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经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经济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
当代经济管理

石家庄经济学院

郝东恒

月刊

1673-0461

djglbjb@sjzue.edu.cn;ddjjglbjb@163.com

0311-87208094、87207225

050031

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石家庄经济学院

当代经济管理/Journal Contemporary Economy &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刊载经济管理类文章为主的学术期刊,旨在宣传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促进我国经济管理科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读者对象为各级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关领导干部、科研人员和广大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

    韩雨辰高正礼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内涵非常丰富,寓意非常深刻.习近平立足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深刻阐释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涵,科学回答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的重要问题,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内涵论;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位作用,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形成了新质生产力地位论;明确"技术突破、要素配置、产业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回答了"新质生产力从哪来"的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新质生产力形成论;阐明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要求,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主体论;总结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回答了"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问题,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路径论;概括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原则,回答了"怎样发展好新质生产力"的问题,构成了新质生产力方法论.

    习近平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逻辑体系科技创新

    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科学决策的中介效应分析

    刘治彦王谦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作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通过辅助市场主体进行科学决策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为论证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文章将数据要素引入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从理论层面论证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同时,利用 2013-2020 年的中国 284 个地级市为面板数据,对数据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科学决策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数据要素投量的增加,公司利润、社会总利润随之增加,并收敛于某一上限,数据共享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数据要素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科学决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中介作用.

    数据要素决策经济增长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驱动策略

    吴江冯定国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决定性因素.在生产要素体系中,作为从事高层次、高难度、复杂性、创新性劳动的人才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更具推动作用.人才发展体系基于"主体-空间-要素"三维逻辑,通过国家人才政策与市场人才机制指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以全球人才市场的开放自由流动保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场域,借助资本-科技-教育多向度培育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但我国人才发展存在人才供给结构难以满足产业深度转型的发展需求,单向度的人才效能发挥难以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人才制度的静态固化阻碍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人才流动"虹吸效应"阻碍生产格局的优化组合等阻碍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困局.必须坚持"四个面向"的人才工作导向,指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进"人才本位"的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效能;深化"高精尖缺"战略人才引领发展,夯实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建构"引育用留"全过程人才管理体系,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活力;优化"纵横贯通"的人才自由流动体系,构筑新质生产力的良性循环.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体系,通过人才引领加快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人才人才政策新质生产力

    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经营:进程、机制与对策

    赵甜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深度开发和创新,为全球市场提供了独特的价值,深入了解这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运营策略,有助于提高其国际化管理能力,增强全球竞争力.文章将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划分为初始阶段、市场拓展阶段和国际化阶段,分别描述了各个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和数智赋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然后,从概率、速度和节奏三个维度归纳了数智赋能对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机制,并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总结了不同维度下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建议通过加强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智化应用和创新能力、利用国际化平台与合作伙伴网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完善数智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专精特新国际化经营数智赋能

    劳动力外流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收入效应研究

    詹绍菓宦梅丽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农民增收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农业经营体系变革的重要内容,其能否及如何促进农户增收,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定论.文章基于中国 13 个省份的 132 个村庄 1 385 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农业社会化服务识别工具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及劳动力非农转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户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会显著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由此造成两方面的农户收入效应:一方面,劳动力非农转移会直接促进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在生产效率方面弥补农业劳动力减少对农业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农业收入增长.同时,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边疆地区和非边疆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收入效应存在异质性.现阶段我国距离农业规模经济还存在较大差距,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户增收的重要路径.由此,应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薄弱环节的发展,为劳动力非农转移创造空间并提供配套支持,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社会化服务非农收入农业收入劳动力非农转移中介效应

    人工智能赋能全球粮食安全:现状、挑战与应对

    韩佶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粮食安全构成一国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和普遍特征,是衡量个体获得营养且充足食物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延续至关重要.粮食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消除饥饿成为全球粮食安全议程的核心,人工智能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工业 4.0 时代以来,人工智能在助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质量、优化粮食供应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零饥饿"目标作出突出贡献.尽管人工智能为回应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但仍面临着技术普及与受众接受程度、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问题,以及气候变化视角下人工智能支撑作用局限等主要挑战.人工智能助力农业生产、回应气候变化取决于人工智能的使用方式和应用范围,因此健全人工智能赋能战略、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成为回应全球粮食安全的路径依赖.

    人工智能数字农业粮食安全全球治理

    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因地制宜"——我国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研究

    徐腾达彭俊超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一个由资源禀赋(包括人力资源和财政金融资源)、产业基础(包括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科研条件(包括科技条件和教育条件)组成的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识别并探讨我国 30 个省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差异化模式.研究表明:单一因素不构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只有多因素组态才能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国目前存在两类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即"资源-产业-科研"三元模式和"产业-科研"二元模式;东、中、西部地区模式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短板是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薄弱,而非资源禀赋不足.

    新质生产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差异化模式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跨域合作何以助推共同富裕:"飞地抱团"的政策迭代与集约治理机制探析

    刘聪高进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路径和治理创新是助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跨域视角切入尝试解答跨域合作何以助推共同富裕的现实之问,基于浙江平湖"飞地抱团"跨域合作的样板路径与模式创新,厘清"飞地抱团"政策迭代的演进历程与关键内容,揭示并解释"飞地抱团"的逻辑机理与运作机制,以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研究发现,"空间-要素-政策-议题"四维一体的跨域合作集约治理是实现异地"飞地抱团"山海协作,助推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村域-镇域-市域-省域-跨省"的跨域合作进阶发展助力"飞地抱团"从 1.0 到 5.0 版政策迭代升级,凸显出集约治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集约理念所形塑的空间跨域集约利用、产业要素集约整合、政策供给集约调适、核心议题集约审议的集约化治理机制是实现跨域合作,迈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以集约思想赋能空间治理,以政策迭代助推模式创新,从而实现跨域"结对互助"与"抱团聚集",丰富国家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共同富裕的实践道路.

    集约化治理政策迭代飞地抱团跨域合作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与中国式愿景——兼评监管的历程、特征、内涵和方向

    蔡宁伟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金融监管的整体历程,初步划分了统一监管、分业监管、混业监管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特色金融监管的主要特征,提出人民性、发展性、普惠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五大特征及其内在逻辑.结合近期国家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梳理了中国特色金融监管的核心内涵,阐释了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和兜底监管的关系与主要作用.尝试从逻辑思维和哲学联系上分析金融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特色金融监管的要求,客观剖析可以持续提升的空间,并分别探讨愿景与金融监管、金融从业者的关系.

    中国特色金融监管金融强国统一监管分业监管混业监管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变迁、问题与建议——兼论央行购买国债的政策意图

    张启迪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期,市场对于中国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讨论逐渐增多.中国人民银行购买国债的核心政策意图在于基础货币投放,而非量化宽松.自 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发生了重要变迁.文章对基础货币投放机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各种投放渠道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当前,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正面临新变革.一方面,外汇占款已停止增长,降准空间愈发有限;另一方面,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均存在不足.政策建议方面,一是未来应将购买国债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二是购买国债应坚持独立性和纪律性,三是合理使用各种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四是增持黄金可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补充.

    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外汇占款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