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质论评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学会

任纪舜

双月刊

0371-5736

georeview@cags.ac.cn

010-68999804

100037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地质论评/Journal Geological Review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地质类学术性刊物。重点报道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研究进展、国内外科技动态和会讯。主要刊载古生物学、地层构造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矿床学、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论文和述评等。读者对象为地质工作者、科研人员及地质院校的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四川马边地区磷—萤石—铅锌—铜多矿种多空间勘查开发工作的思考

    文俊
    716-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边地区的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以往的找矿工作中在沉积型磷矿勘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马边地区的磷矿矿业权地块有17处,开采或勘查矿种均为磷矿,只有3处采矿权地块附加开采铅锌矿,1处采矿权地块附加开采萤石矿,马边地区的矿产勘查开发呈现出矿种单一、空间狭窄的局面.基于近年来的找矿成果,建议构建马边地区磷—萤石—铅锌—铜多矿种多空间勘查开发新格局,部署以沉积型磷矿、热液型萤石—铅锌矿、砂岩型铜矿为主攻方向的综合找矿工作,主要包括在已有矿山上部及深部开展增储上产勘查工作、空白区的综合找矿工作及相应的科技创新工作,力争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产出实效,为保障我国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磷矿萤石矿铅锌矿铜矿麦地坪组灯影组筇竹寺组马边地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肖序常先生在北京逝世

    翟庆国
    720页

    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赖锦白天宇苏洋赵飞...
    721-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烃源岩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对油气资源潜力勘查、储量评估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烃源岩自身岩性和成熟度等差异、测井序列对烃源岩响应灵敏程度不同以及不同方法适用性区别等导致烃源岩测井评价工作仍受到限制.目前亟需进一步挖掘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中蕴含的烃源岩信息,搭建烃源岩品质与测井信息之间桥梁,并实现以自生自储为特性的非常规油气烃源岩品质测井精细表征.笔者等首先阐明烃源岩分类及其地质表征参数,并分析不同类别烃源岩在常规测井序列及成像和核磁共振等新技术测井序列上响应特征.烃源岩通常表现为"四高一低"(高GR、高AC、高CNL、高RT和低DEN)测井响应特征.除单因素分析外,可优选交会图及构建敏感参数等实现烃源岩定性识别.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等参数测井定量预测方面则可采用ΔlgR法、修正ΔlgR法(变基线和变系数)、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法、多元回归法、Litho Scanner测井资料法以及人工智能方法实现.在分别评述不同TOC含量测井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通过TOC结合生烃潜量等参数计算可实现烃源岩品质测井综合评价.最后解析烃源岩测井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油气资源评价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烃源岩测井评价TOCΔlgR自然伽马能谱多元回归人工智能

    东准噶尔三塘湖盆地中侏罗统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意义

    刘珉周玉苏飞袁彦伟...
    742-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塘湖盆地汉水泉地区是东准噶尔地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有利地段,为揭示该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沉积物物源体系,分析地层铀源条件,对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山窑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晚古生代,2个样品年龄峰值分别为328 Ma和340 Ma,碎屑锆石εHf(t)为8.9~14.7,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690~415 Ma之间;头屯河组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出238~163 Ma、505~259 Ma和1950~744 Ma 3个区间段,碎屑锆石εHf(t)为-6.5~12.1,二阶段模式年龄介于1709~575 Ma之间.物源分析表明西山窑组砂岩物源单一,主要来自于研究区西部卡拉麦里—麦钦乌拉和野马泉地区;头屯河组砂岩物源相对复杂,除了有来自于卡拉麦里地区的碎屑物质外,还接受了其他区域的物源供给.二者之间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的突变,代表了东准噶尔地区中侏罗世一次剧烈的构造变形事件,物源特征指示汉水泉地区中侏罗统地层铀含量相对有限,铀源是限制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

    三塘湖盆地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铀成矿物源东准噶尔

    滇西祥云地区早侏罗世地层发现恐龙新墓地

    胡绍斌刘军平曾文涛王伟...
    759-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8年,云南许氏禄丰龙的发现拉开了云南侏罗纪恐龙研究、发掘的序幕,恐龙化石的发现地从云南禄丰一带向外延展,陆续在云南晋宁、元谋姜驿、云南易门夕阳、武定万德、双柏安龙堡等地报道,但目前恐龙化石的报道均集中在楚雄盆地的中部及东部,而楚雄盆地的西部地区未有报道.笔者等通过全面系统的古生物化石调查,在滇西祥云地区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首次发现恐龙骨胳化石产地,对该新化石产地开展初步化石剖面调查和修理,共发现有5层恐龙化石富集层,部分化石保存较为完整,未经过长距离搬运,以原地埋藏保存为主,骨胳化石主要有肠骨、椎体、坐骨及肱骨等.这一发现拓宽了云南恐龙化石的分布范围,填补了楚雄盆地西部无恐龙化石的空白,丰富了云南早侏罗世恐龙化石库,为楚雄盆地西部古环境演化及地层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研究素材.

    早侏罗世冯家河组恐龙楚雄盆地滇西祥云地区

    贵州关岭地区法郎组瓦窑段菊石类新材料

    马知恒李世鑫陈镜文何犇...
    769-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采自于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法郎组瓦窑段上部的齿菊石目化石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3属3种,其中包含一新种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nov..Arctosirenites mingqingensis sp.nov.以具有细密横肋及粗壮腹缘瘤为特征,属Klipsteinia在华南为首次发现.根据Klipsteinia和Arctosirenites组合特征判断贵州关岭地区上三叠统法郎组瓦窑段底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卡尼期早期(Julian 1),上部时代归属于晚卡尼期早期(Tuvalian 1),并且认为造成法郎组瓦窑段底部的岩性变化是由于构造因素导致,而并非受到卡尼期湿润幕事件(CPE,Carnian Pluvial Episode)的影响.

    Arctosirenitesmingqingensissp.nov.菊石类卡尼期湿润幕事件晚三叠世贵州关岭

    内蒙古大青山侏罗纪沉积盆地充填和构造古地貌重建

    王永超董树文陈宣华魏丽娟...
    777-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拐盆地是阴山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盆地,其沉积充填过程和碎屑物质组成为正确认识大青山侏罗纪构造地貌演化提供了重要约束.石拐盆地形成于伸展断陷环境,依次充填了下侏罗统五当沟组和中侏罗统召沟组.断陷初期,南部地貌陡峭,控制发育了冲积扇沉积体系,碎屑组分记录了近源高级变质地体的剥露过程;晚期以坳陷为主,在召沟组末期形成最大湖泛面,碎屑组分中沉积岩岩屑和砾石明显增多,指示构造平静阶段的地貌夷平.至中—晚侏罗世,大青山地区构造属性发生反转,断陷盆地南部开始卷入挤压变形,形成大青山褶皱—逆冲系统雏形.然而,这些新生的挤压构造似乎未能引起地表地形的剧烈起伏,它们主要表现为隐伏状态.相反,该时期北部地貌抬升最为显著,不仅体现在中侏罗统长汉沟组和上侏罗统大青山组边缘相沉积均分布在盆地北部,更体现在阴山地体中浅层次盖层、火山物质与深层次TTG岩套的的反复剥露抬升.这种"北高南低"地貌特征的形成与阴山地体持续抬升及其两侧先存断裂活化密切相关,也是对周缘板块向东亚大陆俯冲汇聚的远程响应.

    石拐盆地大青山侏罗纪盆地充填物源分析构造地貌

    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冀中坳陷深部碳酸盐岩热储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雷清叶高峰吴晓飞林星...
    795-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双碳"背景下,其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探查渤海湾盆地的冀中坳陷深部碳酸盐岩的热储条件,笔者等利用3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进行了数据处理、分析和反演,获得可靠的二维电阻率模型和电阻率等深度平面图.分析研究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主要断裂构造特征,同时根据基底隆起形成的高阻异常对深部碳酸盐岩分布和埋深进行了推断,并对冀中坳陷深部碳酸盐岩热储进行评价,以圈定地热异常远景区.分析认为:①研究区电性结构可以被划分为5层,其中第5电性层为高阻标志层,对应深部碳酸盐岩基底;②据此圈定了3类深部地热远景区:基岩埋深小于4000 m,如高阳低凸起地热远景区、黑龙口低凸起地热远景区(徐水凹陷)和河间潜山地热远景区(饶阳凹陷),基岩埋深4000~5000 m,如雁翎潜山地热远景区(霸县凹陷),基岩埋深5000~5500 m,如肃宁潜山地热远景区和留路潜山地热远景区;③大地电磁测深方法适用于冀中坳陷深部碳酸盐岩热储远景区的探查.深部热储远景区的圈定,可为后期的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冀中坳陷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模型碳酸盐岩热储热储远景区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研究

    张蕾易锦俊王楠米胜信...
    807-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全国31个省级馆(未包括台、港、澳)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了实物库建设进展,掌握了保管情况,把握了数字化程度,总结了服务利用情况,提出了省级馆在人员配备、保管能力、数字化程度和服务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围绕上述问题提出建议:一是合理配备实物管理人员,二是提升实物库房保管能力,三是加快岩芯数字化工作进程,四是不断深化服务效能.旨在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借鉴.

    省级馆实物地质资料实物库岩芯数字化

    《地质论评》刊头图案说明

    《地质论评》编辑部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