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赵本山小品《不差钱》“点菜”一段浅析

    11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赵本山小品《不差钱》"点菜"一段的剧情,人物的个性心理、表演的动作、表情以及人物之间的微妙的心理关系及其变化都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可以窥到赵本山表演技艺的逼真与高超。

    赵本山不差钱表演艺术

    语言层级中组合、聚合关系的应用价值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层级中的组合、聚合是语言学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关系,过去,我们在研究这种关系时,只是侧重于从静态的理论方面对其进行阐述,而忽略了对其作动态、实际应用方面的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对语言层级中组合、聚合关系的具体叙述,揭示它们所蕴涵的实际应用价值。

    语言组合聚合应用

    道是无情却有情——浅谈双关在刘三姐传世山歌中的运用

    12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三姐传世山歌是名扬四海的壮族歌谣,其内容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节奏明快、辞采优美,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本文拟从双关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探寻刘三姐传世山歌的语言魅力。

    刘三姐传世山歌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老师”称谓的规范性分析

    12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至今对于教师的称谓很多,"老师"是其中之一。运用替换分析法,对"老师"这一称谓进行分析,探讨"老师"这一称谓的不可替代性和规范性。

    老师替换分析规范性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tylistics Features in Business Letters

    124-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I.Definition Stylistics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applies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modern linguistics to the study of style.It studies the use of language in specific contexts and attempts to account fore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rk the la

    英语学习学习方法外语学习阅读

    河南南阳方言词汇初探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河南南阳方言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通过将南阳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南阳方言词汇的特点,为从方言角度研究民俗文化进行探索。

    南阳方言词汇文化

    发泄与超越——简析郁达夫小说的创作心理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郁达夫小说具有鲜明的心理特色,特别是其作品中的自卑情节和变态性心理的描写在同时代的小说中显得尤为突出。但在其后来的某些篇章中又出现了一些清新、纯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之所以会呈现出如此迥异的风格特征,与其内在心理的压抑和发泄、自卑与超越不无关系。

    创作心理发泄超越

    试论刘桢诗中“气”的驰骋与消解

    12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安七子中,刘桢以"气"著称。刘桢是一位文品和人品互见的文人。刘桢以气力和才力作诗,诗文中呈现出气盛的特色。但是,刘桢的气格也随着他的身份和经历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经历了"平视甄氏"而被刑之后,刘桢的气势和锋芒有所收敛甚至渐渐隐去,其诗文中流露出的谨慎低调的态度消解了之前的"气"魄。

    刘桢驰骋消解

    “永明体”理论之管见——“永明体”理论之提出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永明体"理论的出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永明体"酝酿于先秦,萌生于汉代,形成于魏晋。永明声律论肇始于曹植,形成于谢灵运,提出于沈约。

    永明体声律

    浅谈诗歌中的“情”与“景”

    13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与景作为古代诗歌中两个基本的审美范畴,当心与自然景物相契合、主观与客观相碰撞就使得二者出现辩证统一的关系,诗歌不仅要情景交融还要以情为主。同时王国维强调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是能入"无我之境",使主观的心灵感应与外在的山水景物相互融合,达到物我相忘的结果。

    情与景辩证统一无我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