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王涛
    1页

    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

    王广华
    2-3页

    汇聚科技力量 服务行业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地质学会事业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许大纯
    4-6页

    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

    罗晖
    7页

    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

    马俊达
    8页

    赓续百年初心 勇担时代使命 奋力开启一流学会建设新征程——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李金发
    9-12页

    中国地质学会第1届监事会工作报告

    王真奉
    13-14页

    中国西北地壳地震波速的三维图像研究

    杨文采刘晓宇瞿辰石战结...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是研究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作用的重要方法。笔者等研究中国西北部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表明研究区的岩石圈波速结构反映了显生宙多个老陆块拼合形成的构造模式。这些老陆块,包括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银根、腾格里和鄂尔多斯等,在岩石圈地幔上层都具有高速特征。三维层析成像还表明,印度次大陆对亚欧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土哈盆地抬升,但是形成的激烈变形主要作用在上—中地壳。结合地面重力和航磁的高精度数据综合研究,还可以对研究区拼合作用的特征和拼合早期的洋—陆转换带的遗存,提供准确的动力学作用类型的定位。

    地震波速度三维层析成像中国西北部动力学作用陆块拼合

    东准噶尔老爷庙地区流纹岩晚石炭世时代的确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熊双才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准噶尔是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对东准噶尔老爷庙地区出露的流纹岩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成岩时的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老爷庙流纹岩具有高硅、高钾、富碱,贫钙、磷、铁、镁、钛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Nb、Ta及高场强元素Zr、Hf,相对亏损Ba、Sr、P、Ti。轻稀土富集明显,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馏相对较强,重稀土元素元素内部分馏较弱,Eu负异常较强(δEu=0。12~0。65),呈右倾海鸥型。锆石饱和温度平均878℃,属于高温花岗岩;形成压力<0。8 GPa,深度<30 km。与典型A型花岗岩相似,成因类型上属A2型流纹岩,产于后碰撞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形成于311。6±3。1 Ma,属晚石炭世,地层归属为巴塔玛衣内山组。综合本文数据及区域地质特征,老爷庙地区在晚石炭世已经拼贴到西伯利亚板块,进入后造山向板内转化的过渡期,结束了地壳的侧向增生,但由于大量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使该区仍在垂向增生。

    东准噶尔老爷庙A2型流纹岩后碰撞环境锆石U-Pb年龄晚石炭世

    铀成矿与红层盆地关系再讨论——以湘赣边界鹿井铀矿田为例

    陈柏林
    3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鹿井铀矿田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硬岩型铀矿田之一,矿田内铀矿床围绕丰州盆地分布,红层盆地与铀成矿的关系已经讨论并争议了近40年。本文开展了铀矿带与丰州盆地红层盖层相关性研究,结合鹿井矿田隆升剥露历史和南雄盆地北缘断裂变形特点,认为丰州盆地是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盆地底部沉积的残留,是一个规模大很多的红层盆地的一小部分,其上有约1。5~2。5 km厚的红层沉积物已经被剥蚀了。铀成矿与红层盆地没有必然的成因关系,热液型铀矿床早期成矿作用发生于红层盆地形成之前,成矿后在约95~75 Ma被抬升剥露至地表;然后被红层盆地覆盖保存,至65~55 Ma被埋藏至最深(约1。5~2。5 km);约55~45 Ma再次被隆升剥露降温,至40 Ma左右已至近地表常温状态,40 Ma以来一直稳定在近地表常温状态。而遂川断裂NW侧在约15 Ma的中新世中期才开始快速隆升剥露,北西盘比南东盘隆升幅度更大,反映了遂川断裂的左行走滑特征,该断裂与热水断裂的叠接带以拉分盆地性质减缓隆升剥露幅度,才得以保存现有的丰州盆地。丰州盆地对早于盆地沉积所形成的铀矿床起到了保矿作用。因此,其找矿方向是除了丰州盆地周边以外,丰州盆地底下是铀矿找矿的非常有利区段,极大地拓宽了鹿井铀矿田的找矿空间。

    铀成矿丰州盆地隆升剥露历史保矿构造找矿方向鹿井铀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