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小佳

双月刊

1008-8105

xbshkb@uestc.edu.cn

028-83201443

610054

成都市建设北路二号四段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主要反映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成果以及管理水平的高级社会科学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物刊登的许多文章都处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具有前导性、独创性、特别是以信息科学为核心的人文交叉研究已成为本刊鲜明的特色和优势。该刊的编委皆由校内各学科负责人和专家构成,充分保证该刊的学术水准。本刊稿源丰富,每期刊发的文章甄选比例达到5:1,稿件质量高,已出版的十二期300余篇文章中,具有高级职称或是具博士学位的作者达70%以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为"环境"的新闻

    杨保军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环境的新闻,是指由日日常新的各种类型的新闻文本构成的环境,可称为"新闻环境".媒介生态是塑造新闻环境的基础,新闻文本是构建新闻环境的基本材料,"自发"与"自觉"方式的统一是形成新闻环境的基本机制.新闻环境是由新闻符号环境、新闻信息环境、新闻意义环境构成的;符号环境是新闻环境结构的"表层",信息环境是新闻环境结构的"中层",意义环境是新闻环境结构的"深层".新闻环境是中介化的环境,是真实性与虚拟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相统一的环境.新闻环境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社会活动展开的环境,也是普通大众日常生活沐浴其中的一种环境.

    符号环境信息环境意义环境新闻环境媒介生态

    "数字时代与中国式现代化"述评

    何艳玲
    15页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理论逻辑、典型案例及政策建议

    欧阳日辉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飞跃,为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采用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构建了"要素-创新-动能"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内在逻辑,并进一步结合典型进行了现实论证.数据要素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和创新引擎作用,是数字时代的新质态生产要素,与算力、算法一起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生产力.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协同联动并渗透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增长韧性,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引发了生产力的跃迁,塑造了新动能和新优势."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现路径在于和应用场景相结合,协同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复用增效突破资源约束,融合创新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因此,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是"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有效策略,未来的政策"先手棋"应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发力.

    数据要素新质生产力乘数效应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平台何以助推生态无缝隙治理模式实现——基于网络嵌入的视角

    锁利铭卫荷宁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治理涉及多类主体内互动、主体间互动以及其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当今,制度的不健全性、滞后性与政府的高绩效要求、民众的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无缝隙治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形成的创新理念,旨在弥补各类主体之间的行动缝隙,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一个有效思路.在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与无缝隙治理思想指导下,本研究从数字平台这一技术型代表性产物出发,分析其是如何通过网络嵌入这一中间路径,达成对于无缝隙结构的构建努力.研究发现,数字平台通过构建政府内部、政民之间以及环境接触的三类"高密度"网络,在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中达成了填补性嵌入,形成了单类网络的"无缝隙"结构.同时,考虑到多类网络的连贯性、统一性与支撑性,平台以渗透性嵌入的行为进一步达成对于高密度网络之间的"无缝隙"构建.本研究试图打开由微观努力到宏观结构的机制黑箱,为其提供一个网络嵌入中间路径.在对于两种嵌入模式的分类与嵌入机理的洞悉中,力图为生态环境治理的精细化与整体性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生态治理无缝隙治理数字平台网络嵌入

    何以驱动数字化合供:基于"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的实证考察

    冀翠萍马亮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合供是利用数字技术高效推进公民合供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发起的"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为观察数字时代的公民合供提供了窗口.研究基于平台发布的2023年度网民"找错"数据,结合中国政府网公布的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数据,探究影响公民合供的因素.研究发现,行政层级间的公民合供存在非均衡性,相较于低层政府,公民更愿意参加高层政府网站的"找错"合供,部级网站得到了较高的合供水平.监管考核机制显著负向影响部级网站,对省、市、县三级网站的影响关系不显著.而地区文化是重要变量,显著正向影响省、市、县三级合供水平.研究启示,政府部门应率先推进政府网站规范性建设,探索建立效能导向的公民合供模式,营造宽松环境并引导公民积极合供.

    数字化合供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合供公民合供地区文化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城市智慧治理的主体驱动、转译桎梏及现实路径

    杨峰程越欣
    5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社会治理与技术主义的交融产物,城市智慧治理是强化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效率的关键性抓手.伴随城市智慧改革迈入深水区,加之各类新型挑战的出现及治理形势的复杂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成为城市智慧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向.研究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就城市智慧治理中行动者网络构建过程、多元主体间互动关系与现存症结、可能的优化路向予以探究.发现我国城市智慧治理扎根问题化、利益赋予、征召及动员四大转译要素,已然建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但协同治理体系建设结构滞后、转译环境配套薄弱、多元主体合力不足严重滞缓其治理效能的提升.未来城市智慧治理需以结构赋能为基础、后备储能为保障、合作创新为手段,整体推进城市智慧治理的创新性改革,建构城市智慧治理共同体.

    城市治理智慧城市智慧治理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

    包容适应与风险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耦合框架

    邓崧翟立群
    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ChatGPT到Sora,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对政府治理带来了难以忽视的冲击,从技术与治理的双重变革出发,对其与治理现代化的耦合逻辑展开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构建"有用性—易用性—风险性"耦合框架进行分析,兼顾GAI的智能算力与政府行为、公众行为分析GAI对政府的影响.第二,以"政府—公众"双轮驱动模型为视角,分析得出具体影响包括"行政组织—政务服务—数据安全"三个维度.分别表现在治理体系的创新调整、治理能力的创新提效、治理全过程的创新平衡.第三,提出包容适应与风险防范两条实践逻辑.本文以期为GAI助推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与实践方向的启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现代化耦合框架

    "第二个结合":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向度

    周欢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第二个结合"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向度,主要阐述了在具象化实践中,要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智慧,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通过凝聚以人为本的共同价值,发挥法治文化的文化力、发展力和信仰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推进立体化的动态论、教育论及传播论协同发展的前纵之路,以守正创新为导向,强调法治宣传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数智媒介,促进法治文化思想的文明交流互鉴.守正与创新是共生互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是为了法治更好地发展,创新是法治发展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对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挖掘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精华,汲取与时俱进的现代法治理念,将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内化为现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持久动力.

    法治建设传统法律文化守正创新依法治国传承

    数智治理视域下智能合约的行政应用与风险规制

    王开元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合约创立了以算法技术为核心的信任机制,推动政府治理方式与法治建设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但面对以智能合约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科技,现阶段的法律规制机制存在着先天不足与运行梗阻,依靠私法领域的责任规则尚不足以对行政领域的智能合约法律风险实现精准治理.通过定性分析法,在阐述智能合约的运作机理,并对智能合约在公共行政领域的适用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梳理智能合约在行政领域独特的法律风险与规制需求.应着手建立规范化的"法律-代码"转化机制,加强对算法权力的规制,确立行政机关的责任主体地位,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行政规制机制,使智能合约真正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利器.

    智能合约数智治理算法规制责任主体

    动之以"情":时事政治事件中意见领袖对网民情绪的影响

    王益君龙苗苗
    9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意见领袖对网民情绪的影响作用,为正确引导网民情绪、有效治理网络舆情和促进政府形象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文选取15位抖音意见领袖发布的全部时政评论视频为研究样本,基于意见领袖发布的视频及视频下的网民评论数据,利用语音情感分析方法和文本情感分析方法,对意见领袖的情感倾向以及网民情绪进行测度,实证分析意见领袖时政评论的情感倾向对网民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意见领袖情感倾向对网民情绪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随着意见领袖情感的变化,网民情绪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此外,意见领袖情感倾向对网民群体情绪差异不存在影响,意见领袖正面情感越强烈时,不会造成网民群体间情绪差异的增大.本文对于数字治理时代网民情绪及网络舆情治理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意见领袖网民情绪语音情感分析政府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