动态修改时序和频率增强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人类语音干扰.本文针对现有的语音干扰技术展开研究,并与标准噪声注入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对实际原型进行测试和验证,评估了基于时频特征提取的干扰信号在干扰语音识别系统方面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当信噪比低于0 dB时,所提出方法的文本识别错误率超过了 60%;而当信噪比为0 dB时,本文算法的文本识别错误率平均比当前干扰算法高出20%以上.此外,当干扰系统与录音设备保持相同距离时,本文算法在录音设备上产生的信噪比比当前算法低近2 dB,这说明了所提出算法的高能量利用效率.因此,本研究成果对于提高通信安全和保护隐私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需要高度保密的通信环境中.

    隐私保护防窃听超声波干扰时频特征提取语音干扰

    KThin-YOLOV7:轻量级的焊接件表面缺陷检测

    卢开喜段先华陶宇诚倪东海...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市面主流焊接件表面缺陷的模型检测精度不高,模型复杂和不满足实时监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7-tiny改进得到的焊接件表面缺陷新型检测模型KThin-YOLOV7.首先,设计了基于模拟人类视觉感受野的EMA-BasicRFBC模块,更换YOLOV7-tiny模型的空间特征金字塔SPP模块,从而加强模型特征表达的性能.其次,以SlimNeck设计范式结构为基础设计了 ThinNeck结构,并用其更换YOLOV7-tiny的NECK特征融合部分,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的同时提高了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最后,引入K-means++算法找出合适的锚框,并用FEIOU损失函数更换原模型的LOSS,进一步帮助模型优化目标框的位置和大小.KThin-YOLOV7相对原始YOLOV7-tiny模型的mAP提升了 7.11%,达到87.64%,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下降了 11.14%和15.26%.实验结果表明,KThin-YOLOV7能够高效且准确地定位检测焊接件表面的缺陷.

    焊接件表面缺陷目标检测YOLOv7-tinyRFBThinNeckK-means++

    基于时间约束的CAN网络管理一致性测试

    张建王辉李超超徐封杰...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网络管理是现代汽车必不可少的基础功能.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ECU数量的增加使得车载网络系统的需求和复杂性不断提高.为了确保网络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全面的测试解决方案.本研究在深入理解AUTOSARCAN网络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AUTOSAR CAN网络管理的测试方法.首先基于AUTOSAR提供的标准TTCN-3测试脚本搭建测试系统,设计不定长测试报文,实现对CAN网络管理的多场景测试.其次基于巴科斯范式定义一种新的语法格式,对TTCN-3进行时间约束,提高对CAN网络报文的监测准确度.利用此方法,在基于MPC5745B平台的实际测试中,定位到3处异常信息,评估了 AUTOSAR CAN网络管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节省测试软硬件资源的情况下,全面测试AUTOSAR CAN网络管理的一致性.

    AUTOSARCAN网络管理TTCN-3一致性测试

    工作频率可重构的多层超表面设计

    王哲飞张晋滔陈鹏飞王佳锋...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现代通信系统日益复杂的通信环境需求以及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提出了一种采用超表面结构与有源器件PIN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结合的设计,以实现双极化功能频率独立可重构的多模式特性.与传统多模式结构不同,该设计利用PIN二极管独立调控双极化波的透射和反射状态,并利用变容二极管实现对双极化波透射窗口的动态调频,可实现9种工作模式的切换.本设计在静态状态下,能够独立调控TE和TM极化波的透射和反射;在切换到动态状态时,除了调控极化波外,还增加了独立调谐TE或TM极化波透射窗口偏移的功能.各个模式之间相互独立,模式兼容性良好.此外,在0°~45°入射角度范围,本设计表现出良好的角度稳定性.通过使用电磁仿真软件CST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本设计的可靠性,显示其在天线罩和信号多频传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表面多模式可重构可调频天线罩

    星载CCD图像数据高速可靠性传输接口设计

    陈云坤赵欣邱晓晗林方...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分辨率卫星载荷CCD相机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其获取的图像数据量急剧增加,如何将载荷数据高速可靠地传输至后端设备处理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高速串行接口芯片TLK2711和同源时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针对星载TLK2711在高速数传链路中可能出现的传输误码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复杂度CRC算法的高速数传接口设计,分别从硬件和逻辑两个方面进行高速数传的可靠性分析.硬件方面基于同源时钟,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对FPGA和TLK2711提供参考时钟,逻辑方面通过FB-SC-CRC校验方法,在高速传输时为数据提供数据监测、少错纠正的技术保障,降低了数据传输时的资源消耗.经试验验证,通过使用同源时钟,该数传接口实现了可靠的数据传输,码率可达1 600 Mbit/s,误码率约为0,逻辑资源使用比传统CRC降低了约2/3.

    高速串行传输TLK2711CRC校验低误码率

    一种非接触式光学微腔液压测量系统

    魏鹤鸣侯林嵩丁武成殷瑞雪...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在狭小腔室中测量液体压强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光学法布里珀罗微腔液压测量系统,其中,光学微腔采用双光子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膜结构尺寸仅为350 μm,设计的膜厚分别为4 μm和6 μm.系统主要采用嵌入式设计与衍射光栅光谱模块互联,实时采集光学微腔干涉光谱信号,实现了高精度光谱动态解调.实验结果表明,室温(25 ℃)下,4 μm膜厚的微腔液压灵敏度高达398 pm/kPa,系统分辨率可达35.5 Pa,重复性较好,有望用于生物医学眼压等应用场景.

    微腔压力传感双光子三维打印技术非接触式光学传感液体压强测量系统

    穿戴式车载温度振动一体测试系统设计

    叶壘贾云飞王美君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简化车辆测试人员在车辆测试过程中设备安装流程,提高车辆测试效率,设计了一种可长时间工作的穿戴式车载温振一体测试系统.测试节点设备以STM32单片机为主控,采用磁吸式安装,借助于开发的多功能适配器各测试节点可进行同步设置,实现同一时间基准下工作,并以U盘的形式与上位机连接,方便测试数据读取;多功能适配器还可对各测试模块进行充电、参数设置、数据读取和收纳提高了整套设备的勤务性.通过多项实验室功能测试和实车测试表明,本装置的安装方式方便可靠大大缩短了测试装备布置时间;测试系统振动采集精度相对误差1%以内,温度采集误差±0.1 ℃;多设备采集同步时差在 μs级别.能够对车辆的温度和振动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并存储,满足车辆运行状态参数采集的需要.

    穿戴式车载测试同步设置U盘储存

    基于改进白骨顶鸡算法的局部荫蔽光伏MPPT

    瞿崎谭功全庞宏杰冯志强...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在局部荫蔽下传统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极易陷入局部最优而导致功率震荡范围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白骨顶鸡算法的光伏MPPT方法.该算法在传统白骨顶鸡算法的基础上,将Logistic-Sine-Cosine混沌映射因子引入种群跟随者的链式移动中,从而使链式移动变为混沌移动,让算法具备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对每次寻优结束后的当前最优位置进行柯西变异,对比变异前后择优更新替代,增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在四种光照模式下,将ICOOT与另外三种算法的MPPT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提改进算法的追踪速度为0.14 s,1.13 s,0.13 s,1.07 s,系统稳定率为99.43%,99.34%,98.73%,98.80%.综合来看,ICOOT在用于光伏发电局部隐蔽MPPT时能有效解决传统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大功率点而导致寻优速度慢、功率震荡大的问题.

    最大功率点追踪局部荫蔽白骨顶鸡算法混沌映射柯西变异

    基于LSTM的无人船轨迹跟踪滑模控制算法研究

    朱栋陶睿楠陈威冯成涛...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人船模型不确定项和外界环境干扰缺乏自适应能力而使无人船乘坐舒适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无人船轨迹跟踪滑模控制算法.LSTM用于补偿无人船模型不确定项和外界环境干扰,从而抑制滑模控制的抖动现象.以一艘游船为基础建立了无人船数学模型,设计滑模轨迹跟踪控制器,同时引入LSTM神经网络对无人船数学模型中的不确定项及外界环境干扰进行控制补偿,并在三种轨迹下进行了 MATLAB/Simulink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STM的滑模控制算法轨迹跟踪精度高于滑模控制算法,轨迹平均绝对误差最高减小62%,LSTM神经网络能显著提高无人船的抗干扰能力.

    滑模控制长短期记忆网络无人船轨迹跟踪

    基于力柔顺控制的断路器轴孔零件装配算法

    丁雨舒亮周浩包志舟...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双臂机器人断路器轴孔零件装配操作任务,研究了一种两阶段轴孔装配轨迹规划策略,为了提高双臂协调装配作业的柔顺性和精确性,提出一种FAIC控制算法,实现精确的力跟踪.首先建立轴和孔接触状态力学模型,开展轴孔装配机理研究,根据双臂末端受力平衡,提出了一种操作空间轴孔装配的双臂运动轨迹规划方法.基于阻抗控制实现柔顺轴孔装配,采用模糊控制器在线辨识阻抗控制最优参数,提高装配操作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双臂协作轴孔装配策略结合FAIC算法作用下,轴孔间接触力控制在3 N以内,装配效率提高36.5%.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FAIC算法与装配策略在双臂协同断路器装配作业中有效地缩短磁组件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与精度.

    轴孔装配柔顺控制双臂机器人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