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西南雷波小沟早寒武世磷矿床磷酸盐富集沉降机制探讨

    王畅程文斌张玙杨豫川...
    563-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我国扬子地区早寒武世磷块岩矿床磷酸盐的富集沉降机制,本文以川西南雷波县小沟大型磷矿床为解剖对象,采用共焦激光拉曼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分析(LA-ICP-MS)技术,从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小沟矿床磷块岩主要由胶磷矿、碳酸盐矿物、有机质、硅质及少量黄铁矿组成;矿石中微生物发育,鉴定其可能为Eoentophysalis和Obruchevella;胶磷矿LA-ICP-MS原位REE分析表明,所有点位均具明显的负Ce异常,指示沉积成矿过程中氧化—次氧化的底层水与孔隙水条件.综合上述研究认为,成矿与有机质沉降及胞外聚合物(EPS)关系密切:①氧化—次氧化底层水条件下,生物有机质沉降,并在埋藏过程中迅速分解导致孔隙水中溶解磷酸盐达到过饱和是磷富集沉淀的主因.②胞外聚合物(EPS)粘附细胞和有机碎屑,加速了生物有机质的聚集沉降,埋藏过程中,胞外聚合物为磷质聚集提供大量成核位点,促进了胶磷矿的快速析出与沉淀.

    川西南雷波县小沟磷矿富集沉降激光拉曼分析

    青藏高原东构造结林芝地热田浅部典型电性结构及热储关系

    李栋祝杰叶高峰金胜...
    577-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约40 Ma以来,受控于印度板块的俯冲及后期演化,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系东构造结成为了板块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由于深部动力学过程中的浅表响应,该地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笔者等通过对两条音频大地电磁(AMT)测线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查明了测点覆盖区域范围内二维电性结构及主要存在的深大断裂.依据电性结构推测研究区地下1 km深度范围内可分为4层,浅部低阻层为松散砂泥卵石层,下伏的中阻为砾卵石层,其下的低阻为砂岩、板岩、页岩强风化层,最底部的中高阻层推测为古元古界林芝岩群真巴岩组以片岩、花岗岩为主的地层.结合以往大地电磁测深及地震研究发现的地下10~20 km存在大规模近东西向展布且向上延伸熔融流变导致的低速高导体,推测可能是该地区深部热源所在.进一步通过对深部及浅部电阻率模型的综合对比研究,基于地热地质背景、电性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的深部热源及热储关系.

    地热勘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青藏高原东构造结电性结构林芝地热田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

    胡宗全冯动军李鹏王倩茹...
    59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发育东岳庙段和大安寨段两套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主要为湖相沉积的页岩夹粉砂岩、介壳灰岩.基于页岩、介壳灰岩和粉砂岩之间的组合特征,自流井组共识别出3类7种岩相组合类型.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热演化程度中等,油气共存.页岩储集空间既有无机孔,也有有机质孔,局部发育微裂缝.自流井组页岩中无机矿物与有机质、有机质与有机质孔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源—储配置的有效性,在较高的演化程度下,随着TOC的增大有机质孔隙度增大,页岩的源—储配置关系变好.刚性矿物稳定支撑格架下保存的固体沥青个体大,内部有机质孔数量多、孔径大;黏土矿物不稳定支撑格架下保存的沥青呈长条形,内部的有机质孔孔径较小.基于页岩层系不同岩性源—储耦合条件评价结果,页岩的源—储耦合条件明显优于夹层,源—储耦合条件好的优质页岩层段是页岩油气的甜点层段,其中黏土质页岩最好,(含)介壳灰质页岩、(含)粉砂质页岩为次;介壳灰岩和粉(细)砂岩夹层不具备烃源条件且储集条件差,只能与相邻的富有机质页岩形成近源聚集体系.

    陆相页岩油气源—储耦合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四川盆地

    川南綦江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岩相特征与页岩油气富集条件

    王道军刘珠江陈超刘晓晶...
    609-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綦江地区下侏罗统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凉二下亚段)半深湖相富有机质页岩稳定发育,厚度介于20~35 m,TOC均值1.40%,是有利的勘探层位;目的层共发育5种典型岩相,其中高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中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相是最优势的页岩岩相.高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中碳粉砂纹层型粉砂质页岩具有"多孔共生、大孔大喉、孔缝一体"储集特征,同时TOC相对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好、可压性好,具有较好的页岩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查明了綦江地区凉二下亚段页岩油气富集条件:①有利沉积环境控制优势岩相广泛发育,页岩品质优、油气显示活跃;②页岩油气层热演化程度适中,微裂缝发育,利于油气富集流动;③整体构造稳定,复向斜宽缓、埋藏适中、保存条件好,并指出关圣场复向斜是下一步最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綦江地区凉高山组岩相特征页岩油气富集条件

    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烃源岩发育时期湖盆古生产力构成及分布规律

    游君君柳波胡德胜陈林...
    624-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富集是烃源岩发育的本质过程,而古生产力是控制该过程最重要的因素.文昌凹陷是珠江口盆地主要的生烃凹陷之一,前人对其进行了包括烃源岩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古生产力和有机质富集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笔者等以文昌凹陷古新统文昌组二段(文昌组)和恩平组一段(恩一段)两套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地化数据和元素分析数据,对有机质来源、古生产力构成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文昌凹陷文二段和恩一段烃源岩的有机质均为混合来源,其中文二段有机质中水生生物的贡献较大,具有更高的原地有机质比例,而恩一段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较大;恩一段具有较高的总生产力指数,其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北部缓坡带的总生产力指数较南部陡坡带低,总生产力指数的高值主要分布在物源输入处和盆地中心地区.本次研究可以为后期有机质富集机理的研究提供支撑.

    古生产力有机质来源烃源岩文昌凹陷珠江口盆地

    方解石双晶古温标基本原理及其利用——以川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杨雨然刘佳刘恣君何泽亮...
    643-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由于缺少传统古温标/地质热温度计,其盆地热史演化与古地温场特征备受争议.笔者等介绍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与变形温度相关性,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脉体方解石为例,结合流体地球化学和埋深热史过程恢复,表明方解石机械双晶能有效揭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热史特征.方解石机械双晶具有双晶位错形成、双晶增厚和合并生长增厚的3个演化过程,导致方解石不同双晶结构(薄片、板状、锥状弧形等)分别形成于低于170℃、170~200℃和大于200℃环境,且伴随温度增大具有双晶密度减小、宽度增大的趋势特征.川南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典型板状方解石双晶,双晶宽度为1~4μm、密度30~50条/mm;长宁五峰组—龙马溪组方解石双晶宽度较大(约为3μm)、密度较低(15~20条/mm).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深热史综合表明,长宁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160~180℃和200~220℃,其埋藏热史明显大于威远地区,它们共同揭示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相对威远地区具有较高的机械双晶形成环境温度.因而,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态几何学能够作为典型的古温标应用于我国西部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研究.

    方解石机械双晶地质温度计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川南页岩层

    东天山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铂族元素特征及其矿床成因

    李鑫姜岩薛炯胡可美...
    654-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笔者等针对矿床不同的矿石类型中PGE的含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理论计算和研究.该理论对于通过铂族元素可以精细刻画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示踪成矿母岩浆的物质来源.通过本次研究对于寻找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铜镍矿床中综合评价铂族元素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借鉴,能够进一步指导和推动铜镍矿中伴生铂族元素的评价和利用.新疆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东天山新发现的镍矿床,矿床规模镍已达到中型,铜为小型矿床.矿床矿石以海绵陨铁状结构为主,且矿床中铜矿石资源量大于镍矿石资源量.本次工作针对矿区东西部两个最大的矿体系统地采集了样品,并分析了矿体中铂族元素含量,根据大量铂族数据的统计与模拟计算,获得了白鑫滩矿床母岩浆的PGE组成:Os=0.335×10-9,Ir=0.267×10-9,Ru=0.277×10-9,Rh=0.144×10-9,Pt=4.94×10-9,Pd=2.32×10-9,Ni=338×10-6,Cu=174×10-6.通过R因子与硫化物分异结晶过程模拟,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的R因子为115.综合分析对比不同矿床矿石铂族元素特征,表明白鑫滩成矿岩体为地幔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主要受母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控制.

    白鑫滩矿床东天山铜镍矿铂族元素定量模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下的地下水科学领域发展总结和分析

    夏露
    669-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水属于基础性、战略性水资源,其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关系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健康发展.因此,地下水一直是自然科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笔者统计分析了1986~2022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地下水科学领域的资助情况,从受资助项目的学部学科分布、项目类型和主要研究方向入手,总结了地下水科学研究现状,揭示了目前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并分析了地下水科学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地下水科学领域资助项目的数量和类型均呈快速增长态势;②地下水科学领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越来越频繁、紧密,涉及多个学部和学科,申报与资助均呈现"多点开花"态势;③地下水科学作为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重大科学问题亟待解决,需进一步提高重大项目支持力度;④地下水科学研究具备与更多相关领域交叉渗透的潜力,如海洋学、化学、气象学和大气科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为地下水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提供培育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下水科学项目资助学科交叉发展趋势

    沉积矿床中重要(变价)金属元素与古海洋环境关系综述——以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周缘为例

    张岩方维萱徐林刚陈文...
    679-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笔者等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氧化—还原环境判别方法扬子板块周缘南华纪—早志留世沉积矿产

    青藏高原盐湖铷铯资源现状、富集规律与提取技术

    周潇赵元艺陈文西
    705-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铷、铯是重要矿产资源,在航天、通讯、能源、医药、化学和电子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青藏高原盐湖铷铯资源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和羌塘地块、拉萨地块的盆地,盐湖的铷铯资源主要来自于泉水和河水的补给.羌塘地块、拉萨地块的铷铯主要来自印度板块.笔者等收集了85个青藏高原盐湖铷铯含量和资源量数据,铷含量较高的盐湖有扎布耶和麻米错等,铯含量较高的盐湖有聂尔错和扎西错等.青藏高原盐湖氧化铷资源量共47.50 kt,为大型铷矿床规模的23.73倍;达到详查程度的资源量共37.40 kt.盐湖氧化铯资源量共28.53 kt,为大型铯矿床规模的14.265倍;达到详查程度的资源量共27.10 kt.85个盐湖中氧化铷的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要求的盐湖有5个,达到中型矿床要求的盐湖有4个.氧化铯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要求的盐湖有2个,达到中型矿床要求的盐湖有2个.盐湖铷铯在蒸发过程中基本处于浓缩阶段,残卤中铷铯浓度很高,扎布耶盐湖湖水蒸发残卤中铷、铯质量分数最高为0.496‰和0.372‰,拉果错残卤中铷、铯最高为0.84‰和1.76‰,麻米错残卤中铷、铯最高为0.224‰和0.297‰,这有利于铷铯的开发利用.目前,从盐湖卤水中提取铷、铯的方法以溶剂萃取法方法最具有应用前景.

    青藏高原盐湖铷铯资源现状富集规律提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