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

马维彬

月刊

1007-5828

kexuejiaoyu888@163.com

0311-66687633

050081

石家庄市虹光街10号

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Journal DAZHONG WENYI(KEXUE JIAOYU YANJIU)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设计流程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4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志设计是视觉传达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仅仅是色彩、线条、造型的组合应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等相关文化知识赋予标志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职标志设计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注意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原则,并能熟悉标志设计的流程。现代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标志设计设计流程应用主干课程视觉传达文化内涵文化知识课程改革

    浅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微设计”

    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设计的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特征思考设计的发展新方向。"微时代"是指的由微博的兴起而带动的一系列诸如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微观点这样的新风尚,正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新时代背景下的设计也正在彰显出"微"特征,本文就此展开论述,探讨"微时代"背景下"微设计"的发展与意义。

    时代设计

    略谈平面设计中插画图形的辅助设计

    4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插画图形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工作者青睐,青睐于它的原创性和可应用性。因为插画图形设计的出现,使得设计工作者能够延展自己的艺术设计风格,定位自己的艺术理念,因此,插画图形设计已经成为平面设计工作者设计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了。

    插画图形设计辅助设计

    平面设计的视觉质感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方法去探讨平面设计中的视觉质感这一概念。阐释了视觉质感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影响视觉质感的一系列视觉表现方式方法问题。

    视觉质感平面设计设计方法印刷取材形式感

    浅谈中国现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应用思考

    5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所在,传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实施现状中的地位,阐述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起的作用。

    吉传统文化环境艺术设计

    平面设计中真实的物体形到设计的形的转化

    5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平面设计中,文章主要从如何使真实的物体形转换为设计的形这一问题入手,并针对问题分析了如何抓住设计的形的关键——对真实的物体形的取舍,决定设计的形式,决定手法,简化处理。结合实例从思维上、制作上、处理技法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设计的形真实的物体形简化处理

    图书版式设计在市场运作中的作用

    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发行的市场性越来越强,其市场运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多种信息媒体的冲击下,图书市场又面临着强劲的挑战。如何运作才能使图书市场走出低谷?本文从图书版式设计这一角度,就其在图书市场运作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图书版式市场

    浅谈后现代主义标志设计的立体表现形式

    5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下,标志设计的表现手法已不再墨守陈规,以突出个性、时尚为宗旨的标志设计作品不断涌现。其中,立体表现形式在标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图从标志设计中立体表现形式的艺术构思及创作特点等角度出发,以作品为基点进行研究与探讨,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希望为以后的标志设计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后现代主义标志设计立体表现

    试论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表现

    5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矛盾空间和视错空间和有肌理变化的空间的解析、例证来说明平面设计中的"不平"的效果。现在的平面设计中,单纯的平面元素已经满不能满足人们的视觉感受,需要借助"空间"的力量来刺激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知,因此,设计师们现在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不平"的效果,充分反映变化中的世界。

    平面设计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矛盾视错

    浅谈中国标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5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标志设计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有着两股热潮:一是追求现代潮流的"赶时髦",而忽略了具有重要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二是具有"民族热""复古热""随大流"等喊口号式的摒弃现代信息,追求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潮。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应该在现代信息和传统文化中找到平衡点,设计出具有丰富内涵和中国特色的优秀标志。

    标志设计传统文化元素图腾崇拜渗透平衡点