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全与环境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全与环境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

赵云胜

双月刊

1671-1556

aqyhj@cug.edu.cn

027-67885049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安全与环境工程/Journ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于1994年,由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季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及时报道安全与环境两大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安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主要刊载内容包括:安全原理、安全防护、安全鉴定、安全技术;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尘毒控制;产业安全、机电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变化、水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固废处理、处置与利用、环境设备开发、环境信息技术等。读者对象,非常适宜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政府部门管理及决策者、厂矿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隧道防火门分流对端部临界送风风速的影响

    胡威东姜学鹏王美娜赵炳欣...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单洞双线轨道交通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从火源上游防火门疏散,防火门的分流作用将影响端部送风风速.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影响关系,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了端部临界送风风速公式;随后,利用PyroSim软件建立了全尺寸模型,并针对不同数量防火门、火源热释放速率、隧道高度的分流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火源热释放速率下,防火门的分流流速随着防火门开启数量的增多而减少;相同位置防火门的分流流速随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增大呈指数增长的关系;防火门总分流量随防火门开启数量与热释放速率的0.3次方之积呈线性增长的关系,而受隧道高度的影响较小;结合理论推导,建立了端部临界送风风速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为隧道火灾情况下的人员疏散和通风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防火门分流端部临界送风风速纵向通风轨道交通隧道

    不同降雨类型对中层堆积层滑坡变形的影响——以万州区学堂塝滑坡为例

    张明晓李德营倪冰冰王诗仪...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积层滑坡在我国广泛分布,降雨为导致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因,其常见特征为雨季时滑坡变形显著增加.以重庆万州区学堂塝滑坡(降雨型中层堆积层滑坡)为例,采用现场调查、多源变形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学堂塝滑坡变形与降雨类型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了短时间暴雨和长时间中雨条件下滑坡变形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降雨是学堂塝滑坡发生的主要触发因素,滑坡在雨季呈现出阶跃型变形的特征;学堂塝滑坡在短时间暴雨作用下,由于滑坡体物质渗透性差异和滑坡体厚度的影响,滑坡饱和区范围小,滑坡变形小,而在长时间中雨作用下,滑坡中后部孔隙水压力大幅增加,滑坡变形强烈,滑坡产生明显阶跃型变形.

    堆积层滑坡滑坡变形降雨类型数值模拟滑坡监测学堂塝滑坡

    基于FLAC3D的复杂堆积体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研究——以贵州都匀—安顺高速公路摆拢大桥堆积体为例

    许源华贺太红谢配红龙维...
    11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受三维空间分布的不利构造影响、多种地层错综分布的复杂堆积体,难以将其简化为简单结构的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为解决复杂堆积体的稳定性计算问题,利用FLAC3D软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根据贵州都匀—安顺高速公路摆拢大桥堆积体工程特性对其进行分区赋值、联合计算,对复杂堆积体的变形破坏机理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直观地模拟堆积体的变形破坏特点,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堆积体滑坡位移较大的区域分布在2区、3区,堆积体滑坡从2区向后牵引1区,形成整体滑移;提出的"路线局部绕避+工程支挡"的路线比选方案更加合理、有效、经济.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复杂堆积体稳定性分析治理方案FLAC3D软件数值模拟

    不同采样策略下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

    于海坤欧阳九发王丙千贾雨霏...
    122-13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滑坡易发性评价作为滑坡风险评价的第一步,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测提供了数据基础.在易发性评价过程中,样本集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滑坡易发性建模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索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滑坡样本集,以湖北省十堰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等与研究区滑坡发育特征相关的评价因子;采用随机采样、滑坡缓冲采样、信息量约束采样、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SMOTE)4种采样策略建立训练和测试数据集;分别选取逻辑回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了易发性评价,并通过ROC曲线对4种滑坡样本采样策略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MOTE采样策略得到了最高的评价精度,在该采样策略下支持向量机模型精度(AUC值为 0.930 4)优于逻辑回归模型(AUC值为 0.866 3),得到了更精确的评价结果.通过混合采样技术对区域内滑坡样本进行优化,可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样本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

    滑坡易发性评价SMOTE采样支持向量机

    考虑SSI的滑坡区输电塔线体系安全性分析

    陈树平李成王彦海苗红璞...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边坡变形对输电塔线体系安全性的影响规律,以位于滑坡体上的某输电塔线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塔线耦合作用、土-结构相互作用(SSI)以及边坡变形程度与方向的影响,建立了输电塔线体系整体有限元模型,探究了塔线体系受力特性对边坡变形的响应规律,提出了可用于评估滑坡区输电线路安全性的2个参数,即铁塔塔腿支座位移以及塔腿根开变化值.结果表明:在典型边坡变形作用下,上部塔线体系的失效以第一横隔面以及导线悬挂点附近主材、交叉斜材等杆件的屈服为标志;边坡变形角度对塔线体系失效特征的影响不大,但对其抗边坡变形能力的影响显著;总体来看,塔线体系承受一定倾角边坡变形的能力远小于承受水平地表变形的能力,其中大部分情况下只能承受水平地表变形工况下塔腿支座变形的70%~80%,拉伸变形工况下只能承受水平地表变形工况下塔腿支座变形的60%左右.研究结果对滑坡区输电铁塔的安全防治有指导意义.

    滑坡区安全性分析塔线体系土-结构相互作用(SSI)抗边坡变形能力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

    应城市金龙石膏矿区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张晨苏昌徐光黎王成彬...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城市金龙石膏矿开采已超过60 a,地下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区,引发了多起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事故.为更直观地展示石膏矿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矿体、采空区以及地面塌陷空间分布特征,以应城市金龙石膏矿区为研究区,在综合矿区已有的钻孔柱状图、剖面图、采空区分布图、地质灾害点分布图等资料的基础上,以Surpac软件为平台,构建了地质-矿山生产-地质灾害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了地质灾害与矿山生产之间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为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面塌陷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石膏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地面塌陷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金龙石膏矿应城市

    黔西南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机理与InSAR早期识别方法

    李先乐刘东烈张明郭金城...
    153-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黔西南石漠化地区,普遍存在一种表层发育区域性散点状块石变形但山体整体稳定的现象,造成在利用InSAR技术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时这些变形区往往被误判为滑坡,导致该地区地质灾害InSAR早期识别的准确率很低.以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2个典型石漠化地区为例,首先简要概述了石漠化地区的区域构造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其次介绍了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识别方法、分布现状及其野外验证方法;然后揭示了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的机理,分析了散点状块石变形容易在InSAR识别中被误判为滑坡隐患的原因;最后根据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的规律,提出了利用InSAR技术特别是PS-InSAR技术在石漠化地区早期识别散点状块石变形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石漠化地区InSAR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效率和准确率.研究结果对我国其他岩溶地区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石漠化地区散点状块石变形滑坡地质灾害InSAR误判早期识别

    基于FY-3D/MERSI-Ⅱ和Terra/MODIS数据的森林火点提取算法——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黄欢马晓红杜昊张义钊...
    163-16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人类活动频繁,森林火灾风险较高,防火任务十分艰巨.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和周期性监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气象卫星搭载了对火灾敏感的红外谱段传感器且时间分辨率较高,已成为森林火灾监测的重要遥感数据源.物理阈值法是遥感数据火点提取中比较成熟的算法,但其精度受所选阈值的影响较大,导致不同区域的火点提取精度存在差异.以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庆市为例,提出了一种采用FY-3D/MERSI-Ⅱ和Terra/MODIS极轨卫星数据作为数据源进行森林火点监测的算法.首先,通过分析前一年MOD14监测产品的历史数据,确定该地区的初定火点阈值;随后,消除云层、水体和太阳耀斑的干扰;最后,采用上下文背景阈值法进行火点提取.对2022年8月重庆市山火的分析表明,该算法的火点提取平均准确率超过了90%.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区域特点调整阈值可以提高该地区火点监测的准确率.

    森林火灾监测FY-3D/MERSI-ⅡTerra/MOD14火点提取上下文背景阈值法阈值选取

    豫东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刘海风王梦珠王现国苏春利...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是豫东平原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对于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利用2023年6-7月采集的74组浅层地下水样本,通过水化学、δD和δ18O同位素以及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浅层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型,TDS含量由黄河和黄河故道向下游呈递减的趋势,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成分包括氟、砷、碘和硝酸盐;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及蒸发作用的影响,地下水中可溶性盐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风化水解,其次是蒸发盐岩的水解、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部分地区还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含钙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作用控制着地下水中氟、砷和碘的释放.本研究可为当地的饮用水安全及区域地下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岩相互作用主成分分析成因机制豫东平原

    贵州大厂锑矿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张斌康鸿源周伟青谢配红...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锑矿开采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厘清污染特征及污染来源,对矿山开采活动背景下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贵州大厂锑矿水环境状况,在地表水和地下水野外取样的基础上,利用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手段,分析了矿区水化学特征及类型,并研究了矿山酸性水硫酸盐、硫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了污染来源及其污染路径.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Mn、Hg、Sb、SO42-,地下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Mn、Sb、Al、Hg,水环境受污染情况严峻;根据硫端元分析,水环境主要污染源来自废渣堆淋滤水和平硐排水.研究结果可为矿区锑污染的长期动态监测、矿业开发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锑矿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硫同位素污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