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品味文人画气息——谈对传统文人画的理解

    14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人画"是狭义上"中国画"之精髓部分,所以理解文人画之内涵是完整认识中国画的关键!"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

    文化遗产美学思想画品笔性

    牢笼里的呼喊:从文学空间视角解读吉尔曼的《黄色墙纸》

    147-147,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色墙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权主义者吉尔曼的杰作之一,本文尝试从空间批评视角,解读文本中空间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属性,认为作品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心理空间成功再现了当时西方女性的"牢笼"生活。

    牢笼西方女性《黄色墙纸》

    金属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材料的发现与使用是人类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金属材料正以极大的优势统领着雕塑领域,并且以独有的魅力书写着雕塑艺术辉煌的历史。本文从金属雕塑的美学特征谈起,对金属雕塑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时期下如何更好的进行金属雕塑创作,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金属雕塑美学特征优势和局限思考和建议

    对现代艺术审美的一点思考

    14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强国利用自身的优势,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将统一的审美标准强加给世界各国。全世界的审美似乎都一样了,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这是审美的平均化。现代艺术更多的以外界的刺激为主导,却缺少真性情的表达。美感需要的一个心灵为主导的意象或者说意境。

    审美平均化现代艺术批判

    绝望反抗后的无奈逃避——论述《破戒》中丑松的出走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破戒》中主人公丑松最终选择出走这一情节出发,探讨了作者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以及对自然主义文学规范的突破,并借此分析结尾的艺术特点以及它所反映出的作者的创作心理和社会问题。

    觉醒者部落民《破戒》歧视逃避

    从《小僧の神様》管窥日本战前社会——以A议员为中心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僧の神様》是志贺直哉的早期的代表作,作品简短但意味深长,文中出现的人物主要就是小僧(学徒之意,下文中文处都称学徒)仙吉和贵族院议员A,讲述了A出于同情请仙吉吃了一餐寿司,但围绕这简单的一件小事作者精心的描写了事前事后的两人不同的遭遇与心情,其中对A议员在接触到学徒仙吉以及其他下层人物时的行动及心理的描写十分耐人寻味,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社会的上层阶级的一些特性以及当时日本社会的特点。

    《小僧の神様》日本战前社会A议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对比《牡丹亭》与《西厢记》中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牡丹亭》与《西厢记》并称为爱情戏剧中的双璧。王实甫和关汉卿在剧本中,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和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在两个光彩夺目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和杜丽娘身上,可以看到处于不同时代反抗封建礼教女子的心路历程,以及各个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深化,本文试从缘起、缘倾、缘定三个阶段,分析两部戏剧中女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感触、悸动及其产生发展的变化过程。

    牡丹亭西厢记爱情心理

    “中国形象”:西方语境中的传统中国

    156-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形象学的相关原理,解读《等待》中的中国形象,以期更好地认识与理解海外华人作品。

    哈金中国形象西方语境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主义》中的矛盾

    157-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80年代末,不仅是质疑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对个别作家或学科的解释,就连其提出的假设——政治的和方法论的——也受到了质疑。直到1900年,对《东方主义》的评价日益暴露出其论点的多种多样、根深蒂固的矛盾:即赛义德企图把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各个方面与福柯的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尤其现实主义的认识论和把权力当做镇压工具并代表了一定的物质利益而工作的传统看法;福柯的理论则把权势的话语和语言当做决定社会实际的主要因素,把权力看作是按照其"社会利益""偏离中心""非人格化"并且是专断的。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主义》矛盾

    城市文学与城市文化建设

    158-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城市人不断更新和丰富的生活、生产的经验、感受与情感以及现代文明的历程;城市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文学的发展变革,二者相互影响和发展,形成互动的复杂关系。

    城市文学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