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小佳

双月刊

1008-8105

xbshkb@uestc.edu.cn

028-83201443

610054

成都市建设北路二号四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主要反映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成果以及管理水平的高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物刊登的许多文章都处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具有前导性、独创性、特别是以信息科学为核心的人文交叉研究已成为本刊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该刊的编委皆由校内各学科负责人和专家构成,充分保证该刊的学术水准。本刊稿源丰富,每期刊发的文章甄选比例达到5:1,稿件质量高,已出版的十二期300余篇文章中,具有高级职称或是具博士学位的作者达70%以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重叠社区划分的大群体共识决策方法

    田章朋梁鹤鸣聂如欣王晓康...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社会网络的群体决策方法能够利用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促进群体共识达成.本文以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交关系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一种基于重叠社区划分的大群体共识决策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标签传播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将大群体划分为若干重叠的子群,其次,采用综合考虑社会网络分析和成员偏好的权重确定方法分别计算个体与子群的权重值.然后,设计面向不同共识水平的偏好调整策略,构建基于Uninorm聚合算子的行为管理方法处理非合作行为,并设计意见替代策略处理未修改偏好的个体成员意见.该大群体共识达成方法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重叠社区环境下的个体权重分配问题和多种行为管理方法,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算例和仿真实验得到验证.

    重叠社区群体共识非合作行为标签传播算法社会网络分析

    行为应急管理视角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策略——以西方国家为例

    张书维石力文
    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行为科学在公共卫生领域应用广泛,其中以"助推"和"助力"为代表的行为干预措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已有文献关注这一点,但尚缺乏系统的对比总结,也没有整合的分析.基于此,本文提出并运用"行为应急管理"的新视角,全面梳理了西方国家疫情防控中涉及行为科学的实证研究,并以助推/助力手段×功能类型为框架,展示行为工具的组合分类,对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探讨行为工具的适用条件,最后提出了应对未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为应急管理策略.

    行为科学行为应急管理助推助力新冠疫情

    低碳视角下基于机器学习的医疗救援中心选址研究

    彭舒悦刘勤明李佳翔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伤员遭受突发灾害又无法获得及时救援这一情形,以医院向救援中心输送物资的距离和时间为研究重点,提出一种低碳视角下的应急医疗救援中心选址模型.首先,以上海市为例,基于机器学习的K-means聚类,将上海市划分成四个子区域,使用直线相连法确定各子区域的初始备选点.其次,使用熵权法,从各子区域的初始备选点中筛选出几个最终备选点.最后,通过考虑运输成本、碳排放成本和晚到惩罚成本,计算各子区域内所有医院到救援中心的总成本,将总成本最小的点确定为各子区域的最优选址点,确保每个医院都能向就近的救援中心提供医疗资源.通过对选址结果进行可行性分析,模型得出的最优选址点可作为上海市后续医疗救援中心选址参考.

    医疗救援中心选址机器学习熵权法碳排放成本晚到惩罚成本

    突发事件下公众对应急科普出版物的信息行为意愿

    周华清林珑
    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科普出版物逐渐成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源,探索影响公众应急科普出版物信息行为意愿的关键因素,可以有效提升其传播效果.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和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突发事件环境下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的双路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438份应急科普出版物用户信息行为样本数据,构建了信息环境特征、信息认知体验和信息行为意愿模型.研究发现,应急科普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信源可信度对用户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满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显著地正向影响其信息行为意愿.因此,应急科普出版物应重视对信息质量的把关和提升信源可信度,及时满足用户的认知需求与情感需求,从而正向影响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意愿.

    突发事件应急出版科普科学传播危机管理舆论动员

    货币政策、收入结构与财富不平等——基于一般均衡视角的分析

    周小亮林栋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微观个体异质性的作用下具有潜在的财富分配效应.如何理解货币政策对财富不平等的影响、防止财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政府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带有初始财富异质性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财富分配的影响机制,讨论如何调整货币规则以提升福利公平.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冲击将显著提高财富与收入基尼系数,且表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家庭收入结构与边际消费倾向由财富存量决定,货币政策首先通过收入结构差异加剧收入分化,随后借助家庭消费与资产配置行为放大财富不平等;中央银行应允许通胀与产出缺口小幅波动以防止消费差距过度增加;纳入家庭消费分布二阶矩的泰勒规则能在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减小福利不平等.

    货币政策收入结构财富分配福利分析

    AI换脸技术的应用风险及法律规制

    刘文涛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AI换脸源于深度伪造技术,涉及大量人脸信息,兼具数据属性.AI换脸的逼真度高、操作门槛低,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技术的滥用导致了较高的著作权、人格权等私权利侵犯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犯罪防控风险.目前域外对AI换脸技术的法律规制主要存在分散式立法规制和统一立法规制两种模式.我国尚未建立系统化的规制体系,今后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明确以区分应用场景前提下的合理使用为基本规制原则;二是构建事前、事中规制体系,明确研发者的技术伦理和制作者的标识义务、声明义务,保障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加强传播平台的内容审查义务;三是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监管体制;四是严格民事法律责任追究,加大刑法制裁力度.

    AI换脸深度伪造数字治理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

    个体异质性对社区共同体情感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向昉徐文张友浪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析居民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有助于推动社区构建情感共同体,破解社会碎片化和陌生人社区的困境.本文提出社区共同体情感包含邻里互动、信任程度和公共参与三个维度.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的数据和一系列二分和有序logit模型,从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和政治面貌三个方面探析个体异质性如何影响社区共同体情感.在中国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社区生活利益相关度越高、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倾向于拥有更强的社区共同体情感.根据我国社区和居民的特征,进行分类治理、政府进行引导促进民主协商和社区自治是提高社区共同体情感的有益尝试.

    基层治理个体异质性社区共同体情感信任程度公共参与

    循证政策:研究内容、主题框架与未来展望

    王磊田海容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循证政策的研究正处于公共管理方法与理论的前沿位置.为完整展示该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采用系统文献综述法(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对循证政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循证政策的理论研究、技术在循证政策中的运用机制、基于循证理论的政府决策问题、循证实践在其他社会科学中的运用,这四个部分组成了循证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循证政策形成的大致思路,即"数据-信息-证据-实践"的过程,并非只存在单向运行的情况,还蕴含着反馈、转化和助推的方式.对此,本文提出了循证政策的主题框架,并围绕两大问题,分为四个研究内容展开探究.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循证治理、融入当地文化、技术赋能循证、证据分级量化这四个角度提出了未来展望.总之,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帮助学界掌握循证政策的研究现状.

    循证政策公共管理研究内容主题框架未来展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法律保障

    谢忠洲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对提升成渝地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现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环境协同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律实施的四个维度出发展开协同治理,能够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并显著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其中,协同治理既需要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协同治理的尝试,还需要重视地方性法规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中的作用,以期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具体效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区域协同立法联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创业活力与城乡收入差距

    许有款曾芳芳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模型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具体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业活力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制造业创业活力不存在中介作用,并且在城市区位、行政等级与市场潜能上存在异质性;疫情时期试点政策由于技术集聚减缓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边际递减的扩大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重视发挥制造业在吸纳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第二,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避免政策"一刀切"问题;第三,建设城乡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第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创业活力城乡收入差距创新型城市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